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节
京畿之地要保住,同样江南的财税之地也不能失却,朝廷终归是朝廷,不能像长毛贼一样,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乞丐大皇帝,顾虑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官军守的八面漏风,太平军打的有声有色,这虽说不是战略布局只是无奈的现实,但这无奈的现实,却让太平军上下以为东王指挥得当,改朝换代指日可待。
朝廷上下,也同样觉得社稷风雨飘摇,随时会被颠覆,越是这样朝廷越是不敢放手施为,只能选择固守京畿一带,勒令各地的官员死命的守土。
偌大的朝廷上下,就没有一个人觉得长毛贼只是外强中干,或许有吧?只是没有说话的机会,但武汉三镇的杨猛和左宗棠,却看得清楚,这样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相对于朝廷来说,太平军还差的太多。
论人口,朝廷控制这四万万,虽说离心离德,但稍微出几个愿意扶保社稷脑残货,也比太平军在天京的百万人多的多。
论粮食的占有量,虽说太平军肆虐江南之地,但战乱只是在少数地方发生,绝大部分土地上的百姓,还在过着与往常一样的生活,只不过他们身上背着的苛捐杂税越来越沉重了而已。
太平军袭占了镇江、扬州,断了朝廷的漕运,但这两年大运河本就淤塞,海运的红船,在上海道还是有不少的,以江南之地维持京畿的粮食,海运虽说有些杯水车薪,但也能解一时之急。
天下大乱,虽说是个势头,但距离真正的天下大乱,还远着呢!
太平军基础不稳,粮食将慢慢成为他们的一个大难题,虽说太平军占据的都是江南的富庶之地,但所谓的田亩制度,却是大大抵消百姓积极性的一个物件,太平军掌握的土地不少,但粮食的产出却会越来越少。
百万人聚在江宁,看着不少,但真正论起来,优劣也是极为明显的。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串联不成就威胁
与左宗棠预计的差不多,赖汉英在安徽打的极为顺畅,胜保这个驻防安徽的,也跑到了琦善的江北大营,虽说自打太平军西征开始之后,他就缀上太平军,但照面他却是不敢打的。
耍笔头子上的功夫,或许这位举人出身的有些本事,但耍刀把子上的功夫,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胜保与武汉三镇的杨老三,算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安徽是自己的防区,丢了难免要吃瓜落,这位胜老四也是个有急智的一看赖汉英驾驭战船千艘,他就给朝廷上了一道请水师团练大臣杨猛出战的折子。
至于杨老三打武汉三镇时的损失,就不关他胜保什么事儿了。
杨猛这两天也在谋划着推左宗棠上位的事儿,左宗棠在湖南算是有些关系,守长沙左宗棠是有功之臣,而岳州是湖南的北大门,赖汉英的西征大军,看着吓人,让左宗棠任岳州府,也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
以湖南巡抚骆秉章为首,团练大臣曾国藩为辅,湖南的折子,先一步到了朝堂。为了拱左宗棠上位,杨猛也在湖北走了一趟,新任巡抚崇伦那边,花些银子,折子也就上去了,新任的湖广总督吴文镕,也是杨家的老相识。
杨猛给这位吴部堂也许下了承诺,只要左宗棠任职岳州,他的人马就听从吴文镕的调派,赖汉英的西征大军,隔着湖北可不远,吴文镕也忙不迭的应了这事儿。
与岳州府相比,能得到杨老三的支持,才是最好的底牌。
虽说不是联名的折子,但这也算是两湖官员的心声了,可惜的是,在军机的眼中,这左宗棠是个有前科的,不说别的,单单他之前做了张亮基的幕客,就是抹不去的一个大污点,虽说想让朝廷提拔左宗棠的折子有那么几份,但结局都是一个样,留中不发。
“三爷,这事儿我看还是算了吧!”
瞧着京师来的情报,左宗棠的脸上有惊讶也有无奈,别人的折子他左宗棠不知道,吴文镕和崇伦的折子是什么时候发的,他很清楚,即使用六百里加急,这两份折子也是刚到京师不久,杨老三能立马得到军机议事的情报,厉害啊!
