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毒清> 第7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节

这些枪杨猛都看不上,性能太差,七八十米的有效射程,一分钟顶多两三发的射击频率。百十米的距离,双方各自站定先互相执行死刑,然后幸运没中弹的肉搏血斗,太没技术含量了。
虽说看不上,但有总比没有要强的多,杨猛一边鄙视洋鬼子,一边想着自己的那些手下,这一对比杨猛无奈的苦笑了。
自己那些刀手,别说对上火炮,就是碰上一群手持这种火枪的洋鬼子,除了以命换命,也没别的法子,而且胜率也低到了极点。
老丁说的广州一战,清兵近两万人,被千多英吉利人连打带吓直接溃散了。先不说对上洋鬼子,自己现在这些手下,对上两万清兵就是有死无生的结局。
不说清兵多垃圾,也不说英军多厉害,单单人数上自己就处于绝对的劣势,再加上先进的火器,想赢洋鬼子,自己就得先学他们,把他们的东西先学到手,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掂了掂这些长短火枪,杨猛发现了不对,这枪的重量的不对,一一试过之后,这个猜测被证实了,这些枪大多不能用。
原因只有一个,枪管里的铅弹。这些枪无论长短,都是机器货,重量不会有明显的区别,可有的枪却比同型号的枪支重了一两斤,杨猛拿着通条试了一下,枪管整个被堵住了,借着烛火,杨猛可以清晰的看到枪管里的铅弹。
找了十来把长枪试了一下,四把没问题,其余的枪管里,全部有没发射的铅弹。依着弹丸的大小,杨猛比照了一下,最多的一支枪管里,得有十来发子弹没打出去,这玩意要弄出来肯定费劲,自己大哥这次被溜达了,这些枪械多数应该是等待维修的旧枪。
慢慢的想了一下,这些火枪的用法,杨猛不由的笑了。身在前线时间就是生命,一帮人开火,加上这枪的烟火大,一紧张、一疏忽自己的枪打没打响,就不清楚了,这可能就是枪管里这些子弹的来路。
现在夜深人静也不是试枪的时候,丢下这些火枪,杨猛开始查看那些军刀。
好嘛!这堆军刀更是五花八门,骑兵刀、指挥刀、短刀、刺刀、枪刺,什么玩意都有,杨猛一把把的看了,上面有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有的还有阿拉伯文。
这些军刀也大多是旧货,有的刀身上有明显的垭口,但一柄柄军刀,全部都是钢制的,与自家刀手们那些黑漆漆的铁刀相比要强的太多。
这些刀的宽度,也就二指上下,刀背厚度有个四五毫米,一把刀两三斤重,轻便锐利,刀身上有血槽,这与刀手们,厚实沉重的铁刀相比,杀戮效率和持久性绝对不是一个档次的。
捡了几把长刀,就着地下的砖缝,杨猛试了试这些刀的质量,杨猛前前后后试了二十多把刀,只断了两把,一把还是从刀刃上的缺口处断的,这些刀从性能上绝对强于杨家的铁刀。
刀虽然不错,但用起来合手的也不是很多,多数马刀弧度太大,滇马没有速度,用起来不方便,剑形的军刀技术要求高,劈砍与刺击,还是劈砍易于掌握。
将这些军刀一一看了一遍,杨猛选出了俄国军刀,和德国的刺刀,俄国军刀弧度合适、长短适中,给刀手们使用正合适。德国的刺刀也很不错,做工精细、还带着护手勾,唯一的缺点就是长了一些,将近六十厘米的刀长,做长刀短了,做匕首又长了。
看着库房里的这堆利器,杨猛想笑,可嘴咧开了,却发不出笑声,大清比洋鬼子差了太多,单单是军刀、火枪,就有这么大的差距,那更为犀利的火炮呢?
大清与洋鬼子的差距,就是他杨猛与洋鬼子的差距,大清与洋鬼子难免一战,他杨猛又何尝不是呢!自己的那些东西,早晚有一天洋鬼子会回过味的,到时候,报复也会无比残酷吧!
