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节
“哦……问什么了?”
“那个米利坚的船厂主说,他们那边三十多年前就有一艘名为德马洛格斯的蒸汽战舰,四二年建了一艘铁壳军舰密执安号,四三年的时候,建成了一艘暗轮推动的水巫号战舰。
但是米利坚的造船技术不如欧洲国家,铁壳战舰大多数人不太认可。”
这番话也打消了杨猛刚刚那个疯狂的念头,鱼死网破太他妈掉价,自己既然回来了,以后这列强各国就等着吐尽老血吧!
洋鬼子既然不重视,那他杨猛就要重视起来,他要以潘氏船厂为基础,打造出一个培养造船技工的基地。
“你们所说的铁壳船,就是外边包了一层铁皮的木船吧?这些木船为什么要包上一层不算太厚的铁皮呢?”
对于铁壳船,杨猛还是有些不太明白,要么用铁的,要么用木头的,这木船包上一层铁皮,有些太糊弄事儿了。
这铁壳船弄得不伦不类,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又是铁壳轮船,又是铁壳战舰的,对他来说有些高难度了。
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即使能听懂洋鬼子们说的是什么,可杨猛并不理解,翻译的水平还不如他呢!在杨猛的要求下,一行人走到了船厂,看着实物说话。
一番极端费劲的交流之后,杨猛总算弄明白了,什么是铁壳船,什么是铁甲船。铁壳船的就是为了加快造船速度,而产生的怪胎。
造船不仅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个功夫活儿,以前造船的木料是很讲究的,砍伐的上好木料需要几年的时间来阴干,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木材都可以造船。
而外覆的铁壳,不仅能加强船身的结构,而且能剩下不少木料,有了铁壳,船身的厚度上,就可以减少一些。与杨猛想象的正好相反,铁壳船的重量,要小于同样大小的木船。
铁肋木船也是杨猛新学的玩意儿,龙骨是一艘船建造成败的关键,铁皮、铁肋的运用,大大降低了木材对造船业的限制,铁木结合的铁壳船,算是一种速成的法子吧!
而铁甲船,才是杨猛想象之中的铁壳船,二三十厘米的木壳外面罩上一层,十几二十厘米的铁甲,这个才是所谓的铁甲船。
而这个铁甲船,才是杨猛想要的东西,这次壬雷斯给弄得二十艘铁壳船,也不算是他晃点自己,这些船能跨海而来,就已经不错了,为了能让这二十艘内河船,安然来到大清,壬雷斯那边也是费了好大的心思。
十几艘大型商船为这二十艘内河船护航,这一路也算顺利,赶上了好天气,虽说遇上点风浪,沉了六艘,但到达大清的这十四艘内河船,也算是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迹。
要不是壬雷斯选了质量最好的船只,这些船根本到不了大清,全部都得半路沉到海里,看来自己的怒火,还真是发错了地方。
有了目标,杨猛心里的那点失落,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既然米利坚已经有了铁甲舰,自己这边也该加速了。
“有建造过铁甲舰的吗?让他把铁甲舰的样子完完整整的画出来。”
既然有了眉目,那米利坚的造船业,就是广州船厂的学习方向,学会了这些,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前瞻性,虽说不能在造船技术上帮一把,但在舰船的形状上,自己还是有相当大的发言权的。
事有凑巧,参加过建造米利坚的大型铁甲舰的,还真有那么几个,看到他们接下炭笔和图纸,杨猛的心里又涌起了希望的浪花。
“这是什么玩意儿?浮在海里的乌龟吗?操……”
看着手里的图纸,杨猛真是无奈了,这他妈也叫铁甲舰?铁甲是不错的,但图纸上的那玩意儿,就跟舰船没什么关系。
几张图纸的样子,大体相同,黑白交错之间,一个大饼状的物事,浮在了水中,这大饼上的火炮倒是不少,可将大饼与铁甲舰联系起来,杨猛还真没那么大的想象力。
“来来来……你们这几个画图的,给我好好说说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又一次被深深的打击,杨猛真是有些无语了,这玩意儿实在是与自己见过的军舰相差太远,要想划上等号,实在是太艰难了!
