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毒清> 第62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3节

下缅甸,与暹罗接壤,有许多泰族的村寨,这些村寨不在迁移的范围之内,遇上泰族的村寨,乔孤乃该做的只有屠杀与焚烧。
半个月的时间,乔孤乃迁移了十多万人口,可杀的人也差不多有这个数量,缅甸各族的青壮,摇身一变也成了傈僳族的族人。
年轻的女人,强壮的男人,没有生育,只是一个迁移人口,乔孤乃的族群,就扩大了三分之一,三千傈僳族战士,也变成了一万五千人,迁移之中被人遗弃的财富,更是一个让乔孤乃觉得恐怖的数量。
乔孤乃用几千头耕牛,在暹罗前线换回了可以买几万头耕牛的财富,看到了暹罗那边的惨状,乔孤乃才知道自己有多善良。
无论是哪一族的村寨和城市,但凡是缅军经过的地方,能活着只有牲畜,每个缅军战士,在开战之前,都要将自己负责的牲畜,钉在战场之外,乔孤乃在战场上见过,一个人牵着近百头耕牛的战士。
耕牛身上,除了粮食就是一把把简易的柴刀,乔孤乃也见过杀戮的场景,一个个缅军战士,用的全是柴刀,他们身后的缅刀,绝对不会用在村寨之中的。
缅军经过的村寨、城市,除了烧焦的尸骨,最常见的就是卷刃的柴刀,这才一个多月的时间,缅军仍旧停留在暹罗边境附近,周围几百里的地域之内,除了缅军,就是山里的野兽了,暹罗人活下来的不多。
战争也最能检验一个人的适应能力,乔孤乃适应了,可他手下的傈僳族战士,却只剩了一千多人,其余那些不是战死了,而是不适合大规模的杀戮,解下了武器,成了随军的民夫。
随着手下人越来越多,乔孤乃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但是,他知道有一个人,自己是不能得罪的,那就是坐镇勐腊的杨三爷。
望着富得流油的缅军,乔孤乃的心里也长满了野草,一份书信也就跟着山猴子,到了勐腊,到了杨猛的手里。
“嗯!乔孤乃的眼光不错,知道为自己谋福利了,他迁移的那些人口,正好当做转运财富的苦力,计长,你说这事儿咱们允是不允?”
“当允!”
“呵呵……你小子收了乔孤乃不少东西吧?记得六四分账!
告诉乔孤乃,可以这么做,但老子的驳船也不是白用的,二八分账,咱们只要两成的金银,其余的全归乔孤乃所有。”
乔孤乃的谋划很简单,上书缅王,自己一边迁移人口,一边让迁移的这些人,做转运的民夫,这样他就可以在海量的财富之中,肆无忌惮的揩油了。
现在缅甸上下关注的都是战局,只有少数人的目光留在财物之上,这无疑是个发财的良机,但乔孤乃能揩油是不假,但转运到自己的地盘,杨猛的驳船是少不了的,他的书信,就是来请求驳船的使用权。
第四百零九章 灭族大战(中)
乔孤乃,在杨猛的眼中,只是个底层厮混的小人物而已,站队是他最主要的任务,站对了升官发财,站错了阖族俱亡。
夹在杨猛和缅王之间,乔孤乃只有一个选择,现在选择杨猛无疑是正确的,至于以后还要看利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存在好恶,只是利益而已,利益够了可以背叛盟友,利益不够,就只有坚贞不屈了。
有了杨猛的帮助,越来越多的驳船船队,开始加入下缅甸人口迁移的行列,这事儿在缅王那里也说的过去,只因为这些驳船船队,才是支撑缅王雄心的基础。
这些船队,给缅王带来了足以支撑十万大军一年的粮食,乔孤乃租借这些驳船,对缅王来说也有极大的好处,下缅甸的人口,没运来一万总有几千壮丁,这些人是什么,这些人是种粮的农夫,是采矿的矿工,也是打仗的士兵。
缅王之前可能意识不到人口的重要性,但现在的缅甸举国一心,即使不是一心,也得强迫着自己与国同心,暹罗人的入侵,对缅甸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屠杀缅甸的百姓,焚烧缅甸的王城,这就是不死不休的号角。
对于暹罗人,缅甸人从来没有怕过,历次的缅泰战争,多半是缅甸欺负暹罗,这次的大逆转,很多人接受不了,很多缅甸的高层接受不了,屠杀百姓,缅甸的高层还能接受,可屠杀贵族,焚烧寺院、焚烧王城,就是很难接受的事情了。
暹罗王遇刺,这场战争对暹罗来说就是复仇之战,可复仇只能加重仇恨,在仇恨驱使下的战争,是毫无理性的战争,暹罗人在缅甸做的,比起缅甸人在暹罗做的,可以算是善举,毕竟暹罗人还是放掉了逃难的缅甸人的。
