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毒清> 第74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1节

太平军到了长沙的第一战,不是攻城,而是长沙城东南,蔡公坟、天心阁一带的高地,这里驻扎的不是别人,正是太平军的死仇,江忠源江妖,还有几个清军的总兵、参将。
江忠源手下的湘勇,可是战过太平军的,长沙城内外最不怵太平军的就是他们了,之前他们也与萧朝贵的残部打过,虽说损失不小,但江忠源愣是保住了这片可以俯瞰长沙城的高地。
可以俯瞰长沙就可以炮击长沙,炮阵设的越高,炮弹打的越远,清军看清了这一点,太平军也不是瞎子,第一战就抢占蔡公坟、天心阁一带的高地,也是极为正确的选择。
选择正确归正确,但抢到手才是优势,抢不到手就是清军的优势,就是守城一方的优势,在这片高地架炮,不仅能威胁长沙城,同样也能威胁连营十里的太平军。
开场第一次大战,清军打的可圈可点,虽说最终是溃散了,死了一个副将、一个参将,江忠源也受伤坠马,但太平军也没捞着什么好处。
清军虽说溃散了,但借着江忠源前期建造的营垒,他们守住了这片高地。太平军虽说是胜了,但伤亡也不比清军少多少,九成九是新军,战斗力与之前相比弱的不是一点半点。
第一战没有达成战略意图,洪杨二人只能拿着击溃清军说事儿了,损失再大,这一仗也是太平军赢了,与老兵不同,太平军的新兵,见清军也不是那么可怕,信心逐渐的有了,战力也在慢慢的提高。
阵战不利,就用炮战,太平军手里也是有那么几十门火炮的,布成炮阵攻城,威势也是相当骇人的。
第四百九十五章 铁打长沙城(五)
太平军炮击长沙南门,虽说打得都是实心弹丸,可挨炮的人就凄惨了,打哪哪没,一具具残肢断体大大削弱了清军的战心。
城墙上死的人其实不多,那几十门炮,不停歇的打,一天也杀不了几百人,可炮声加上一个个凄惨的死伤者,就相当瘆人了,几天下来,城防军上下毫无战心可言,人人畏惧登城。
为了求个心安,守城的清军无奈把神像搬到了城墙上,别小看这尊神像,全国上下,从王侯高官到平民百姓,不信这个的不多,神像上城墙,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安稳军心的。
太平军的炮阵虽说很有威势,可他们的攻城战,打的却相当的不顺利,长沙南门清军派驻了重兵防守,虽说没多少战心,可清军的士兵也不愿意和太平军在城头上血拼,为了保命,他们也得把太平军的攻势打下去。
而太平军的精锐有限,绝大多数老兵,都在拱卫诸王,能带着新兵登城的老兵,屈指可数,太平军的战力被新兵削弱了太多,想要在三五天之内,形成强悍的战力,也是不可能的。
南门的守备森严,东南的高地不易夺取,那就打别的城门,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洪杨二人选了万余相对精锐的新兵,沿突袭长沙城的东部,兵分三路同时进攻东门、沏阳门、小吴门。
太平军攻城需要绕远,而长沙的城防军居高临下,想要秘密攻城,也没多大的希望,太平军兵分三路攻城,清军就兵分三路防守。
铁打的长沙城,可不是虚言,长沙城高墙厚,守城的清军具备极为明显的优势,使用云梯攻城,一次上不几个人,东门附近的攻城战打的惨烈,也主要是对太平军来说的,一杆抬枪,一天轻轻松松就能杀伤数百人。
对付攻城的太平军,抬枪的药量不用装的太满,少了炸膛的风险,抬枪、鸟枪、火炮在守城战之中,是具备相当大的杀伤力的。
清军的枪炮,弹药不缺,实心弹、散籽儿应有尽有,他们可不像太平军,弹药就那么一点,除了实心铁蛋,就是石弹。
一万精壮的汉子,回来的不到一半,相对于从军的时间来说,他们的表现已经是相当完美了,分兵攻城得不偿失,这次惨败,也让洪秀全多少认识到了打长沙的作用,打长沙可不只是为了夺城,还要练兵。
听了杨秀清的建议,几万太平军就齐聚在长沙南门附近,一边攻城一边练兵,死多少人现在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只要能在湖南肆虐,新兵要多少有多少,现在最主要的就是靠长沙城,磨砺出一支能战斗的军队。
有了计划,太平军的攻城战,打的就有法度了,虽说日日攻城日日攻不破城,但太平军的战力,却在一天天快速的增长。
所谓悍不畏死,其实就是看透了战场上的关系,你不死我就死,想活着就要拼命,头几天攻城,见惯了死亡之后,接下来几天,就拿着周围慢慢结成包围圈的清军练手,太平军的伤亡数量虽说不少,可战斗力却越来越强了。
