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毒清> 第45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7节

对于孩子习武还是读书,秦子祺也有些无所谓,只要孩子愿意就好,至于其他的,对于有些苦命的秦子祺来说,就很无所谓了。
“我给他起名?这不好吧?”
自己肚子里有多少东西,杨猛清楚,打打杀杀、阴谋诡计是他的强项,可给孩子起名,就有些难为人了。
“难得这孩子与您投契,看这样子,他也算是跟定您了,还有比您更合适的人吗?”
“好!那就不罗嗦,既然乳名叫虎子,这娃娃又生的虎里虎气,就叫秦虎如何?等以后有了时间,我就做这孩子的师傅,家传的武学还是该有的。
子祺你这段时间也忙活,你们俩也没别的家口了,以后就在庄子里安家吧!
莲儿这段时间也要生养了,正好让她跟着你家那位学些东西。”
杨猛最核心的左膀右臂,只有两人,一是丁泰辰主管内务,二是秦子祺主管情报,其他人,都是次一级的存在,丁泰辰的忠心自不必说,两家两代人,正是关系最铁的时候。
而这秦子祺却是个有些说道的人物,此人年轻的时候性情大变跟了自己,如今性情又在慢慢的恢复,这样的人很难捉摸,收秦虎做干儿子,也有拉紧两人关系的因素在里面。
座位决定脑子,地位决定行事的方法,杨猛的座位和地位,决定了他多数时候行事,都要参杂上许多功利的东西,纯纯的兄弟情,对杨猛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对丁泰辰和秦子祺来说是这样,对自己的大哥、二哥,杨猛也是这样,有些东西过多的被感情控制,那是会坏事儿的。
自己当初谋算四色棍的时候,也想过这样的问题,这份兄弟情,只能埋在心底小心的维护了,如果……
第三百零七章 硕果累累(五)
杨三爷是自己的恩人,对于杨猛所说的秦子祺也是很赞成,谢过恩之后,这事儿就算成了。
“莲儿,带上子祺家的小家伙,去昆明一趟吧!记住我交代给你的事情。”
趁热打铁,现在正是时候,打发走了莲儿一行人,将自己的宝刀递给孙伯青,让秦孙两人,带着李海回去改组影子,杨猛便带着魏芷晴、拉姆、丁泰辰和未来的管家杨福泽,开始了在宜良的巡视。
“三爷,咱们是先到兵工厂还是别的地方?”
“先去别的地方瞧瞧吧!大体的一转,最后再到兵工厂,明天去明湖书院。”
大体的把行程安排了一下,杨猛骑上自己的河曲马,就走在了前头,那头牛王是杨猛到藏边的座驾,在云南这个地方骑牛,还是有些扎眼的。
“咱们先去棉纱厂和织布厂吧?上次给兵工厂圈地,剩下的那几块地,也就另做他用了。”
悠哉哉的打马慢行,宜良已经不是以前的宜良了,路面虽说没有多宽,但三丈多夯土碎石铺着河沙的土路,还是极为平坦的。
“知会一下江树先的那些弟子们,也该对云贵川藏四省的路况,做一个勘察了。
这样的土路,知会各处的农庄、武庄,自己组织人手铺设,这路面的宽度,平地最好要在六七丈宽,山路也要三丈往上,实在不成的地方,也可以变通一下,土药开山的法子,你要传下去。
这次勘察要以火车轨道为主,咱们不是铺了一些铁轨了吗?洋人的技师还在吧?让他们按照人家的标准,在这四省之间规划出一张耗费最小的铁路网。
这些东西慢慢的去规划,路径的选择一定要合理,尽量的缩短工时。
南溪河谷到安南一线的铁路,是近期的关键。”
南溪河谷的滇越铁路,是杨猛很熟悉的一个所在,前世许多东西,都是靠这条铁路运输的,历时百年依旧在用的铁路,绝对是经得起考验的,所以杨猛把第一条铁路,也定在了滇越边境。
“三爷,这四省之地,多是山峦密布的所在,六七丈的路恐怕很难建造,三丈左右的路,还是勉强可行的,是不是将路面的宽度降低一下呢?
这段时间,明湖书院那边也加大了对地理师的培育,南溪河谷的勘测,马上进行!”
说话容易做事难,六七丈的路面,在杨猛的嘴里只是个数字而已,但真到了施工现场,六七丈的要求,与三丈的路面一比可不是工时翻倍的问题了。
云贵川藏四省出于高原地带,有些地方是可以铺设六七丈的夯土路,可许多地方,路基根本就没有六七丈,想要按着杨猛的意思来做,难如登天啊!
“变通!我也没有咬死了口,六七丈的路面,有些地方没这个条件,就不要这么弄,大体的路子我交给你,下面具体怎么弄,是你的事情,现在条件不够的地方,也尽量要留出六七丈的空间,这些难题以后或许就不是难题了。
道路两侧,也要尽量留出三到五丈的空余,要为以后想一下,这些空地之上,可以栽种一些当地的可以用作枕木线杆的树木。
快,是我对你们要求!”
杨猛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但自己不过分,下面的人就会过分,这路面的宽度要是保证不了,尽修些一米多宽的山路,那自己修路的计划,就算是白费了。
“修路的人手,是出劳役还是付钱?”
修路,就俩字,但做事的,可要愁白了头,四省一起修路,单单出的劳力,就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若是付钱,这也是一笔绝大的花销。
“劳役?哪有这么多的说道?该管饭就管饭,该付钱就付钱,谁也不欠咱们的,谁家里都有各项支出,出义务工?这算是个什么说道?”
做事才有钱挣,这是杨猛所倡导的,拉着百姓出义务工,虽然是个省钱的门路,但与自己的理念不合。
“这么大的工程,若是付银子的话,各地的流水就太大了。”
上百万上千万的银子,修路轻轻松松就能花掉,这么大的金银流量,对杨家的管事们也是个考验。
“这事儿好办!出来修路的多是庄农佃户,你制作一部分银票、粮票、布票、盐票、肉票、牲畜票,反正是他们需要的东西,都要弄成票子,按着工时、按着各自的需求派发就是了。
出来做工的这些,凭着这些票据,去咱们在各地的商号兑换东西就成了。
这些玩意儿,在工厂里也可以推行一下,但是要注意票据的密字,别让人钻了空子,西北那边票号的法子,你可以学一下。”
这些东西是什么,就是纸币的前身,就是银行的基础,这个法子,也算是临时的想法吧!
“三爷英明,这么一个法子,就让管事们的活计轻松了不少。”
“杨福泽,你也学着些,丁管家在云南呆的时间不会太长,这段时间,你和芷晴夫人,要把四省的事务,全盘接下来,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不理会丁泰辰的马屁,杨猛鼓励了一下一直默默跟在丁泰辰身侧的未来管家杨福泽。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