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节
面色肃然的说出了这番话,这才是肃顺的真面目呢!
“不错!刚刚的会谈之中,英吉利的全权公使额尔金提到了攻击津口的事情,大清虽说军马无数,但也有一个好大的弱点,那就是幅员辽阔、海疆绵长,再多的人马摆到这片土地上,都是不够的!
一旦洋鬼子攻击津口,你的八旗新营,就是最好的援军,各地的民团就不要指望了,即使民团有心,圣上也不会让民团轻易进京的。
老子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即使退到东三省,求和、赔款、割地之事,也不能应允,一旦让洋鬼子尝到了甜头,这四面八方都是狼群啊!
赔款、通商、免税、割地,只会让大清越来越贫弱的,银子都做了赔款,咱们的兵马用什么养活?商事的税赋,都免去了,朝廷还有多少收入呢?
有些话,老子不好说,也说不出口,而你就不同了,你是宗室,有些话皇帝还是听得进去的。”
退到东三省这样的话,就已经有些悖逆了,虽说杨猛一直在斟酌,但话题就是这样的,即使再斟酌,也是有许多悖乱的地方。
“部堂公忠体国,肃顺的意见倒与部堂差不多,只可惜我这宗室却是有名无实的,想来部堂那里已经有谋略了吧?”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肃顺也不得不认同了杨老三的忠勇,原来他练八旗新营的目的,是为了拱卫京畿啊!朝廷的难处,这位杨部堂一早就想到了。
“嗯!用一用曾涤生之流,赔款、割地、通商、传教,这些条目,叶名琛、王懿德还有那四大巡抚都知晓了,将消息散出去,让朝臣胁迫朝廷抵御洋夷!”
“哈哈……为了朝廷,部堂什么法子都敢用呐!胁迫之说,倒是有些过了,英夷要五千万两的赔款,老毛子要割龙兴之地,这些都是朝廷不可能应允的。
部堂所说的隐忧,是在津口吧?部堂怕洋夷的兵锋抵京之后,朝廷暗弱应了洋夷的这些要求吧?部堂的意思,是让曾涤生掌起唤起大清上下同仇敌忾之心吧?”
“正是如此,不知你肃顺有没有这样的胆量呢?”
“部堂放心,为了大清的社稷,肃顺应下此事了,不要部堂出手,肃顺自可办妥此事!结了我大清的隐忧!”
第七百一十四章 风潮
杨猛聚两广闽浙四省督抚与洋人婚宴会晤的事情,在事后的半个月就传遍了大清上下,五千万两的赔款、修约、传教之事,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老毛子想割大清的龙兴之地。
肃顺的消息网,也是可圈可点的,最先说话的不是各地的督抚,而是各地驻防的将军们,龙兴之地是大清的面子所在,割出去,这大清还是大清吗?
虽说各地的八旗兵,大多成了废物点心,但在此事之上,各地的驻防将军,也是求战心切的,而东三省总督那边,也爆出了不怎么好的消息,老毛子的兵马,果然出现在了兴安岭附近,虽说是小股的人马,但与肃顺传的消息两厢对照一下,不难发现老毛子的野心,这帮洋犊子果真是瞧上了大清的龙兴之地。
“混账!真真是混账至极!这些洋鬼子,真当我大清好欺负么?
割兴安岭,门儿也没有!
杨三哥也是,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就不好直说了,竟让肃顺传话,杨三哥的忠勇,朕是认可的,彭师傅,给杨三哥发份旨意,就说朕支持他,有什么话尽可直言不讳。
老毛子都提出这样的非分之想了,朕还有什么脸面可言,如今朕不怕丢脸了!
知会理藩院,今后的一切夷务都要经杨三哥过目,理藩院的人太过愚钝了!”
四色棍与各地的驻防将军一样,最关心的也是龙兴之地的情况,好在杨三哥是个跋扈的人,不然下面的臣子说错了话,壮了洋夷的胆气,四色棍丢的脸面更多!
“陛下,此事尚要斟酌一下的,此次肃顺串联各地驻防将军,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这多少有些胁迫朝廷的意思在里头。
各地的驻防将军,自然是顾虑社稷传承的,只是各地的督抚、朝中的众臣至今没有反应,怕是在酝酿一场风潮啊!
