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
董卓心知肚明,这种欺骗只能是一时,自己绝对是绷不久的,只是他没有想到张辽智慧过人,这会儿就已经发现了他的本质。
在董卓看来,现在的张辽是新降之将,还有不切实际的骄傲,打压一下就好了,所以故意表现得疏远,想要让张辽明白自己的身份。
只是董卓没有想清楚自己原本的身份是汉室的匡扶者,如此故意疏远的作态更加的让张辽确定了他汉贼的身份:“我上当了,怎么办?”
张辽已经开始考虑起来怎么样才能将功折罪了,董卓浑然不觉,拿着已经写好的几份请功的文书,哈哈大笑着往皇宫而去:“奉先吾儿,我去为你请功。”
吕布满是感激的说:“便是我生父也不过如此。”看着生闷气的张辽:“文远你怎么了?父亲大人哪里做的不好吗?刚才他是故意的冷落你的,文远你有点太骄傲了哟,只要你把父亲大人当成父亲一样的去对待,他很快就会发现文远你的优秀的”
张辽冷哼一声:“我可不会认贼作父!”
吕布勃然变色:“张文远,你这是什么意思?”
张辽冷眼相看:“这董卓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你认他为父不是认贼作父又是什么?”
吕布皱着眉:“父亲视我如己出,你这背主之人也有脸来骂我?”
张辽脸带愧色:“某误信贼人,铸成大错,来日斩杀汉贼之后,自当去地下向州牧请罪!”董卓拿着拟定的几封奏折兴高采烈的走走去皇宫的路上,看着一路上纷纷低头的宫娥才女,董卓兴致大发,这个摸一把,那个拧一下,惹来娇嗔无数,偶然间看到了一个女官,正是之前骂他是凉州野人的那个宫女:“你,叫什么名字?”
宫女怯生生的说:“奴婢姓任,名红昌。”
董卓哈哈大笑:“现在我还是凉州野人吗?”
宫女任红昌依然是点头:“你这欺君罔上,目无天子的恶贼不配当凉州野人。”
董卓狞笑:“老夫如果今天要了你是失了老夫的身份,老夫今天要做一回天子的亚父!”
一巴掌扇在任红昌的脸上:“贱婢!”
董卓转身就直往太后的寝殿而去,入宫之后嘿嘿淫笑着对着何太后张开双臂:“美人儿,我来了,我今天要试试天子的女人。”
何太后疯狂的踢打,抗拒:“你不要过来,救命啊!快来人啊!”
董卓狞笑:“你叫什么叫!你们母子俩的生死现在操于我手,我只是要你侍寝,再叫我就杀了那刘辩小儿!”
何太后不敢反抗,只能任由董卓欺辱:“你,现在得到我了,恢复辩儿的皇位吧。”
咬着嘴唇,何太后屈辱的说:“我可以服侍你,但是你要恢复辩儿的皇位。”
董卓嘿嘿狞笑““晚了,我已经准备好了诏书,接着就会废了他改立陈留王为帝。”
何太后马上拼死的挣扎,甚至把董卓的胸口抓得到处是血痕:“你这凉州反贼,滚啊!快来人!把这个凉州野人拖出去!”
董卓孽气发作,掐着何太后的脖子:“再叫我就掐死你!”
然后随着何太后的挣扎,董卓越来越使劲儿,很快就把她掐死了。
掐死了何太后董卓不知所措。“一不做二不休。不是还有个董太后吗?”
翻身下床,把何太后的尸体丢在地上,董卓又淫笑着往董太后
妃住的东华殿而去:“我要你来侍寝。”
董太妃和何太后年龄相差不大,却更加的美艳,不过少了何太后身上那股高贵冷艳的气质,让董卓有点不痛快:”你好好的服侍我,我就让你的儿子当皇帝,你看,这就是诏书。”
董太妃本来在曲意的服侍董卓,一看诏书,浑身就是一震,马上就拿起了架子:“这么说,我马上就是皇太后了?”
看着刚才还千娇百媚的董太后突然变得冷淡起来,倒是让董卓开心了:“好,就是这个表情,你刚才那样奉承我觉得反而不舒服,”
董卓觉得自己突然又来了兴致,只在董太后的房里生生的住了一宿直到第二天天亮才罢休。
紧接着,就是大朝会了。
第二百一十章 去泰山
天刚破晓,董卓才董太后的床上爬起来,捂着掏空了的后腰:“今天还有正事要做,晚上再来宠幸你。”
董太后冷若冰霜的拿眼一瞟董卓:“哀家乃天子之母,岂是你能亵渎的?”
董卓差点就没忍住继续留在这里,这董太后太懂男人了,她只是一夜就发现了,董卓其实只是喜欢通过她的身体来满足自己的亵渎欲。
为了确保自己的儿子一定要登上皇位,她不得不提醒董卓,我得是天子之母才能满足你,不过这一下确实是让董卓下了要废立新君的决心。
缓步走上御阶,董卓立在刘辩的身边:“今日朝会,我意另立新君,天子笨拙,不如陈留王聪颖过人,为家国天下计,我意主废刘辩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谁有意见?”
董卓环视殿中众官,殿中众官都以目视皇甫。
嵩皇甫嵩却低头缩脑,不敢与董卓对视,半晌才怯懦的说:“天子并无失德,废之恐为不详。”
董卓沉声:“嗯?!”
皇甫嵩都要跪地上了:“臣下无甚意见,且看百官的意思。”
董卓满意的点点头,拿出来在北芒就准备好的诏书:“我已请示了太后,已经在诏书上加盖了玉玺,若是众官都没意见,那就这样吧。”
殿中百官面对董卓威吓的目光和刘辩森冷的注视,纷纷的低头:“拜见陛下。”
站在刘协,身边,董卓感受着百官朝拜的快乐:“陛下,臣为两个人请功,你就准了吧。”
玉玺却在刘辩手里:“弘农王,把玉玺交出来吧。”
刘辩很干脆的吧玉玺拿了出来:“给你。”
满意的对识相的刘辩点了点头:“弘农王颇为识得大体,不错。”
刘协兴高采烈的接过玉玺,在董卓拿出来的奏折上盖了印:“盖好了,董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