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穿梭时空的商人> 第78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1节

“你难道不应该外出去拯救世界,维护宇宙和平吗?”原点撇撇嘴,偷笑着说道“你现在这个样子要是让那些维护世界和平的英雄们看到了,能把他们全都给气死。”
“嗯。”高阳叉起一块草莓,随意的说道“我又不是那些漫画和电影里的超级英雄,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这些年忙来忙去的我都快累死了,现在难得有时间好好休息一下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再说了,我忙了这么久,不就是为了以后的日子可以像现在这样悠闲吗?”
“那日本人怎么办?你就这么放过他们了?”原点好奇的问道。
“胡说什么呢?”高阳翻了个白眼,说道“他们又跑不掉,着什么急啊?过两天就要出发了,难得有时间休息一下,不想为日本人烦心。”
“你说要是用大陆架振荡器怎么样?”原点笑嘻嘻的说道。
“不怎么样。”高阳干脆身子一歪,直直的躺倒在沙发上。目光微微波动,低声说道“没有必要的话,尽量不要去伤害平民。还是做人类比较好。我不想做疯子。”
“你自己决定好了。”原点低声说道“准备再待几天?物资补充已经做完了。最好不要长时间离开目标时空,那边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你去处理。”
“知道了。”高阳微微点头,弱不可察的轻叹口气,重新将视线投向了电视机。
日本人已经开始上蹿下跳了。这种利剑悬在头顶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才是最让人发疯的事情。之前法兰西和印度的遭遇就已经非常明白的告诉了日本人,他们可能会更惨!
高阳可不是什么善良的人,这次的事情不会那么容易善了了。而日本人却只能无所作为的就这样眼巴巴的等着。世界各大强国已经都给日本人发去了各种警告和照会,所有国家的话都差不多,让他们老实点!谁也不想在这种时候给高阳添麻烦。至于日本人,谁还顾得上他们?各有各的命,日本人自己想办法去吧。
高阳在现代时空待了几天之后,继续以出差工作的名义离开香港去了非洲的秘密基地。之后先是去了北宋时空转了一圈露个脸,安排一些琐碎事请。随后他就再次来到了现阶段的工作重心,明朝末年。
……
相对于做官来说,吴襄的性格其实更加像是一位商人。亏本的生意他是绝对不会去做的。当年大凌河之战,他是目光敏锐的看出了关宁军压根就没有任何战斗意志,被强令前去解围不过是白白送死而已。因此还不想死的吴襄选择了阵前逃亡。
他这一逃跑直接导致了四万多解救大凌河的军队全线崩溃。虽然说战败的责任不能全部怪在他的头上。但是的的确确是他开的这个恶头。而原因仅仅只是他吴襄感觉赢不了。
根据各方面的对比来看,满洲八旗的战斗力实际上并不算多么的强大。无论是历史上的哪一支强军他们都比不了。但是你架不住人家的运气好啊。遇上了一个实力更烂的大明帝国,硬生生的打出了一个二百余年的天下。
只能说运气这个东西,实在太过飘渺。明末的时候后金运道极佳,和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有的一拼。而大明,实在是太背了!
第六百七十二章 关宁军(中)
现代时空一直都有人说皇太极其实是穿越过去的现代人。他做的那些事情实在是太过诡异的正确,让人想不怀疑都难!
那年当努尔哈赤终于病死之后。后金的诸位成年皇子们各个手握军权,为了争夺那大汗之位正摩拳擦掌,调集军马准备大打出手。至于当时后金实力不强,根本经不起这种内耗的事情,他们可管不了。
眼看着后金即将陷入大规模内斗而迅速衰败下去。就在这个危机关头,皇太极突然出手。合纵连横、利益交换搞出了什么议政大会和几大贝勒同时掌权的奇葩方式。以各种手段将摇摇欲坠的后金政权又个整合了起来。
在随后的十七年时间之中,皇太极发挥出了极为高超的政治手腕。摆平内部所有反对势力,将一个由通古斯迁移而来的小部落,急速壮大到了气吞天下的地步!
