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节
不等薛绍答复,韦香儿连忙说道:“薛驸马文以安邦武可定国,如此大才陛下必然予以重用!再者,薛驸马曾受先帝托孤之重,拜相入阁实在情理之中。因此,还请薛驸马万勿推辞!”
按理说来,出将入相这是天下仕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薛绍现在,那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陛下,皇后,请听臣一言!”薛绍拱手正拜,非常严肃地说道,“《韩非子·显学》有云——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起于卒伍。宰相者,上辅君王下安黎庶,礼绝百僚群臣避道。臣入仕才一年多,只是打了两场仗而已,没有任何的行政经验,更加没有统率百僚的威望与总揽朝政的能力。不是臣不想位极人臣做这个宰相,而是臣目前还实在不够资格!因此,陛下美意臣只能心领!臣不敢拜相,以免误君误国!”
“承誉,何必如此谦虚?”李显有点急了,快语说道,“太后尚且多次找你咨询军国之事,裴子隆也曾多次私下对人说,边关军事有难决予者,皆可问薛绍。就算朕不了解你,难道太后和裴子隆也会认错人吗?”
薛绍苦笑,正待辩解,韦香儿一句话就盖了过来,“薛驸马,陛下赐你财帛不受,本宫尚可理解。若是赐你相位你也拜辞不受,那岂不是有负先帝重托?如此,本宫可就不大理解了!”
薛绍眉头一拧,小娘们儿你是在威胁我吗?你们把国家大事当儿戏的胡闹,难道我也跟着你们一起胡闹吗?!
薛绍一个念头还没落定,太平公主突然站了起来,义正辞严道:“皇后,此言差矣!”
火药味十足!
李显和韦香儿同时一怔。
太平公主表情严肃地说道:“陛下,先帝将大唐的社稷与江山托付于你,同时也把君权神器交给了你。但这不是意味着,你可以滥用中的权力来任人唯亲!——薛郎是很能干,但他尚且自知入仕不久、太过年轻缺乏从政的经验,岂能入阁拜相?如此草率又强人所难的决定宰相的人选,陛下与皇后才是有负先帝所托!”
李显与韦香儿同时瞪大了眼睛,差点被太平公主的话呛死!
薛绍连忙起身劝阻,太平公主却趁着火气放起了连珠炮,“请陛下以家国社稷为念,莫要把任命宰相这样重大的军国之事,当作儿戏一般草率处理!”
“住口!”薛绍低声厉喝,“陛下面前,岂容你如此放肆!!”
李显与韦香儿呆若木鸡。
太平公主狠狠咽下一口怨气,款款一拜,“臣妹言语失当冲撞陛下,请陛下治罪!”
“咳……这个!”李显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很是尴尬的吞吐了两声,干笑道:“太平一番苦心,朕已尽知。朕当然知道,你也是为了朕好,为了我们李唐的江山社稷着想。朕恕你无罪了!”
“谢陛下宽宥!”太平公主拱手拜了一拜,冷冷的瞟了一眼韦香儿,坐了回去。
韦香儿仍是不动声色,淡淡的道:“陛下,既然薛驸马执意拒绝,那拜相一事只好暂时作罢了。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那就……改日再议。再议吧!”李显说着站起了身来,“既如此,朕与皇后就告辞了!”
薛绍出言挽留请他们用膳之后再走,李显婉言谢绝。然后夫妻二人恭恭敬敬把皇帝皇后给送得离府,尽到了君臣礼数。
可是回到房里刚刚一关上门,太平公主就全把君臣之礼抛到了脑后,大骂道:“韦香儿那个小贱人,怂恿陛下给你一个便宜宰相的名份,然后让你代表他们去政事堂与裴炎等人搏命!——那不是摆明了要害死你吗?!”
薛绍非但不怒反倒是笑了,“倒也不能过于责怪皇帝与皇后,其实这是人之常情。就如同一个落水之人,遇到了一根稻草也会狠狠的抓住死不松手。”
太平公主先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然后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张牙舞爪地叫道:“你又想被打歪脖子了吗?!”
