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都市生活>都市模拟人生> 第13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节

如果想尽可能地提高个人声望,必须在人口占比在95%以上的大周国中下层百姓中间,也拥有一定知名度。
所以,针对这两个阶层,周鸣各打造了一套计划。
第一套计划,主要针对上层,周鸣称之为“子华书屋”计划。
即,在大周国10州355郡1877县范围内,争取在五至十年间,在所有人口过5万的县,在所有人数过2万的城池,在一定半径内,识字人数加起来超过500人的地方,都要开办一家“子华书屋”。
子华书屋,听起来好像是卖书的书店,其主要经营范围是什么?
周鸣笑了笑,子华书屋,除了卖那些枯燥乏味的经史子集,主打经营的,就是《故事会》、《子华文集》、以及重头戏——《漫画》。
《故事会》,专门收集整理各类民间传说故事、短中长篇小说,还有一些笑话、段子等等,和周鸣那个世界的者》杂志,有些类似。
《子华文集》,是一个诗词歌赋、文章策论的发表平台,带有文学性质,只要是谁觉得自己作品不错,都可以在这上面,发表一些优秀诗词、精彩文章什么的。
《漫画》,则是这方时空,从未出现过的新鲜事物,虽然还只是在某些小范围内传播,但其受欢迎程度,还是让周鸣非常吃惊的,但也在情理之中,他那个世界,漫画从无到有,从小众爱好到空前繁荣,并发展成杂志、小说、诗歌等等文化内容都无法取代的文化产品,只不过用了三五十年时间而已,便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二次元文化,建立了宅类生物的帝国,足见其生命力,是多么的茁壮旺盛了。
在这个时空,周鸣发展漫画事业,是有些太过超前,不太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但那又如何?
他只不过是将《漫画》这种早晚都会出现文化产品,提前了几百年而已,但提前的越早,发展的越成熟,若干年后,等这方世界,进入了电视电脑的高科技时代,有这么多漫画作品打底,人们的精神生活,不知道会丰富多少,他这位漫画界鼻祖,也不知会收获多少宅系生物的敬仰崇拜,想一想,就是件激动不已的事情。
而周鸣这套走上层路线的“子华书屋”计划,相比于他制定的,几乎完全走中下层的“德云社计划”,恐怕不知要保守了多少步,不知要少扯了多少蛋,不知要正经了多少倍。
周鸣竟想在大周国境内,在所有人口超过5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建立一所“德云社”,建造一所所的最多可容纳3000人以上的大型文艺演出场所……此计划之大胆、设想之荒谬、让人瞠目结舌。
不止如此,在这一所所的“德云社”内,周鸣还要把大周国那些或在酒楼说书、或在街头卖唱、或拥有特殊才艺的民间艺人,全部集中一起,招揽到“德云社”中,做成一个集说书评书、吹拉弹唱、口技绝活、杂耍魔术等表演项目为一体的大型文艺汇演中心。
甚至,根据需要,后期,德云社还有可能会加入相声、小品、流行音乐、歌剧等这些新型表演元素……反正,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只要是能娱乐大众的,只要是能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表演项目,都有可能加入进来。
而周鸣这么做的最终目的,就是想在这个时空,想在这个盛世,打造一个属于他的娱乐帝国,打造一个几乎能影响所有普罗大众、能赚取海量声望点的娱乐帝国。
房间中,明亮的鲸油灯下,对着面前的两份计划书,周鸣自言自语:
“两个计划,步子迈的都有点大,还是先把走上层路线、单位投入成本较低、较易实现的‘子华书屋’计划,广泛铺展开来吧,只是一家家书店而已,只要把书籍供货渠道做好了,任何城市,只不过是在城里的商业街上,找间三五十平米的店面而已……”
“至于‘德云社’计划,单位投入成本实在太大了,也不知道具不具备操作可行性,先在海平县搞个试点吧,如果这个试点大获成功了,那便说明,铺向全国,是有可能的,况且,大周国的城镇人口,最多一千来万,5万人以上大城市,最多一百座左右,开一百家德云社,理论上,是花不了太多钱的……”
第13章 子华书屋
天圣廿一年,十二月。
临近过年的时候,生活在棱堡的30几位同学,除少部分离家太远的,大部分,都要回家过年。
在这些同学回家之前,周鸣把他们聚拢到了一起,开了一个研讨会。
关于“子华书屋”计划的研讨会。
参加研讨会的有宿舍四兄弟(吕文才、唐俊明、司马智、姚庆笑),以及他挖掘培养出的“漫画大师”卢兆、“吉他大师”杨林,“小说家”罗千秋,“流行歌手”张鹿等人……青年才俊,济济一堂。
实际上,周鸣的这些同学,年纪都不过20来岁,非常年轻,且一个个来头都不小,或者说,大部分是世家大族出身,身份显贵。
如舍友吕文才,长相虽不讨喜,尖嘴猴腮、一脸猥琐,实则是北海(郡)吕家的嫡脉子弟,在吕家的家族子弟中,重要性排名前五,而且北海吕氏,是青州八大世家之一,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百万亩良田和数万族人的巨型家族,比周鸣的海平田家,还要繁盛十倍。
唐俊明,是出自八大世家之一的“东莱唐氏”,不过他不是唐家的嫡脉子弟,是属于较近的旁支,家族重要性,排名前三十左右。
司马智,确实是所有室友中,出身最低的,虽然他的父亲司马源,现在是一郡郡守,但这个司马家,只是一个小地主家庭,拥有良田不过几百亩,一旦他父亲退休致仕,哪怕是个小小的县官之子,都可以压他一头。
青年才子姚庆笑,商人世家出身,按道理,在这个贬抑商人的时代,地位应该比较低,应该连司马智都不如,不过,号称“书香千年”的“书香姚家”,掌控了青州近五成的印刷书坊和大量书店,虽是商人出身,却是书香世家、文化世家!远非普通铜臭商人可比。
除了这四位来头都不算小的室友,和一些同样出身世家大族、地主阶层、官宦子弟的显贵同学,还有几位寒门出身的子弟,让周鸣颇为感慨,有句话说的好啊: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人杰多出于寒门!