购置洋枪、火炮,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军火技术几年、十几年就会变革一次,杨猛可不想自己成为,淘汰产品的使用者,学技术、开工厂、培养自己的工程师,才是不挨揍的法门。
云南这里铜矿无数,煤、铁、铅、锡也有矿藏,开矿建厂自给自足,才是他杨猛的路子,不然在武器上被人扼住咽喉,自己挣再多的金银,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引进技术、招纳技工,就是他杨猛发展的方向。
第五十一章 如封似闭
杨猛坐在库房之中一夜未睡,想着云南的清兵,宜良的庄农佃户,还有拿着枪杆子做买卖的各国列强,他的心里全是担忧。
不是忧国忧民,而是担忧杨家的前途,云烟挣钱而且能挣很多钱,可光有钱没用,武力和拥有的财富不成比例,带来的只能是灾难。
穷,但武力强悍就要抢;富,但没有武力就要被抢;半穷不富,武力凑活,见了穷的抢富的,多半也会加入劫掠的行列。
大清是列强的劫掠对象,杨家是大清的劫掠对象,一旦杨家富到了一定程度,而没有相应的武力保护,那真就是肥杨了。
杨猛一夜未睡,也让老爷子有些担忧,叫上刚刚睡醒的老大,杨家父子在库房之中聚首。
“老三,你这是怎么了?这些东西有什么好?能让你一夜不睡觉?”
老爷子心里担忧没有说话,老大杨勇就成了老爷子的传声筒。
“杨家!”
杨猛的回答简单,杨士勤也听懂了,老三这个买卖,利过于厚了,就怕走了消息,那杨家就成了众人觊觎的肥羊。
“杨家?咱们家怎么了?这云南还有谁敢炸刺?”
对于杨家的实力,老大杨勇很有自信,家资百万刀手上千,点一点云南商家,哪个有这等实力?
“短视!”
大哥杨勇就是自己的商路,杨猛说话留了几分口德,老爷子杨士勤可就不一样了,老大这是走商帮走二乎了,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混账!杨家还不是大清的杨家,对上朝廷我杨家又几成胜算?你跑商帮只知道挣钱玩女人啊?脑子哪去了?掉女人裤裆里了吗?”
杨士勤这话就有些刻薄了,杨家老大本事不俗,二十五岁的年纪,自己就能开辟商路,数遍大清商家已经算是英才了。
“爹!咱们又不造反,朝廷怎么会对付我们?再说了,不是您说的让我多生多养吗?这反倒成了我的不是了!”
杨老大被骂的脸上挂不住,梗着脖子回了一句。
“烂泥扶不上墙,亏得杨家没交给你,交给你杨家过不了你这一代,就得败!”
见老大反驳,杨士勤更是恼怒,商家不是只看你会不会经商,数遍大清有多少大商、豪商,可真正能传给后人的又有几个?没心机、没手段的商家,只是朝廷的银窖罢了!朝廷不拿你,贪官污吏也会拿你。
“大哥,你说我这买卖做得还是做不得?”
老爷子和大哥锵锵,自己看戏也不行,杨猛只能出来打圆场了。
“只要不卖给大清百姓,怎么做不得?洋人不一样往咱们大清贩鸦片?”
杨勇作为商人,是个不错的,经商的手段不错,在清平盛世,倒是可以活的不错。可现在的大清,朝廷腐、大臣贪、百姓苦、边防烂,大哥杨勇活在这样的时代,发家之后只能做个悲剧人物。
“我看做不得!我那些云烟,比之鸦片更为厉害,沾上了很少有人能戒得掉,等洋鬼子回过味来,能不找咱们的麻烦?”
杨猛不能和老爷子一样,顶着大哥的面皮说话,只能旁敲侧击了。
“云南偏居西南,洋人找咱的麻烦,怎么也得迈过大清朝廷的门槛。”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