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毒清> 第15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4节

云头寨的这位寨主很不简单,头脑清晰见识广博,杨猛话里隐藏的意思,他也弄了个清楚。
“不错!可以这么理解,杨家保你们衣食无忧,你们则是听从杨家的安排,该做事的做事,该玩命的也得玩命!”
“好!三爷把事说明白了就好,这事情重大,三爷能不能容我们私下里议一议?”
“可以!我把杨家的几个管事留在寨子里,有不明白的可以问他们,这一两个月,我应该会呆在永昌的,你们想明白随时通知我。”
这事儿即使云头寨不同意,想必下面大半的寨主会同意,一半人同意也就够了,在收拢山民这件事儿上,杨猛也不想多费心。
“三爷,留下吃完了寨子里的大宴再走不迟啊!”
见杨猛想起身离开,云头寨的寨主便出言挽留了,对山民来说,即便是仇人来了,只要不动手,也该招待一番的。
“呵呵!这事儿办的倒是有些失礼了,但杨三是个官身,罢战的事情,还得回去禀告的,以后有机会再聚,这次算是杨三失礼啦!”
云头寨寨主的立场不明,杨猛可不打算在寨子里吃饭,做什么事都不能失了小心啊!
“好!既然三爷身上有公务,我们也就不留您了,事情有了结果,我们会第一时间报过去的。”
作别了十几位寨主,杨猛空着手回了军营,见到这个状况,张必禄也只能喟叹一声,绿营的火炮算是白丢了。
杨猛摆弄好了山民之事,贺长龄也是大喜,没了山民叛乱,接下来就该处置黄巴巴了。
身上背着圣谕,贺长龄也不敢轻易回昆明,坐镇永昌督促保山县,处理上次回乱的官司,同时还要帮着张必禄筹措粮饷,昆明那边的事情也要处理,一心三用的贺长龄,也是有些精力不济。
张必禄那边也发了狠,天天练兵、天天杀人,终是止住了绿营随意抢掠的毛病,黄巴巴越江而走,也开始在大理与版纳活动,一个月的时间,五千人的队伍又被他拉了起来。
这次他麾下的人马,几乎全是同族之人,他们的目标也锁定在,参与保山屠杀的民团身上。
张必禄忙于练兵,加上黄巴巴的手下熟悉永昌的地形,金鸡村就成了第一个倒霉的,永昌团总沈聚成的一双儿女还有家人,全部死在了夜袭之中,破家之人终被人破家,这也算是报应吧!
金鸡村的哨练也死伤不少,财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当日沈聚成怎么在保山做事,黄巴巴照着样子,在金鸡村来了一遍。
沈聚成挟着家仇,带着干儿子沈振达,也死死的咬住了黄巴巴等人,张必禄来的也快,带着五千多半生不熟的绿营兵,与沈聚成一起,开始围剿黄巴巴的队伍。
黄巴巴的人数占了劣势,加上对手是战阵老将张必禄,自金鸡村之后,黄巴巴在保山境内连战连败,一路走过牛角关、官坡、大栗哨,损失相当严重,而且在乌鸦河,黄巴巴的队伍被逼入了绝境。
为了掩护族人破围,黄巴巴亲率三百多人挡住了张必禄和沈聚成的数万人,一番血战之后,黄巴巴等人尽数战死,张必禄也失去了围歼乱民的机会。
黄巴巴战死,回回们失了主心骨,一路辅助黄巴巴的张富与马效青,也看出了他们自己的劣势,张必禄太过厉害,继续组织人手反抗,也只会失败,无奈之下两人驱散了大部分族人,与官府签了所谓的‘和好条约’。
有贺长龄和张必禄坐镇,身负家仇的沈聚成,也只能忍气吞声,乖乖退回了金鸡村。而同样身负家仇的一批回回,也与张富、马效青决裂了,带着不多的人手,遁入了大理附近。
由于云头寨答应了杨猛的条件,最近杨猛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十几家铜官的土地,分配出去大半,单单在永昌,杨猛手里的青壮山民,就到了五万上下,安置这些人,耗费了他不少的心力。
因此杨猛对于黄巴巴等人的关注,就少了许多,听到沈聚成被屠了家人,黄巴巴战死,张富、马效青与官府和解,杨猛的眉头皱了起来,这次回回死伤不少,只怕杜文秀等人归来,不会善罢甘休的。
第一百零八章 乱局
亲眼目睹了清兵平乱的过程,杨猛的心里也有了许多的想法,黄巴巴一死他是没了担子,可张富、马效青妥协投清,很可能不得善终,窜入大理、版纳的那些人是去干什么了,不用想也知道。
回乱再起,张富、马效青就是冢中枯骨,贺长龄也落不了好,怀恨的沈聚成,到那个时候就该闹腾了,永昌的数万哨练,加上七把香会,局势会乱成什么样子,没人看的明白。
张必禄是个麻烦,他训练的万余绿营,已经有了一战之力,将来取贺长龄而代之的新总督,也不可捉摸,现在反清云南必然落入杨家的口袋,可以后呢?
