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三国之毒士无双> 第17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节

陈群看样子也是憋了很久了:“”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
这九品中正制脱胎于我大汉朝的察举制,也是我大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
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可使得官吏选拔有一个标准,此标准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我大汉乡举里选的遗意。
九品中正制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
说完了这些,陈群喘了口气,明显的是把心里想了很久的事情说出来之后就舒服多了:“东山侯您看,在下这套制度是否比察举制要强的多了?”
这狐耳的陈群跪坐在几案后边,满怀期待的看着李吉祥,看样子就像是个小学生期待李师的表扬一样。
其实抛开九品中正制在历史上的超逊表现,这套制度本身还是非常的完备的,只不过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它依然是只会把目光投放在世家大族们的身上,看不到真正的人才都是在他们看不到的黔首们,所以李吉祥在电光火石之间就想明白了要怎么办:”不错,如果是以现在的情况下来看,甚至于比我准备的九品官员制度还要完备。
只是你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如此一来,不是依然会造成地方上世家横行,皇权不下乡的问题吗?”
这套制度的现实意义还是有的,如果东吴对外打出这套制度选官,之前李吉祥做的孽几乎是就可以一笔勾销了,这些世家大族们都是非常清醒理智的,他李吉祥之前对江东的世家大族们再不友好,杀得再多,跟新来的世家子们都没有任何的关系,不,应该说反而是要感谢李吉祥帮他们清扫了竞争者,只要他们当官掌握权力的道路依然通畅,主政者杀几个人算什么?就是换他们自己上台杀的人也未必会少了,甚至是会更多的多,在利益面前,世家大族们会吞下所有的仇恨和不满,把它消化在肚子里,他依然是圣明贤德的宰相,那些被他弄死的人都是意欲不轨的叛逆贼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像姜子牙,像张良一样的被人记录被人吹捧,从此他的家族也会有一个光明的开端,而如果不选择九品中正制,马上就是万劫不复的被人唾骂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奸佞小人,他的家族也会被人评上一个“始作俑者其无后焉”
的评语,沦落的和黔首无异。
在这种情况下,选那条路就一目了然了,所以陈群就只是笑吟吟的看着李吉祥举棋不定,他可是经过反复的分析思考的,对他来说最好的情况下就是能够和孙坚一对一的单独谈话,当然刚才他没有认出来孙坚的事情是他一辈子的羞耻,然后第二理想的就是和东吴的宰相,虽然现在的李吉祥的官称只是孙坚的一个挂名军师,但是全天下的人都明白,未来的东吴宰相非他李吉祥莫属,连改国号自立为王这种事都李吉祥一手决定的,他不是宰相还能是谁?
与李吉祥私下一对一的密谈,陈群有把握把自己的九品中正制推销出去,当然事后可能会被绑上东吴的战车,不过无所谓了,毕竟从现在来看,得天下可能性最大的除了袁氏就是东吴了,只要能够采纳自己的九品中正制,东吴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第二百三十四章 但是我拒绝
在陈群看来,这会儿李吉祥的举棋不定就是在权衡利弊,看要不要采纳他的九品中正制来挽回自己和自己家族的未来,但是其实李吉祥这会儿在考虑一个更加真实的问题:“我特么是魂穿的,建造家族跟我有关系吗?更何况原来这个家伙都不姓李,他原名刘曦,是为了隐姓埋名才改的李曦的名字,我为什么要为他的家族和未来考虑?而且做事不到头,会不会被其他穿越者嘲笑啊?就这么简单的就向自己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世家大族们屈服了,肯定会和临高五百废一起相提并论的把?”
忧心忡忡的李吉祥猛的一抬眼皮:“长文你还在啊?”
陈群满脸的不悦:“东山侯您还没答复我,这九品中正制您觉得如何啊?是否可用乎?”
李吉祥眼皮都没抬,相当敷衍的嗯啊了两句:“哦,这个事情吗?很好啊,如此一条光明大道,只要我点头,马上就是名利双收,而且还能给东吴解决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很好啊!”
陈群脸上一喜:“东山侯您的意思是?会在东吴实行九品中正制喽?”
“如此一举数得,名利兼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我当然是拒绝了!”
陈群都傻了,怎么刚才还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又是名利兼收又是是一举数得的,怎么最后的结论居然是拒绝了?陈群马上就想到了司马徽的那句话:“如果你此行去江东,如果你能全程的避开那李曦李晨光的参合你此行必成,如果你碰到了他,十有八九,你是会无功而返,甚至还要在他那里付出点什么才能走的掉。”
“水镜先生,听闻您与那李宰相私交甚笃,不知可否借你之名?”
司马徽冷笑:“你若是仅以你的名字去江东,你就是撞上了那李曦你还能回来,你若是打着老夫的名号前去,你就会十死无生,不留一线生机。”
“您不是与他私交甚笃吗?”