第0562章 荒唐新君
虽然背上的箭疮还没有完全康愈,但是新君亲政了,薛绍这位托孤大将总该表现出一点积极的工作态度。于是他不再泡病号,每逢单日都准时去上朝,其他的工作时间则是都花在了右卫的官署里亲自处理军务。
一连好几天,新君亲政以后的大唐朝廷平静得几乎有些异常。李显倒是每天都会主持朝会或者出席其他的重大政治活动,但他没有做出任何引人注目的举动。唯一引起了一点议论的事情,还得当属他亲政的第一天就携皇后去了太平公主府,私下拜会了薛绍与太平公主。但之后又没了下文,于是有关薛绍的一些猜测又渐渐变得烟消云散了。
薛绍可以相像,现在李显身上的压力一定极大。他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与他貌合神离的朝廷,满朝文武都对他这位新君充满了怀疑,真正对他忠心的大臣几乎没有一个。
虽然武太后归政之后退回了后宫,一连数日没有出现在任何的公众场合,但是她的影子仿佛永远都站立在大唐的朝堂之上。大臣奏事之时,但逢说到一些重要一点的事情尤其是与军国大事相关者,都会顺带一句“陛下不如咨询太后一番”,这让李显不厌其烦又不能当众发作。在主持朝会的时候,他时常下意识的看向龙椅之后悬挂了珠帘的隔间,那里曾是二圣同朝之时她的母亲垂帘听政的地方。
薛绍觉得,从小在母亲的强势高压之下长大的李显,心里都已经有了阴影。哪怕他现在当了皇帝,仍然是发自骨髓的惧怕他那位已经交出了权力、退到了后宫的母亲!
新君亲政后的第十日,薛绍如同往常一样和文武百官去上早朝。李显终于宣布了他亲政以后的第一个人事任命——任命原东宫率李仙童,为右奉宸卫将军。
薛绍听到“李仙童”这个名字就愕然的睁大了眼睛,看来李显身边实在无人可用了,居然启用李仙童这个臭名昭著的家伙!
薛绍的这个念头还未有落定,中书令裴炎就已经站了出来,说道:“陛下且慢!”
“裴中书,何事?”李显问道。
裴炎出班奏道:“陛下要任命从三品的奉宸卫将军,为何没有知会中书省?”
“朕是九五至尊的皇帝,就连任命一个卫队长的权力也没有吗?”李显的话里还透出了一丝火气。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薛绍也非常的惊愕,原本以为李显经过这么多天的准备,总算从顾命大臣裴炎那里争取来了一点用人的权限,没想到他是犯糊涂的想要超越制度玩一次独裁!
薛绍很想跑到龙椅边对李显说:你快醒醒吧,不管是你那位强势无匹的母亲,还是当年的一代圣君李世民,他们都不敢随意的破坏三省六部的政治制度,最多只能打一打制度的擦边球——你算哪根葱,独裁是你能玩的吗?!
名义上讲,皇帝的确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大唐的皇帝但有任何旨意,都必须经过中书拟旨、门下审核方才能够发布颁行,下面的机构和衙门也才会信奉执行。反之,如果皇帝的旨意没有经过中书门下这两道程序都不能被称为圣旨,那它就有破坏制度、违背法律的专横独裁之嫌,下面的大臣和衙门是有权拒绝执行的!
从太宗皇帝贞观之治开始,“三省六部制”成为大唐国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铁律,从来没有哪个皇帝、哪个大臣哪于破坏这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因此,皇帝想要自由自在的行使君权,就至少得在中书省和门下省安排自己的心腹大臣去担任中书令和侍中,并让他们对自己言听计从。
但是显然,如今的新君李显根本没有做到这一点。太后与裴炎早就通过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先下手为强的把中书省与门下省牢牢的掌握在了手中。
此时,李显的“九五至尊”之言论已经引发了朝堂之上的轩然大波。不用裴炎亲自出口反驳,马上就有门下侍中刘齐贤、同中书门下三品岑长倩、吏部尚书魏玄同等等五六个宰相尚书出班启奏,强烈反对李显的这一次独裁行为!
——皇帝要独裁,剥夺的就是大臣的本职权力,他们不反对才有鬼了!
瞬间,李显就感觉自己面临一个四面楚歌的情境,仿佛满朝文武都站在了他这位新皇帝的对立面,一点也不买他的账。
然后,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皇帝——爆怒了!
“似尔等这样对朕群起而攻之,就是你们的为臣之道吗?!”李显拍着龙案站了起来,大声咆哮道,“你们眼里,究竟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此言一出,满朝惊愕,瞬间寂静!
薛绍和许多大臣一样愕然的看向皇帝李显,心中并没有感觉到什么惧怕,只是非常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