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毒清> 第73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6节

这一仗打到这里还没结束,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江忠源,可不会放过太平军,一场接一场的血战,太平军的将士也不是铁打的货,溃散、屠戮,江忠源的湘勇损失虽然不小,可太平军的损失更大。
除了一些护卫诸王的老班底,其余的太平军死了个七七八八,连带家属五六万人的大军,折损过半,只剩了两三万。
可战之兵也不过三五千了,太平军在蓑衣渡,遇到了第一个对手,这第一个对手,给太平军带来的损失太大,这仗打不下去了,家属大批被杀,将士死伤过半,这就是一场伏击、一场血战、再加一场伏击的结果,太平军的战力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凶悍,这一战江忠源也打出了湘勇的名气。
不管是军心动荡也好,没有再战之力也罢,太平军无论如何,在人数上还是占了绝对优势的,江忠源的那一千五百人,也就能打到这种程度了,与太平军正面硬捍,江忠源还不傻。
三场大战,最大的收获就是蓑衣渡的伏击战,近百船的人,生还者屈指可数,这些船上也冤死了无数的太平军将士和家属,只能瞪着眼等死,江船搁浅,散弹如雨,蓑衣渡一场伏击,这江忠源也算是为全州城报仇雪恨了。
仗只打了三天,太平军上下像是被诅咒了一般,即使遇上绿营兵也会死伤惨重,打不下去了,不能再打了。
江忠源的敌人,就是太平军的朋友,江忠源以剿灭天地会起家,这次天地会却大胜了江忠源一场,他们给太平军点拨了一条路,一条越过黄华山直通道州的山路,太平军藉此逃出生天,江忠源的铁网因此漏洞百出。
一饮一啄皆由天定,这话杨猛虽说不信,但他信因果,有因便有果。太平军回师屠城,让江忠源抓住了机会,一句重创太平军,现在的太平军还有几分战力,就不好说了,很可能遇到普通的清军,也会一触即溃的。
江忠源虽说是个人才,但心还不是铁石,他若是把天地会的人,杀个干干净净,太平军只能在湘江东岸引颈就戮了,敌人杀不干净,即使是一两个人,也能给你把天捅破,江忠源虽说立了大功,可是依旧让太平军窜入了湖南,天下震动了。
太平军攻打广西省府桂林,撤围之后北上湘楚之地,这下篓子捅大了,赛尚阿是咸丰帝一力举荐的,有了之前花团锦簇的折子,赛尚阿总算没被一撸到底儿,只是连降四级,留在军中效力。
倔驴向荣,也是被拔了顶戴,留在军中效力,对此向荣也早已习惯了,广西剿匪一年多,他来来回回被降职升职七八次。
这事儿到这里还不算完,太平军窜入湖南,天下震动,为了安抚其余地方的百姓,咸丰帝也打了一张亲民牌,弄了一份罪己诏,来糊弄老百姓。
劳师糜饷、挫师折将、日久无功,这些话说的再漂亮,悔罪的话说的再感人,也解决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平军攻入湖南的事实。
道州几乎是不设防的,太平军的残兵败将,轻易的拿下了道州,历经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劫难,太平军的运气也来了,全军上下已无再战之力,洪秀全也发现了自己的危局。
太平军在蓑衣渡是被天地会救得,天地会的出现,也给了洪秀全一个新的思路,反清反满!这比拜上帝会的影响大多了,这个纲领一出台,短时间之内,太平军就在道州扩军两万。
湖南没有杨家的武庄、田庄,传播理教的队伍,也没有走进湖南,大多数的苦哈哈、老百姓,都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不谈教义谈反清,可不是从者如云吗?
两万啊!这两万人不是老弱妇孺,而是能拿着刀枪杀人的兵卒,之前的太平军,靠着一万多可战之兵,就纵横了整个广西,一下扩军两万,刚刚历经厄运的太平军,怕是要转运了。
而厄运开始往大清朝廷的头上转移了,扩军之后,就是休整练兵,蓑衣渡一场大败,打的太平军上上下下,人人悲惨个个思乡。
太平军的原班人马,多是两广的百姓,一入湖南,风土人情都不同了,话听不懂,饭吃不惯,一个个苦哈哈到了别的省份,就跟到了国外一样,不适应的人占了绝大多数。
许多老将都吵吵着要带着两万新募的将士打回两广,可刚刚经历了蓑衣渡一场败仗,对于清军的战力,太平军剩下的五王,也有些二心不定了,广西境内连皮带毛差不多有十多万清军,这次打了湖南,只怕湖南各地的兵马也要聚在一起了,回师两广危险太大。
想起桂林的那一幕幕,洪秀全的心也被新募的两万兵卒,弄得越来越高,长沙,是个不错的目标啊!