真正胸有干货、才华横溢且刻苦努力之人,还真的多是那些出身贫微的寒门子弟。
如“漫画大师”卢兆,家境并不殷实,家里只有良田百亩而已,文渊书院一年上千贯的学费,就把这个富农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进学三年,他家就把良田卖光,第四年,要不是得到周鸣仗义资助,恐怕都要辍学。
而且这位仁兄,在科举文考方面,没什么过人天赋,但画技确实高超,山水丹青的水平,已至大成之境……但画技再高,也不来钱啊,名师名画这类东西,是讲究资历的,你的画或许在千年以后,能卖几个亿的天价,但这位画家,还只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的时候,有多少人会欣赏,有谁愿意出高价买他的画?
所以这位卢兄,在得到周鸣资助之后,发现自己科举无力、丹青山水不名,且看到画漫画有利可图之后,卢兆果断选择转型,凭着卓越天赋,现已成为漫画《三国108星群英传》的主笔画师,月收入,在百贯以上,被周鸣封为“漫画大师”。
“吉他大师”杨林,和“小说家”罗千秋,情况都有些类似,都是周鸣在文渊书院里挖掘到的寒门人才,只要稍加培养一番,日后,必定会成为各自领域的天皇巨星。
这里要提一下,“流行歌手”兼“小鲜肉”张鹿,并不是寒门出身,而是一个大家族的婢生子,地位低贱,常年受到长房嫡脉的欺压,本来是想通过科举改变命运,但通过几场演唱会,得到无数人认可,找到从未体会过的自信后,竟脑袋一热,决定弃科(举)从歌(手),打算成为人人崇拜的“巨星”,成为“麦可杰客逊”那样的人(这自然是周鸣忽悠的结果)。
看到自己旗下,有这么多背景深厚的权贵子弟,和寒门人才,对于“子华书屋计划”,周鸣自然会利用这些优势,大力推进这项计划。
他对吕文才他们道:“文才兄,俊明兄(连喊了十几个名字)……你们回去以后,希望能发挥你们各自的能力和渠道,争取在两三个月内,在青州的150余个郡县,在各座城内,都开一家子华书屋,按照我给的设计图装修,完成的越快越好!至于各项开支费用,我给你们每人都准备了一千贯启动资金,如果还不够,可以写信给我。”
这世界,一贯铜钱的购买力,大概相当800-1000块的样子,一千贯,相当于100万的样子。
这么多钱,周鸣让这十几位同学,每人负责开十家“子华书屋”,平均一家耗资十万,想必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老大,钱不必了,我等还差这点小钱?再说子华书屋我等都有股份,怎还好意思收你的钱?你把装修设计图给我就行了,其他都不用。”吕文才道。
“是啊老大,我们那里,县衙边最繁华的街上,租一间铺子,一年也不过十贯的租金而已,一千贯,给太多了。”
“不必了子华兄,几百贯钱而已,在下自认还是掏的出来的。”
众人纷纷推辞不受。
周鸣咳嗽两声,不容拒绝的语气道:“都拿着吧,你们跟着我干一番事业,自然不好找你们父母长辈拿钱,花了他们的钱,到时看有利可图,股权也会纠缠不清……子华书屋,必须是完完全全的,属于我们的产业!所以这一千贯启动资金,你们都应慎重地花,争取把事情办好,钱不够,再找我要。”
“好吧……”
众人颔首点头,颇为感动,同时,心里都激荡出一股做番大事业的豪情和壮志。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