“是啊,所以我最防备的就是他,相应的,他最防备的就是我,老夫此生绝不能踏入东吴半步,否则就会被他抓壮丁,一直软禁为他江东工作到死,同样的,你去了江东如果被那李曦抓到,他肯定会让你出仕,你必须要答应,不然你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会被拖出去砍了。”
就在这时候,李吉祥笑吟吟的看着陷入思索的陈群:“长文,我请你出仕东吴,你意下如何?”
陈群当即就要拒绝,突然看到了李吉祥精光闪闪的眼睛,拒绝的话到了嘴巴边又被他咽下去了:“哦我拒,居然能得先生赏识,当然好了。”
李吉祥都已经做好了拔出金瓜锤就地把陈群格杀的准备了,至于借口嘛,窥探江东的机密还不够啊?,这一屋子都是机密,李吉祥可以像扔垃圾一样扔的到处都是,其他人看一眼封皮都算窥探机密,没想到陈群居然把话头转过来了,那句居然之前铁定是想说拒绝,李吉祥敢拿脑袋保证,只不过现在陈群同意了邀请,李吉祥就不好出手杀人了:“你同意了?那就好,来来来,这里还有一些张肱报上来的大礼议的花费预算,这些部分就交给你了。”
既然有了帮手,李吉祥就老实不客气的给陈群安排上了:“还有一件事,我听说你们陈家是利益世家?”
陈群点点头,傲然的说:“当然,周礼,秦礼,我陈家无一不通,宰相您是想要?”
李吉祥摇头:“别喊什么宰相,过些日子才能喊,现在太早了点,既然你这么通晓礼仪,你看。”
李吉祥搓着手不怀好意的对陈群笑着说道:“东吴现在新立,缺少人手,你们陈家是显宦,能不能把你们颍川陈氏给迁到东吴来?我做主,这建邺城里你想要哪块地皮都行,就是这楚王宫都能给你们,到时候长文你阖家团聚,岂不美哉?”
陈群思考了一瞬间:“如此说来也是,我在东吴当官,颍川太远,照顾不到,现在东吴又紧缺人才,如此既能全了家族之义又能为主公尽忠,确实是两全其美之道。”
李吉祥笑吟吟的看着陈群,眼神古井不波,因为他猜到了陈群接下来的话:“但是还请让在下拒绝,实在是各为其主,家父已经出仕袁氏,我与父亲虽然各为其主,但是匹夫不可夺志也,还请东山侯不要为难在下,在下愿将在下的家业安置在建邺,就在这楚王宫的旁边那块地方好了。”
陈群伸手指了指楚王宫旁边的一栋大宅,完全没有看到李吉祥难看的脸色,那是李吉祥给黄忠安排的房子暗自感慨了一句:“这陈群也是个泥鳅,滑不溜手啊!”
陈群果然是世家大族出身,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就把李吉祥和张肱发愁了很久的大礼仪给安排的井井有条,最后的花销也计算出来了:“十六万钱啊?
没问题,能不能再豪华一点?”由于花销出乎意料的少,李吉祥都说出来再豪华一点的话了陈群拿着价目表一一的看过去,然后写写画画的:“如果要宏大一点,就差不多八十万钱吧。”
李吉祥挑了挑眉毛:“能不能再大一点?”
陈群有点吃惊了:“还大一点?那五百万钱?”
李吉祥拍板:“那就五百万钱吧,库房里盈余还够,让文台看看我不是只会赚钱的貔貅,我要是花起钱来也是很凶的。”
说起来可笑,江东的各位重臣比较发愁的是库房撸的金银钱粮太多,都有人抱怨了:“穿钱的绳子都烂掉了。”
也因此孙坚等人在酒席上嘲笑李吉祥是貔貅,只进不出。
李吉祥琢磨着有钱不花也不好,现代经济学告诉我们,拉动内需才是最主要的发展道路之一,虽然国库充裕很好,给了李吉祥悍然改立东吴称王的底气,但是这些钱还是要花出去才能流动起来,出来更多的钱:“如果不是有大礼仪这个事,我本来想要把所有钱都拿去修路的。”
在计划经济和鼓励生育之后李吉祥的第三项政策就是修路,把国库的所有钱都砸出去,按着秦驰道的标准去修建东吴的道路,但是问题来了,现在的规矩是大工程用劳役,根本用不着花多少钱,李吉祥苦恼的发现钱花不出去啊!
真是个可笑的事情,有钱都花不出去的时代。
第二百三十五章 荧惑高飘
终于,就连刘备都等不及,他在汉中立国号为汉,自称汉天子,以传国玉玺为凭,立成都为京城,一时间,天下的豪门才俊纷纷景从,在荆州被黄忠追的没处躲没处藏的蒯家兄弟逃难一样的进了蜀中,本以为能够获得一个不错的地位,没想到居然只能位列下首,上首者,司马徽也,不消多说,司马徽是奔着玉玺来的,然后三下五除二的就赢得了刘备的认可,拜为蜀汉丞相,只不过司马徽有要求“绝对不可以对外透露我我投奔于你的消息,如若不然,我会性命难保,新汉也会被人攻打。”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