无论是在政治上的各种灵活手腕。还是经济上的快速摆脱部落联盟性质。以及军事上的在东边打疼朝鲜,逼迫朝鲜臣服。北边收服野女真,极大的壮大了自身的实力。西面打垮了最后一位成吉思汗虎蹲兔,彻底将整个蒙古都收入囊中。还有就是南下多次击垮大明,将整个大明帝国死死的拖入了深渊之中!堪称一代枭雄的皇太极为日后满清入关创造了极佳的外部条件。
最为诡异的事情就是,在后金即将功德圆满,大举南下入关之前,皇太极却毫无征兆的突然病死掉了。他比崇祯皇帝早死了一年,他死掉的时候或许就是朱由检一生之中最为幸福的一刻。
怎么看皇太极都像是专门来为女真人做好事,给覆灭大明的事业添砖加瓦,做好事不留名的专业人士。而伴随着皇太极戏剧性的一生,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名字,那就是关宁军。
这支以辽东汉人为主的军队,与后金一路纠缠长达数十年之久。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贯穿了整个明末清初。
刚开始的时候或许关宁军还有着养贼自重的想法,但是在萨尔浒之战明军几乎全军覆没之后,关宁军就变的极为畏惧后金军队。尤其畏惧与后金军队进行野战。
当年浑河血战的时候,关宁军的这种畏惧达到了最高峰。悍勇的浙兵戚家军与石柱白杆兵在浑河边上和后金军队杀的那叫一个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整个浑河都被染成了鲜红之色。那场惨战之后能够逃出生天的明军十不存一。而数万全副武装,精锐到了牙齿的关宁军近在咫尺,却一直都躲在城里眼睁睁的看着万里迢迢跑来关外救援他们的友军们被彻底打垮。从那一战之后,后金就再也没有将关宁军放在眼里。辽西对于后金来说,就是一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在之后的这些年里,关宁军就成为了专业坑队友的代名词。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将前来救援他们的友军送进了火坑之中。名声也是越来越臭。多次作战,多次战败。许多关宁军被后金抓了之后就成了所谓的包衣奴才,也就是奴隶。他们依然和辽西的关宁军有着联系,帮助他们的新主人和关宁军打好关系。双方达成了不用言语的默契。
后金通过辽西的关宁军走私急需的各种物资。包括铁器、食盐以及最为重要的粮食等等物资。并且时不时的南下去武装游行一番,以显示自己的存在。看看皇太极日后的那些入关线路就知道,他宁可让后金军队绕道蒙古去破长城深入内地。也不再去走非常近的辽西走廊。同时对后金威胁最大,极为擅长打游击战,皇太极挠头发都无可奈何的毛文龙也是被当时的关宁军老大给斩了的。专业卖队友,上下数千年无人能出其左右。
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报应的!关宁军的所作所为极大的刺激了所有知道的人。等到数十年之后,吴三桂举起大旗反清的时候,他们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帮助和相应。这就是当然在辽西种下的恶果!
大战之后,关宁军进入了养贼自重的阶段。通过与后金的无声默契换取了大明最大的一笔国家预算,辽饷。
最高峰的时候每年达到上千万两白银之巨的辽饷,完全就是大明的一道催命符。为了能够支付这笔巨额军费开支,大明朝廷拼了命的加征田赋。因为除了田赋之外别的税收全都是‘与民争利!’各地官员都反对,只能加田赋!