第十一卷 趁乱上位 蚕食大清
第四百九十一章 铁打长沙城(一)
打长沙,意图是不错的,只是太平军的军心却不可用,蓑衣渡一战,无数家属和兵卒,不是被打死,就是被烧死,这样的景象太惨了,太平军上下,都是些百姓出身,他们不是职业的军人,打打顺风仗还凑活,一旦战局糜烂,他们的心气也就散了。
洪秀全打着反清反满的旗号,在道州新募的两万人马,看的也是老兵的眼色,老兵不敢战,他们自然也不敢战,妄图让端起刀枪的老百姓,成为精兵,前面还缺了俩字:百战!
两个月的休整,依旧没能让太平军的将士们,从蓑衣渡大败之中回过神来,西王伤了、南王挂了恐惧的情绪在大军之中蔓延,就这么个样子,别说打长沙了,就是身后慢慢追击的清军,太平军还对不对付的了也很难说。
这次无论是天王降僮,还是天父降僮,都没啥作用了,降僮的时候,口号喊得震天响,一旦到了组织军队准备出发的时候,却人人畏缩,丝毫没有战心。
太平军的将领们,虽说在战略战术上,还不怎么成熟,但在人心的把握上,却精熟到了极点,军心不可用,大军不能轻动,蓑衣渡一战败得太过凄惨,伤亡过半呐!
现在太平军要想鼓舞士气,靠天父、天兄之类的玩意儿是不成了,大胜仗,是唯一能提振军心的东西了。
这个时候,天兄降僮的西王萧朝贵站了出来,虽说身上依旧有些旧伤,但已经不大碍事儿了,现在就是用这个太平军第一猛将的时候,他现在不站出来,谁还能挽救太平军的军心呢?
萧朝贵是平在山炭工出身,他那帮老部下,因为西王受伤的缘故,也没怎么参战,自金田起义开始,他这帮老部下,都一直追随着他,靠着这层关系,萧朝贵勉强激励了一下自己的这些老部下们,这也是太平军唯一一支敢战的部队了。
区区一千多人,对萧朝贵来说够了,太平军一路走来,也在一路成长,现在他们最擅长的战术,就是穿州过县一路快打,除此之外再就是连夜跑路的战术,用的相对精熟了。
西王肯出来担当大任,天王和东王自然喜笑颜开,自家的这个西王兄弟,别的本事或许不成,但打仗却是太平军第一猛将,不求他打下长沙,只要沿路占下几个县城,有了这样的大捷,军心就可用了。
只要大军军心可用,长沙就要易主了!
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只有两个,一是军力二是情报,其他的什么善恶、立场之类的都是扯犊子、糊弄人的货。
军力,太平军显然是不行的,军心不可用,还谈何军力?但萧朝贵的那一千多老兵,就不一样了,虽说这些人无论是在训练和战斗经验上,都差了不少,但好歹他们也是一群打了一年多仗的老兵了,相比于对手,这群老兵更像军人,至于清军,十支队伍拿出来,可能得有九支半不堪一击。
一千多老兵怎么说,也算是局部军力了,这支人马打些县城,没问题,但打长沙就有些开玩笑了,一千人,守城都守不过来,打长沙能取胜才算是活见鬼了呢!错非长沙一个守军也没有,四门洞开等着萧朝贵占领。
情报,自从太平军与天地会接上了头,打起了反清反满的旗号,这两个帮会,也就成了联盟,土生土长的天地会,在湖南自然有情报上的优势,得益于此,太平军半路捡的情报系统,比之清军更有效率。
太平军入湖南之后,在道州休养了两个月,这也给了清廷充足的准备时间,因为广西的事情,朝廷这次没有主动进攻太平军,而是做出了战略部署,大清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朝廷,朝廷打仗不会像太平军一样,想到哪里打到哪里,部署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即使这样的战略部署漏洞百出。
有了太平军打桂林的教训,朝廷的一干战将文臣,预估太平军必将北上,相机攻打长沙,有了动机与目的,于是朝廷的部署也就有了,陈兵与衡阳、郴州一带阻截太平军,与广西和其他各省的援兵一起,将太平军消灭在这一带,就是朝廷的布局。
这样的布局还算是凑活的,只可惜谋略不差,兵将太差,湖南的绿营是准备妥当了,但搂底儿的广西兵,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这一消息经天地会之手,转到了太平军的手里,一条进攻长沙的通道也就有了,情报有了军力也有了,洪杨两人并没有让萧朝贵进军长沙,而是把手指头指到了近在咫尺的永明、江华、嘉禾一带,这些地方好大,只要萧朝贵胜了,那大军的军心也就有了。
复出的萧朝贵自然拿出了全身的本事,凡是天王和东王指过的地方,都被他一一拿下,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到手,太平军的军心,如洪秀全和杨秀清的预料一样,新兵带动老兵,没多长时间,战意澎湃的太平军又回来了。
大军一动更是如犁庭扫穴一般,太平军不但连得城池,而且军马也扩大到了十万上下,连带上家属,太平军的队伍,已经差不多二三十万人了。
占得城池多了,抢的粮食多了,与杨家做赔本的买卖,就不怎么划算了,起初洪杨是想直接宰掉杨家的那几个管事,但石达开一句话,就解了这些人的死劫。
“杨家有洋枪洋炮,或许可以交易。”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