“算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三爷想做的事情,天打雷劈都要做成了,朝廷不许?我看他能扛到什么时候。
胜老四那王八蛋想要借刀杀人,老子就先让太平军煞煞他的威风再说,他不是一路紧追吗?让赖汉英来个回头望月也不差!”
杨猛得到的消息,不仅有朝廷扣住左宗棠前程的事儿,还有胜保背地里打黑枪的营生。
“三爷,这事儿可不能干,咱们要是通匪,只怕也会败露的。”
用赖汉英?这杨老三也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但赖汉英好用不假,一旦被朝廷抓着把柄可是死罪啊!杨家在太平军之中有人,但对付胜保之事,不好做啊!
“迷糊了不是?这前程是你的终是你的,无论谁坐上岳州府的差事,到时候都得给老子乖乖的让贤,对付胜保,用不着这么麻烦,散布个消息,就能让他妥妥的生死两难!”
左宗棠虽说嘴上说着算了,但对于岳州知府这个官职,他还是有些向往的,人一旦失了平常心,做事儿也就没了章程,对付胜保这事儿,在杨猛看来简单的跟喘气差不多。
“什么消息?”
“胜保押了五百万两银子入安徽重整官军!”
“这也成?”
“怎么不成?太平军上下,见过世面的不多,你说是攻城的功劳大,还是劫掠到五百万两银子的功劳大?
洪秀全是个什么物件?小人而已!跟着小人时间长了,他的手下出息不了多少人才的。”
最了解太平军的,除了太平军自个儿,恐怕就是杨猛了,有些手段,左宗棠或许不信,但真要用了,对太平军来说,还真是好计策。
深深的看了一眼杨老三,左宗棠不由的有些赞叹了,这也行?还说洪秀全是小人呢!这位用的招数,多半都是见不得人的玩意儿。
“那就试试?”
“试试呗!我觉得这胜保一败,朝廷那边又该催我动身了,到了那个时候,老子就不信他还敢犟!”
胜保从江北大营押运大批金银入皖的消息很快就到了赖汉英的手上,虽说不怎么信服,但官军好打,管他有枣没枣打上三竿再说!
这事儿赖汉英自己就能决断,胜保手下的兵丁不多,连着京营的两千多人一起,人马也不过五千数,对上赖汉英的两万太平军精锐,这货也只有吃败仗的份儿。
没有伏击对于官军,太平军上下是轻视的,追到湖口的胜保,想破了脑瓜子,也没想到为什么长毛贼要打他的回马枪,好在身处战区,胜保的手下们还算机警,太平军的大队人马一来,刚刚扎下营寨的官军,就开始溃退了,从湖口一直跑到彭泽,胜保才敢回头观望。
好在从江北大营带了一批绿营兵,这些都是有溃退经验的,虽说损失千余人手,但大队的架子还在,并不能算是惨败。
抢了个穷鬼,虽说在胜保的营中得了不少的军器甲仗,但赖汉英还是觉得这一记回头望月打的有些浪费,整个营地上下的财物不过万余,与情报之争的五百万差的可大发了。
攻占九江之后,赖汉英的目标不是武汉三镇,而是江西的省府南昌,之前无论是安庆还是九江,都是大军过境的地方,穷的响当当,武汉三镇也是如此。
对比战功的话,打南昌绝对比再次攻陷武汉三镇强得多,杨猛不想与太平军大战,这赖汉英也算给面子,抽了胜保一记耳光之后,他就率领水路大军直奔南昌而去。
胜保大败而回,也不敢说是没上手大军就溃散了,只能据折上报,长毛贼势大,自己为夺九江,在湖口与长毛贼大战一场,斩敌三千余,自损千余,虽败犹胜。
这样的折子到了军机,自然会被斟酌一番的,结合安徽的奏报,和胜保的折子,军机们一致认为,这货是在谎报军情,当今天下,别说斩敌三千,就是斩敌千余,也是了不得的大胜。
不走捷报走折子,显然是这货底气不足所致,数来数去,能在大战之中,有所斩获的只有驻军武昌的杨老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