战争之中的提高,也是相互的,战争的初期,无论是太平军的新兵,还是守城的清军,都不怎么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军的战力在增长,清军的守城水平也在稳步的提高。
望着城下惨死的长毛贼,城墙上的清军,也越来越有底气了,长毛不过如此,再渣滓的士兵,熟悉战争之后,可能也比经过训练的精壮新兵有杀伤力。
攻城战,慢慢的就打成了消耗战,太平军消耗的是新兵的生命,而清军消耗的却是武器弹药和军资,相对于太平军,清军还是有优势的,太平军无法合围长沙城,源源不断的清军就能从四面八方进城,大军的粮草也不会太过短缺的。
长沙的战斗进入到了僵持截断,杨猛那边却得到了好消息,朝廷准了赛尚阿的折子,邹鸣鹤戴罪立功,就地组织银钱粮食,聚集三湘民众,巩固荆江、长江一带的堤防。
赛尚阿的这个建议,朝廷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长沙城的太平军,确实比在广西之时,扩大了几倍,赛尚阿之计乃是釜底抽薪的计策,但聚集大量的劳力巩固河防江防,也是一个绝大的一旦让太平军在河工之中发展起来,那麻烦可就大了。
不修河堤,一旦爆发洪水,那就要饿殍遍地,饿殍遍地太平军就有了无数的兵员;修建河堤,一是没钱,二是要防着太平军的手脚。
两相对比,朝廷还是选择了后者,修建河堤,但朝廷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一批批所谓的博学大儒、地方士绅,成了邹鸣鹤的副手,以乡情为纽带,控制河工就是朝廷的对策。
“呵呵……修河修河,没有银子也能修河?朝廷怕是打的那些地方大户的主意吧?
颜卿,你带人先巩固洞庭湖周边的地域,湖南这地方不好搞,咱们的武庄、田庄不好弄啊!”
在湖南杨猛的武庄、田庄相结合,侵占一省之地的法子,并不好用,虽说这样可以控制大部分的百姓,但湖南的读书人多,有些家族根深蒂固,想要硬杀强打,只怕会引起这些人的抵抗,读书人这一阶级,在湖南是根深蒂固的。
“三爷,既然不好弄,何不利用太平军呢?”
岑毓英说这话也是有底气的,长沙在大战,一个月的时间,杨家就聚集了六十多万百姓,青壮二十多万,粮食这个东西,就是好,尤其是战乱的时候,许多人已经打算在杨家的庄子里落户了。
武庄、田庄的扩张,在广东都没有这么大的阻力,湖南的读书人这一团体,给杨家的压力委实不小,那些穷的吃不上饭的读书人,宁可饿着肚子,也不入河工大军。
自家三爷在利用太平军,既然这些人挡路,何不用太平军扫干净呢?
“你说的轻巧,大几十万人的群体,连上家口上百万,太平军现在虽说有些实力了,但对抗这个群体,他们现在还力有未逮。
再说了一气儿就弄死上百万,老子也不敢呐!只怕老子要是做了,吃饭都能噎死!”
这事儿杨猛早就想过了,不是不想这么做,而是不敢这么做,湖南一地百十万,其他省份呢?全都按着这个模式来,四万万人,怎么也得杀去四分之一,这是一国之基础,全杀光了,不说天谴,单单国力就会被极大削弱。
“三爷,那该怎么办?如果就这么僵持,只怕以后这群人也是个大麻烦,有他们存在,这矛盾就少不了。”
岑毓英是个正经的读书人,他算是个幸运的十六七岁就跟了杨猛,杨家宣扬的许多东西,与儒教相悖,这么僵持,只怕矛盾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大。
“这是个问题,你把这事儿弄个条陈,送到云南,让魏先生和计长想个办法吧?
我的意思是开书院,但具体怎么做,能不能成,还得魏先生看一看,我这边并不拿准。”
想改变读书人,单靠经济利益是不成了,思想上的东西要变,不变!就如岑毓英所说,将来这个团体,只怕要成为杨家的死敌,到了那个时候,也只能挥舞屠刀说理了。
“三爷的主意绝妙,三湘之地是儒学理学派最为繁盛的地方,经世致用与咱们理教的教义并不冲突,若是咱们打着书院的旗号,倡经世致用之学,那些穷苦的书生有了出路,咱们慢慢驯化就好。”
“好不好看效果,湖南的情况也让派去各地建设武庄、田庄的人主意一下,近期咱们的主要目标也要改一改了。
读书人的利益咱们能不触及就不触及,如今正是惹眼的时候,咱们与当地的官员,先清洗一下那些素有劣迹的大户,以他们的田产为依托,在各地建立武庄、田庄,慢慢的兼并土地,有些阴毒的招数,先停一停,咱们看看湖南这边的试点如何?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