此事的源头很难捉摸,是否是杨部堂手笔还很难说,有可能只是肃顺一人所为,杨部堂虽行事跋扈,但没有这般孟浪的!”
引而不发、所图乃大,对彭蕴章来说,各地的驻防将军,对朝廷没什么影响,朝廷需要防范的是那满朝的臣工。
相权和皇权虽说一直在争斗,但皇权是相权的基础,没了皇权也就没了相权,虽说相权一直想压制皇权,但遇到威胁皇权之事,这相权就是保护皇权最好的屏障。
群情义愤,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胁迫朝廷无论目的如何都必须要打压的,这次胁迫成了就有下一次,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能纵容的。
对于杨猛是否参与此事之中,彭蕴章也不敢肯定,他可以肯定的是,大清朝廷近期还要仰仗杨老三的,为杨老三摘清是非,不是因为彭蕴章看好杨老三,而是这杨老三有不得不用的必要。
彭蕴章说这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打压肃顺这个宗室,杀鸡儆猴,一旦形成了风潮,朝廷势必要妥协的,但妥协归妥协,这首恶还是要诛杀的,不然朝臣就会养成胁迫朝廷的习惯。
“此事缘由,朕与彭师傅是清楚的,这事儿肃顺做的是有些孟浪了,此事本该由朝廷牵头的,但肃顺身在广州,对于事端的见解更为明晰一些,肃顺心忧朝廷,以致行为孟浪,也是情有可原的。
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彭师傅,此事还是要温婉一些的。”
这事儿四色棍作为皇帝,倒是能够理解的,之前对于洋夷的政策就是妥协,皇帝和军机对于赔款割地之事,算是点了头的,这事儿幕后策划的应该还是杨三哥,出发点也是好的,为了大清朝廷而已。
杨三哥是架海金梁,肃顺是宗室之中不可多得的可用之人,对于人才四色棍还是极为重视的,如今满汉臣工,没几个可用之人,彭蕴章的意思,四色棍不是听不明白,而是不得不装糊涂。
若是因此坏了杨三哥和肃顺的前程,他这个皇帝也就无人可用了,遍观这一众朝臣,宗室可用的有六弟恭王、肃顺,恭亲王不敢大用,这肃顺虽说是宗室近支,但地位不显,最是可用。
满臣,数来数去真没有可用之人,僧格林沁、胜保、托明阿、和春这些前线领兵的满蒙臣工,究竟有多少本事呢?看看战局一清二楚。
汉员,可用的倒是不少,川督骆秉章、湖北巡抚胡林翼、湖南巡抚沈葆桢、湘勇统帅曾涤生、楚勇统帅左季高、苏浙团练大臣冯桂芬,还有一个柱国之将杨三哥,骆秉章、胡林翼、沈葆桢之流善于政事,对军事也不是太过了,皖赣的曾左,朝廷忌惮异常。
新上去的冯桂芬,也是在苏浙小打小闹,数来数去,这最忠心可用亦可担当大任的就只有一个杨三哥了。
胁迫朝廷,这事儿要是闹大了是要抄家问斩的,肃顺,四色棍可以舍弃,但杨三哥这样的柱国之将,舍去之后,大清的社稷怕是也要受牵连呐!
“陛下,那就顺势而为吧!只是一旦如此,只怕江南剿匪之事,就要有波折了!”
从用人的角度出发,彭蕴章认为皇帝做的还算不错,但从皇帝的角度出发,这位陛下就有些暗弱了,说的重一些,那就是窝囊!
这君权就是君权,任何人都是胁迫不得的,不管是宗室还是骁将,只要触及了这个雷区,就该杀伐果断一些,皇帝软了一次,朝臣们就会认为皇帝是个暗弱可欺的,只怕此后许多人都会利用这所谓的风潮说事儿啊!
“实在不成,就再用杨三哥吧!”
又是杨三哥,大事可见人心,听了皇帝的回答之后,彭蕴章也只能在心里长叹一声了,这个时候才能发现皇帝的才具有限,若是恭王……
“知道了!”
赶紧打断了脑中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彭蕴章应了一声,算是认可了皇帝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