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毒清> 第34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7节

这批人,不必选太出众的,一般化就成,这次主要是学习造船,还有学习一些海战的东西,这些人也不能拖家带口。
上次选的那批人要抓紧学习鹰语,最近几个月,他们就要远渡重洋去米利坚求学了,安置好他们的家人,每百人给他们配上五个新军,军事训练上,他们也不能落下。
这些人的花销,你不用操心,都由广州的潘老爷负责,记着安插上几个合用的人手。”
看着丁泰辰,将自己说的都记录了下来,杨猛又继续说道:
“刚刚这些,等我走了之后再安排,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扩大云烟的产能,厂子的规模,至少要扩大十倍,各村寨闲着的妇女,都给我召集起来,让她们挣些油水也好。
机械方面,我今天就安排西山那边给你准备,记着!厂子的规模大了,这规矩也不能乱,谁敢在厂子里吸食云烟,直接宰掉!让精炼鸦片的那批人,一个人带上二十个学徒,记住!必须是可靠地人,不可靠也直接宰掉!
广州那边的轮船到了吗?”
杨猛走得是长江水道,剩下的那四艘能用的轮船,走得是珠江水道,这四艘船应该早就到了云南。
“嗯……船已经到了,但泊在了广西境内,云南境内有几段河道,水浅河窄,那些轮船太大,通过的时候有些麻烦,现在正是丰水期,到了冬天,这些船就不能走了。”
丁泰辰记录完了杨猛刚刚说的,才将轮船的事情说了出来。
“依着最浅的河道,给广州那边去信,让他们造几艘合适的轮船。那几段河道,若是能改造的话,也趁冬天枯水期的时候改造一下。
广西那边,先临时建造一个码头,驻上兵马装上火炮,等以后通开了云南的河道,再废弃吧!
疏浚河道的事情,不着急,云烟的事情才着急,实在不行的话,你就把厂子往广西那边挪一挪,在保证云烟产能的前提下,也要减少转运的麻烦。
这些就是你最近要做的事情,这三五个月,我可能不在云南,云烟的产量,一定要给我保证好,珠江河道如果出了问题,就让韦驼子出手,无论杀多少人,也要保证云烟运输的畅通,近期我会把他的人马调回来的。
除了广州的潘老爷,云烟绝对不能落在旁人的手里!”
这些东西,都是杨猛在路上想到的,趁着思路清晰,他要先把这些事安定下来。下一站是西山,那边最近也要忙活起来了。
“三爷,最近宜良的庄农佃户们,也纷纷上来要求依着新军家属的法子分配粮食,这个怎么办?”
杨猛刚要抬脚离开,却被丁泰辰的一句话给拦住了。
“准!但有一条,新军家属给五两银子,普通的庄农佃户最多只能给二两,其他的照一两发,告诉他们,一人当兵全家沾光,家里没有丘八,就这么个待遇。
让宜良县那边,控制一下银钱兑换的比列,给我狠狠的打压一下铜钱,各处的粮栈,收粮只发铜钱,裹挟着云南的百姓,加入咱们家以银代粮的计划中来。
做这事儿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粮价,不要怕赔钱,记住!只要好好干活的,就得保证他们吃穿不愁,那些不愿意出力的,也不要给他们舍粥了,饿死算完!云南不养闲人!”
云南的铜厂、银矿即将大规模的开采,广州那边的船厂也在默默的准备崛起,往后人手就是个大问题,借着朝廷的银荒,增加庄农佃户们的压力,让他们彻底的投入杨家,也是必须要做的。
抓住了粮食,也就是抓住了老百姓的命根子,同样也抓住了军队的命根子,这个度也好掌握,让投入杨家的吃穿不愁,就是这事儿成功的前提。
“这样的话,男女老少都会去种地,咱们的土地数量怕是有些不足了,需要开山造田吗?”
丁泰辰默默的算计了一下,这个政策实行的话,好处是不小,但云南土地的数量,却有些不够了。
“开山造田?这个绝对不行,多余的人手,壮丁挑出来修路,年老体衰的,让他们上山种树,宜良的秃山荒地不少,不能种田的地方,都要种上树木。
你找一下明湖医学馆的刘一贴,让他选备一些常用的云南特产药材,山林也不能闲着,在山上种植一些药材吧!”
开山造田,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为了子孙后代计,植树造林都嫌慢了,开山毁林,他杨猛可不能做这事儿。
“这路如何修造?”
杨猛急着要走,丁泰辰却问起来没完没了,好多事情,杨猛也只是在心里有个想法,具体怎么做,他也没什么章程。
“走!你跟着我到西山吧!有事儿,咱们到了西山再说。”
杂事太多,修路什么的,杨猛也不是内行,就怕丁泰辰再问下去,把自己的思路给打断,杨猛一句话,堵住了丁泰辰的嘴,两人打马直奔昆明而去。
这次解铜事关重大,只怕林则徐那边,早就等的不耐烦了,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云南的事情,必须先安排下去再说。
两人到了西山,已经快天黑了,杨猛也没听葛仕扬的汇报,直接把西山书院的人召集了起来。
“谭玉彬,最近在这西山书院,干的可好?”
望着堂下的几十个人,杨猛没问别人,独独把西山书院的副职谭玉彬给揪了出来。
“要学的东西太多,西洋的技术太高,诸事纷杂,头疼不已!”
谭玉彬自打做了西山书院的副职,一天只睡三个时辰,其他时间,就都放在了西山书院的事务之上,好不好难说,但好累是肯定的。
“李明福呢?”
“尚可!”
而抓实务的李明福,却越发的精神了,看来最近过的不错。
“你们两人,我要选一人去广州主持广州船政学堂,你们俩谁能去?
兹事体大,船政之事,关系国之大计,绝对不能轻忽,这次过去是提头做事儿的!”
广州船政学堂是云南崛起的希望,要的就是务实的人才,谭玉彬、李明福两人都不错,但杨猛却最看好岁数大的李明福,有些时候,阅历也是致胜的法宝。
“我去!”
一听是船政学堂,谭玉彬的双眼就亮了一下,这些日子学了不少的西洋技术,这位西山书院的副职,深深认识到了大清的落后。
三十多岁的年纪,正是一个人一辈子最好的时候,年富力强,富于攻击性。大清庚子年之事,谭玉彬也清楚,船政干系海疆,这是保家卫国的好事儿。
“摄大局我不如谭玉彬,但做实事儿,我可毛遂自荐。”
五十多岁的李明福也不甘示弱,不入西山书院不知杂学之利,对于西洋的机械,他算是西山书院最为精通的了,五十多岁的年纪,要做到这一点,极不容易。
“好!听令!谭玉彬负责船政学堂之事,李明福负责广州船厂之事,具体的方略,我留在了广州,你们到了那里,再与潘仕成大人商量,我定的方略,小的方面你们可以改动,但大方向绝对不能擅自更改!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