有些事情大家都懂的,朝廷下达的征收份额到了执行的时候少说也要增加个两三倍才行。因为有太多的人在这其中伸手,为了满足所有人的愿望,只能在大明那些平日里老实巴交的子民们的身上吸血。
问题是,明末的时候天灾人祸横行不断。普通百姓们哪里经得起这种折腾?原本就处在小冰河期最高峰的时候,各种天灾连绵不断。都已经开始吃人肉的百姓们还在等着朝廷的救济,哪里还能付的出什么辽饷?最终的结果就是实在活不下去的百姓们选择了揭竿而起!明末大规模农民起义主要的诱因就是这个辽饷。
强行征收到的这笔带着鲜血的银子,却并没有都用到对后金的作战之中去。这么大的一笔钱,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天文数字一般的款项!对于那些贪婪成性的明朝大臣小吏们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他们想要下手的目标了。
银子还没出京师之前,就已经被所有参与其中的京师大臣小吏们上下其手,直接先飘没了三成再说。之后就是各地官员,军将,监军太监等等。层层搜刮之后真正能够落到前线军士们手中的寥寥无几。
毛文龙为什么会如此突兀的被自己人给杀掉?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他向崇祯皇帝报告了辽饷的内幕!当时东江镇分到手里的辽饷根本就不够用,就连养活军士和家眷们都不足!毛文龙当然不是不懂规矩,可是他和手下们就快饿死了,哪里还能顾得上这些?
在向崇祯皇帝报告这件事情之后,他倒是过了一段稍微好一点的日子。但是他动了几乎所有人的蛋糕,别人怎么可能放过他?哪怕他一直都躲在东江镇不出来,某位小说之中的正面人物就采取了断粮的手段去逼迫他。东江镇是对抗后金的第一线战场,却被自己人在身后给断了粮道!“片帆不得进入东江!胆敢运送粮食者,杀无赦。”这是毛文龙的顶头上司给他下的催命符。
被逼无奈之下,无法眼睁睁看着数万人被活活饿死。毛文龙最终还是主动自投罗网,被一把尚方宝剑给斩了。从此之后,常年让后金疲于奔命的东江镇,再也没有了一丝威胁。东江镇的军士百姓大多都是和后金有着血海深仇的辽东汉人。像是孔有德等人和后金都是有着灭门之仇!这些最艰苦的时候下海摸鱼拾贝壳填肚子的汉子们到来最后几乎全都投降了后金。在这个极为重视名声的时代,就连杀父之仇,灭门之仇都能够毅然抛弃投入后金的怀抱。究竟是有多么大的冤屈,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自从有了辽饷开始,这些年来有多少人在指着这个事情过日子?地方官府每年就连正常的税赋都要放在辽饷后面去做。用整个天下的财力物力,整个大明帝国的国运支撑起来的这支关宁军,最终又做了什么事情?
最后的一支关宁军在失去锦州之后,龟缩在了山海关一步不出。直到李自成攻打山海关,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从此就投降了大仇人后金,成为了满清的鹰犬。一直到数十年之后,吴三桂发起三藩之乱,最终被剿灭。到了那个时候,关宁军才算是彻底消亡。他们的无能与不作为毁灭了一整个帝国。
去年祖大寿在锦州被围一年多之后,在援尽粮绝的情况下不得不再次向满清投降。而吴襄虽然被关在了京师,但是他依然成了名义上的关宁军老大。而实际统帅关宁军的则是吴襄的儿子,吴三桂。
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吴襄是祖大寿的妹夫。这花费了大明无数金钱和心血,甚至因为征收辽饷而激起大规模民变才供养出来的关宁铁骑。早已经完完全全的变成了地方割据军阀的私人部队。大明朝廷出钱提他们养兵,而他们也用朝廷的钱来回报那些为辽饷,为关宁军说话的大臣小吏们。这才叫互惠互利。
吴襄再次找上了高阳。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这每年都必须要有的辽饷!
吴襄之前是先找的首辅和户部。只不过这两位也在辽饷之中伸手的大佬此刻一点办法都没有。户部早就已经穷的养不起老鼠,今年各地几乎都没有向着京师送赋税。除了朝廷的掌控力度大幅度降低之外,作为国家南被交通生命线的大运河被流寇们切断,导致漕运断绝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银子是不用想了,此时天下大乱,各地根本就收不到赋税。就算是有一些也压根送不来京师。地方官员们想尽各种各样的名目将赋税截流,谁也没想过往京师送。
吴襄心里也很着急,这可是当世最大的一笔收入。这么多年都已经拿习惯了,以后要是没了,那可真心是受不了。但是他也知道找这两位没用,随后他就匆匆忙忙的进了宫去面圣。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