第380节
之后的事众说纷纭,因此琮并不知道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他所知道的是,净土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其实也很想要那件神器,但他知道自己并没有拥有的实力,如果自己侥幸得到,那就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想要杀自己的将会是……通俗的说,就是一抓一大把。
于是他决定,在提升自己实力的同时寻找虞俟淑并且寻找独属于自己的机缘。
现在豫州就有一份独属于他的机缘。
那是他还是第二刺客的时候,他到豫州刺杀当时的豫州刺史,偶然在他的记事簿上发现了这样一条信息:葆山天坑七洞之三,有凡宝三件,灵宝一件,似有圣器。
葆山在豫州东北部,临近北漠和冀州,而这天坑位于葆山之东,深不见底,被称为“汉国天渊”,而帝彻叫它“升龙天坑”,遂以天坑行世。
打定主意,没有牵挂,琮孤身一人(一直如此)向葆山行去。
算来有三日二夜,终于是远远望见了葆山,也隐隐可以看见一种凹陷的趋势。
升龙天坑,终于是要到了。
但是,他不能明目张胆地下去,必须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这样才能不被人怀疑。否则,你一个刚来到这里的人,突然就不问原因要下去,必然会引起众人关注,说不定下去时还会是“众目睽睽”!
所以,琮不得不谨慎小心,避免引起任何人的怀疑,排除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把一切风险扼杀于摇篮之中。
最终,他确定了一个方案。
他需要打着救人的旗号下天坑,并且必须伪装的很像,不能留下一丝一毫的破绽。
这对于琮来说是一大挑战,但他别无选择,除非放弃唾手可得的机缘。
其实也有选择,就是空间融合,但是他对于这种凭空得来的术法存在一种深深的难以置信的感觉,总觉得可能在某一个关键的时候它就害了自己,所以,能不动用就不动用,除非是完全掌握。
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不想浪费任何的机会,哪怕这机会很是渺茫。
富贵险中求。
他在天坑前驻足,看着黑漆漆的天坑,心里没来由的一阵紧张,不过被他压下了。
“你是要下天坑吗?”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传入琮的耳朵,听声音就在琮的身旁。
琮向旁边挪了几步,看向不知何时出现在这里的男子,眼里透露出自己的警惕。
男子身上有一股飘渺的气息,仿佛他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界,早已与这个世界隔离。他一头银发,剑眉星目,模样倒是俊俏,却是受到女孩子喜欢的那一类型。不过,仔细观察品味,竟然能从他的潇洒与飘渺之中体会出几缕怀念、悲伤和后悔的气息。当真是怪异。
他歌道:
“枯荣一岁,春秋半载。
时逢初炎,今别雨季。
青丝未在人前老,
笑语重逢不期年。
陌头杨柳无春色,
悔劝杯酒不留君。
西湖短棹笙歌飞,
西子重游明玉盘。
夕阳曲,将何叹?
且取徽毫美酒送乾坤,
余子更莫言!
会当绝顶一览处,
扶摇不见浮云遮!”
歌声并不是多么动听,而本来并没有多少悲伤气息的歌却凭空让他唱出了悲伤欲绝之意,倒也称得上是一个天才。
“阁下是什么人?”待他歌声停下,琮急声问道。
“却闲人一枚。”男子笑道,“人道我萧声震世,怎奈我心存青山。”
琮倒是听说过这样一个人。
汉国宗室先皇刘轼皇弟刘辙,萧声震世,却无争雄之心,心向田园,便是帝枫十二首田园诗也是一一和了一遍,生平最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
“阁下莫不是就是汉国均萧王刘辙?”琮试探道。
“正是在下。”刘辙也不隐瞒,直接便是承认。
汉国逸事里有如此一则,说是汉国先皇刘轼驾崩,大臣议以为皇弟刘辙可以登基,太皇太后及太后准,懿旨已到,刘辙为女子逃出皇宫,誓不再回。无奈,以皇嫡长子为太子,守丧三日,在大臣“劝说”下登基,封刘辙为均萧王。
“那小子,我看你凡心太重,倒不如随我云游,别了这俗世,做一个逍遥神仙,岂不快哉?”刘辙看着琮,眼睛眯起,笑道。
“我却怕是不能追随阁下。”琮面无表情,回道,“我本红尘中人,哪里肯脱离俗世,做所谓‘逍遥神仙’。”
“你这话我看做不得假,想来是你真实想法。”刘辙继续笑着,“怕只怕红尘迷双眼,俗世困人心!”
琮不语。
“也罢,见你有缘,助你一事。”刘辙一叹,却不等琮应话,“看你表现,必然是想要下去的,我便帮了你,不引人注意。”
说罢,长啸一声,道:“红尘烟火,安及青山杯中酒!罢罢罢!!!”
径直走向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