经过一系列的长谈,杨猛总算知道了,这玩意的名称‘斯蒂文斯号’,这艘被政府搁置停工的铁甲舰,在米利坚还有一个名称,那就是自航浮动炮台,这个所谓的斯蒂文斯号,也可以称之为斯蒂文斯炮台。
这东西如果不停工,他杨猛也就不会见到这几个造船技工,也无从得知,这艘铁甲巨舰的任何信息。不被接受,与时代的脚步不符,就是这艘斯蒂文斯炮台被搁置的主要原因。
“这艘船的具体参数,你们知道吗?”
第二百三十八章 要做就做冤大头(下)
四千三百吨的排水量,五门十五英寸线膛炮,两门十英寸线膛炮,设计航速十七节,这艘斯蒂文斯炮台,也算是个钢铁巨兽了。
从技工口中的描述,杨猛得到了太多的东西,斯蒂文斯号的设计绝对是超前的,十五英寸就是三百八十一毫米,十英寸二百五十四毫米,对于口径杨猛很清楚,这样的口径绝对算是巨炮了,线膛炮,意味着可以发射柱状炮弹了。
依据大型火炮,一公里到四公里的射程,这样的巨炮,如果装的是尖头榴弹,杀伤力绝对的恐怖,即使火药技术不行,制作出来的尖头榴弹,无论是在射程和杀伤力上,都要远强于圆形的开花弹。
杨猛对于榴弹炮的了解,虽说不怎么强,但也不弱,当年他手里就有几门美式的大口径榴弹炮,当年在金三角,那也属于独一份的好货色了。
想到这里杨猛的心思也活泛了起来,弄些大型的冲压机械,制造一些山寨版的炮弹,好像也不是太难,有了线膛炮,就能把圆形炮弹淘汰,自己上次在广州,就弄过柱状的炮弹,后装炮、线膛炮,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来这次回去要重整兵工厂了。
再说这斯蒂文斯号铁甲舰,十七节的航速,杨猛现学热卖,当了一把专家,风帆战舰在顺风的时候,也很难达到这个航速,不管是设计航速还是实际航速,既然提出这个十七节,那相对应的蒸汽机马力,应该是差不了多少的。
从图纸上看,这艘船没有明轮,看来刚刚他们所说的暗轮,就是螺旋桨了。连续两次被拍在门外,杨猛也谨慎了一些,详细的问了一下暗轮的结构,这次百分之百的有希望,有了螺旋桨,一切困难都不是事儿。
“你们能建造千吨以上的铁甲舰吗?”
能说不能造,那是嘴把式,能说又能造,那才是真把式。说的天花乱坠,但是造不出实物也是白瞎。杨猛怀着忐忑的心情问了一句,结果得到的答案,还是不能尽如人意。
这些因为斯蒂文斯号搁置而另谋生路的造船技工,显然不是掌握了什么关键环节的高手,但他们能被高薪派来大清,说明他们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虽说得到的答复是不确定,但杨猛心里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改造。无非米利坚的斯蒂文斯号铁甲舰,也是在木船的基础上建造的,如果购买一些各国海军退役的风帆战舰,改改舰船的高度,再蒙上一层铁甲,会是什么样儿呢?
“如果将现成的风帆战舰,改造成蒸汽动力的铁甲舰呢?”
这次杨猛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个肯定的答复,也让杨猛有些阴沉的脸色,慢慢变得阳光了。
“好!你们知道欧美各国有那些退役的战舰吗?有没有渠道购置呢?如果可以购置的,画出他们大体的模样,我要购买一批回来。”
爱婿的这话一说,潘仕成的脸色却苦了下来,西洋的战船和商船,他接触过不少,十几年的寿限,到了这个年岁的战船,大都烂的不像样子了,这改装成了倒好,一旦失败,那就是花钱买回了一堆烂木头,这么做简直比冤大头还冤大头。
又是几十份图纸,看了看风帆战舰的大体形状,杨猛心里也有了计较,风帆战舰虽说与后世的战舰区别不小,但也不算太大,那些老旧的退役战舰,都是经过风浪检验的,修修补补再附上十几二十公分的铁甲,再用个十几年应该没多大问题。
一旦自己的法子可行,造船的速度将大大降低,先改造一批试一下,如果可行的话,那建造一支舰队,也就在反掌之间了。
各国退役的军舰,多数被拆解了,可用的部分,用在新军舰的建造上,而一些还能凑活航行的战舰,也被改作了商船,做近海运输,这些船才是杨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