缅军反攻暹罗,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不过三万的队伍,只分了两队,一队进攻一队殿后,打到一定的距离,前锋部队就会调头,与殿后的部队一起,扫灭所有的暹罗村寨。
缅军虽说进攻的不快,但屠杀的干净,除了少数逃入山林的暹罗人,缅军过境的地方,几乎没有活着的暹罗人。
一寸寸的杀戮、掠夺,让缅甸的军队也在慢慢的壮大,虽说缅王下令,屠戮一切暹罗人,但暹罗境内,也有与缅甸同源的族群,加入军队,帮助缅军攻打暹罗,这是这些人唯一的活路。
不仅是精壮的男丁需要参战,老人、孩子、妇女,都要参战,杀够一定数目的人,这些老弱妇孺才有机会,加入迁移的阵营。
这里面也有杨猛的功劳,三万缅军,相对于整个暹罗来说,还是太少,这样的政策慢慢执行下去,就会让进攻的缅军不断扩大规模。
如今是缅族的人可以参军,随着战事的不断扩大,泰族的人,也会成为缅军之中的一员,对泰族的人来说,国家与屠刀,这两者很好选择。
对领军的缅军将领来说,战功与财富,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个政策一旦施行,缅军的将领们尝到了甜头,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妥协,什么缅族、泰族,有的时候,仇恨也难以和战功、财富相匹敌。
乔孤乃的加入,无疑加快了这样的步伐,捞一把,成了缅军士兵,和下缅甸难民的心声。
杀戮、掠夺,虽说大部分的好处是军队的,但军队稍微漏点东西,就足够这些难民到上缅甸安家落户了。
三万人、五万人、十万人、二十万人,缅军也在慢慢的改变,从屠戮的参与者,变成财富的接收者,这样的改变,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本打算捞一把就走的下缅甸难民,也被轻轻松松的赚钱方式给吸在了暹罗境内,杀几个毫无反抗的暹罗人,就等得到粮食和银子,这样的营生太轻松了。
清迈、南邦、达府,相继失守,除了满地的废墟,缅军留下的还有一条几十米宽的大路,无数人在这条路上忙碌着,而坐镇萨尔温江的乔孤乃,则是做起了坐地抽成的二道贩子。
无论是谁的财物,乔孤乃都能伸的上手,过江就要抽成,见了好东西就抢,混乱的不仅是暹罗,缅军的后方也是相当的混乱,而乔孤乃只是始作俑者而已。
大批财富被运回,缅甸的高层们也动了心思,乔孤乃在萨尔温江的西岸,缅甸贵族们,在萨尔温江的东岸,一东一西,双方心照不宣,开始了对战争财富的分配。
现金现银,都是杨猛的,这是缅王购买粮食的货款,几千两银子的贿赂,金银就变成了一样的玩意儿,低价粮也不知不觉的变成了高价粮。
乔孤乃之前送去的几千头耕牛,原封不动的被送了回来,而缅军掠夺的大量粮食,也被杨猛就地打包,一买一卖,扒皮抽筋一样,反卖给了缅王。
清迈、南邦、达府,仅仅是一个开始,缅军的下一站,就是暹罗名城彭世洛,而彭世洛之后,就是整个湄南河平原,这里才是金库和粮仓,三万缅军的高层们,早就把眼光放在了湄南河平原,这片富足之地,只要攻下了彭世洛这座城,难打的地方基本就剩一个慢谷了,焚毁慢谷,也是缅王的目标之一。
一边杀戮一边掠夺,即使连军队带民夫,超过了二十万人,缅军依旧是吃喝不愁,山林河流,对二十万人来说,也不再是什么天堑,遇山开道遇水搭桥,财富成了驱使这二十万人的动力。
历次缅泰战争,从来没有这么残酷过,大肆的屠杀,让新任的暹罗王拉玛四世,根本没有得到缅军的任何消息,暹罗高层,只是知道了缅军攻入了他们的境内,根本无法侦知,缅军的屠杀和掠夺。
十几万人围困彭世洛之后,缅军的后方空虚,才让暹罗人得到了机会,得到了了解战局的机会,几乎无人存活的结局,让拉玛四世和暹罗的高层后悔了!
但后悔已经晚了,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了几个高层突出重围,复仇之战,几乎耗光暹罗的精兵,再组新军需要的是时间。
彭世洛之战,依旧有杨猛的手脚在里面,坚固的白色城墙,也敌不过大量的火药。虽说付出了近万人的死伤,可缅军的将领们却毫不在意,因为攻城的都是被财富冲昏了头的民夫,缅军的死伤,只有区区几百。
挖好了一条地道,白色的城墙就会多一道缺口,大量的民夫就会涌入彭世洛城中,暹罗的坚城彭世洛,在死守的情况下,只坚持了不到三天,这对缅军来说无疑是个创举。
十几万人汹汹的涌入彭世洛,彭世洛的平民百姓,大多经受过战乱,只要不反抗就有活路,可这次不一样,缅军是为复仇而来。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