云南的地势不错,占了云南自保一点问题也没有,可朝廷如果断了珠江与长江水路,云南要想发展,就得走安南一线,云烟遗祸无穷,与列强对上也是时间问题,以一个云南对抗列强,不是不行而是不能。
以前蓝旗军的遭遇,杨猛听江树先说过,英吉利、大清双方合力,镇压了蓝旗军,一旦与列强有了冲突,大清会怎么做,不难想象。
内战,藏边、四川、贵州、广西,全是战场。御晦,安南缅泰印全是漏洞,湄公河、红河就是运兵通道,连年征伐死人无数,杨家给出的条件再优厚,云南的百姓也会离心离德,杨家覆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花上几年时间借着云南的兵锋横扫大清,杨猛有这个自信,但横扫大清容易,谋夺大清却极为艰难,云南起事之后,难免别的地方不有样学样,那样一来就只能内战了,内战一启处处烽烟,到时候的局势谁也没法控制,只会便宜虎视眈眈的列强各国。
云南必须守住,滇西的山民可用,韦驼子的八千军已经有了基础,滇西的山民青壮,劈出一半再组一军,一旦滇西大乱,自己就以民团的名义,强势压住。
如果滇西还是一副不温不火的样子,那就继续看戏,慢慢发展。而且控制云南的步子要加快了,趁贺长龄没走,挟着这次压服山民作乱的恩惠,再从老贺身上,刮下些油水也是不错。
滇西的局面已经大过了杨家在云南府的势力,尾大不掉也是个麻烦,单凭杨家的几个管事,想镇住这些下山的各族青壮,显然有些无力。
如何控制杨家越来越大的局面,也是个问题,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魏五应承的开幕之事,看来要摆在首位了,不然单凭自己一个人,劈成八瓣也处理不了整个云南的杂乱事务。
开私幕、刮老贺、建新军、压民乱,这四项是急需解决的。分派滇西和云南府的土地,继续引山民下山;保住珠江商路,再开长江商路;重开云南铜矿,发掘盐矿的产能;破开四川的阻隔,开辟甘陕商路,组建各地商号;引进西方科技,培植自己的势力;这五项都是今年要办的事情。
想到这些,杨猛也坐不住了,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查抄云南铜官的收获,一下就把自己的步子,扩大了几倍,事情太多了,滇西的民乱,已经成了小事,现在稳住杨家的步伐,坚实稳重发展,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
滇西的山民,刚刚尝到了甜头,一时半会不会反叛,有几个管事在这里忙活现在勉强够用,回宜良让魏五出个主意,再回头摆弄他们。
将滇西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后,杨猛就急匆匆的回了宜良,老爷子现在不太管事,自己先找魏五拿出一个章程来,再找老爷子不迟。
到了明湖书院,杨猛找了一间静室,也不管魏五有没有事,直接就差人把他请了过来。
“老魏,最近发了一笔横财,我在滇西引了十几万山民下来耕种,单单青壮就有五六万,山民桀骜为防他们叛乱,你得给我拿一个章程出来!”
见了魏五,杨猛没提别的事情,独独拿出了控制山民一事来说,许多事都是这个衍生出来。
“十几万人?三爷的步子,是不是迈的有些大了?单以利益养民,也不是什么好事,滇西不比云南府,在云南府三爷的声名无两,一个名号就能镇住整个云南府,可滇西那里,如此行事却是有些急躁了。
养民!恩威并用才是正道,山民桀骜稍有不顺动辄叛乱,三爷要压服滇西山民,只能拿出杀人不转珠的手段了。”
铜官和滇西之事,魏五并不知晓,他出的这个主意不错,与杨猛想的也差不了多少,这魏五还不算老糊涂,思虑还是很敏捷的。
“嗯!此事我也有个大概,韦驼子那里不是有八千军吗?劈出三千,让韦驼子带着去滇西练兵。练兵之法,就用我在防疫营的法子,不顺即杀!想来三五个月,就能立威,压服那些山民。
等练出了新军,就让韦驼子选出万余精锐拉回宜良,到时候宜良这边的五千人马,就散到滇西,组成几路团练,一来一回滇西在手。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