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都市生活>都市模拟人生> 第14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节

……
族兵田大勇的离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众人脸上都很少绽开过笑颜,直到众人走出洪州,进入到蜿蜒崎岖、悬崖挂栈、索道难行的蜀州山区时,面对这段险隘重重、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的险途,众人不得不打起精神、互相扶持、小心翼翼地,龟行于这段艰难山道中。
三百余里的山道,足足走了二十五天,中间发生了数十次差点生死两隔的瞬间。
譬如垂直崖壁边,只能容纳一只脚的小道上,小道的边缘,石头突然崩落一块,有人差点失衡坠崖;再譬如,多年未经修缮的索道和栈道上,脚下木板突然断裂(李大嘴就踩断了无数木板),有人差点坠入深渊;还譬如,一些非人为触发的变故,如山顶风化崩落的碎石,突然从百米高处落下,谁都无法预料,这些高速落石,会不会砸在自己身上?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商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天柱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走出蜀道,进入一片丘陵地带后,松了口气的周鸣,立马照着脑中李白所作的那篇文章,作了一篇《蜀道难》,基本没做什么修改,因为他发现,李白所描绘的蜀道场景,跟他这些天走过的蜀道,几乎完全一致,夸张成分很少,而且,他敢发誓:这条险峻蜀道,99%以上的人,一生都只敢走一次,不会再走第二次,包括他自己也是如此。
蜀道难行,盆地地形的蜀州内部,却是气候适宜、一年四季如春、水土肥沃、经济高度发达,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正因为地理位置优越,人口众多、土地丰饶、资源甚多,且四周都是险峻大山,易守难攻,数千年来,蜀州一直是野心家率先起事之地,历次王朝更迭期间,都有一个“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的规律,蜀州,虽说是西部一个颇为封闭之州,一定程度上,却是一个反映王朝国运状况的晴雨表。
进入蜀州各郡,周鸣颇感意外的是,他子华先生的名气,在此地竟也十分的大。
一部分原因是,子华书屋创办后,《子华文集》所产生的影响力;还有相当部分原因,竟是因为他画的漫画《蜀山剑仙李白传》,传入到蜀州后,引发的全民轰动效应所导致的,因为这部漫画,设定背景,就在蜀州境内,即便漫画里呈现的一些人文风情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偏差,但蜀州读者的代入感,却是所有看过这部漫画读者里最强的。
出于对这部漫画的狂热喜爱,爱屋及乌,对漫画的作者,他们也十分崇拜仰慕。
所以,途径蜀州各郡的周鸣等人,受到了无比热烈的欢迎,更因为此地的官府大行教化,经济发达,老百姓识字率很高,中产阶级,很少有不识字的。
且蜀人好客、蜀商大方,周鸣等人,就在蜀州,遇到了自他们游历天下以来,最难以想象的一些经历。
他们要出行,门口的马车、车夫,都已准备妥当,上车便可以走。
他们要打尖住店,客栈老板早就为他们备好了上等客房、热水热饭,已有人为他们买了单。
他们要去吃饭,好酒好菜统统端上,所有酒楼,全部免费,因为已经有人帮忙付了账。
甚至,还有十几位大腹便便、家财过百万贯的蜀地豪商,鞍前马后,牵马坠镫,随行伺候,每次,在周鸣提笔练字之后,他随手赐下的只言片纸,都会引来一阵疯抢,一首完整的诗词,被喊到了万贯高价,却无人会卖。
至于一副完整的山水画、一篇千字以上的文赋真迹,这些豪商们,更是争抢到了狗脑子都打破的程度,喊出了叫人瞠目结舌的高价。
看到这幕,周鸣感叹:“我还没死,身价就已飙高到如此程度了,若是死了,再过个千把年,这些墨宝,不知还会升值到什么程度?这些豪商,都是在做提前投资啊。”
除了豪商,周鸣打交道最多的,还是蜀地各郡的官员郡守、名门大户、郡望之家,住宿的最多的,自然也是这些贵人的家中。
在这些贵人家中,只做了一天客,周鸣便明白了,为何人们都说蜀人好客了,因为此地,竟有将美婢宠姬,送给贵客陪寝的传统,且这些美婢宠姬,还得会种种花样,要必须把贵客服侍满意才行,不然招待不周,惹得贵客不悦,会受到重重责罚。
所以,卧房里,面对两位美婢的娇弱哭泣,和跪地哀求,于心不忍的周鸣,只能“笑纳”了这份好客之意。
走过的地方越多,笑纳的“好意”,自然也越来越多。
甚至,在益章郡,当地郡守庞籍的女儿,庞彩儿,她倾慕子华先生的相貌与才华,换上侍女衣装,竟顶替了配寝侍女,自荐枕席,出现在了周鸣的卧间中。
“彩儿姑娘,你还是清白之身,不能做此毁坏名节之事啊!”认出她来后,周鸣吃了一惊道。
一片柔软的香唇贴了过来,这位容貌婉丽的少女,气息急促,为他宽衣解带道:“能把这清白之躯交与先生,是奴苦盼而不得福气。”
于是,一时间,颠鸾倒凤,红被翻浪,春宵一度。
……
这天过后,对种种荒唐,终于看不下去的楚靖凌,发出了她的不满,她告知周鸣,不要在蜀州做如此长的逗留,还是早日离开为好……明白她意思的周鸣,点了点头,马上叫人收拾行囊,第二日一早,众人启程出发,径直赶往凉州而去。
第30章 大漠孤烟
……
长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
一首《凉州词》,形象地说明了,凉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高原环境,地势海拔很高,人烟稀少,群山环绕于孤城两侧,旅人们不用去吹羌笛抱怨杨柳迟迟不绿,因为此地一片荒凉、孤峭冷寂,春风,根本吹不进玉门关中。
凉州,大周国最重要的边塞之州,大部分区域都是戈壁荒漠,缺乏降雨,农业结构为半农半牧,经济发展落后,多民族混合杂居,且西部边境,直面两个游牧王国:一为西北草原上的“突厥国”,二为西南高原上的“吐番国”。
这两个国家,是目前大周国最主要的两个边患,常年犯边,尤其是在三十年前,大周国打通甘泉走廊,控制了西域地带,重开丝绸之路后,围绕西域这一战略要地的霸权争夺,三个国家,展开了连年不休的战争。
不过,三个国家中,以大周国势最盛,多次惨败、长期遭到压制的突厥、吐番二国,不得不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在西域、甘泉走廊等狭长地带,两面夹击,给大周制造了巨大军事压力,围绕一些重要军事要点,三国反复进行拉锯争夺,一直僵持不下。
故而,为了维持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西域霸权,大周朝廷,在西域至凉州一带,部署了一支总人数达30万的庞大军团,这支精锐军团,主要由良家子弟构成,少部分是流放充军的罪犯。而这支庞大军团的将军和士兵,长期驻守边关,时间短的有三五年,长的有二三十年。
且边关战事不休,大多数的将士,自离开家乡那日起,便在此落地生根,再也没回过家乡。
……
周鸣一行人,进入苍黄一片、处处荒漠的凉州境内后,偶尔听到远处传来的悠扬羌笛声,边塞风光、大漠风情,让周鸣一路来诗风文风大变,才思泉涌,有时一天能写十几首边塞诗出来,诗词产量,颇为惊人。
银州,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周鸣等人,在此州,跟着一支拥有上千头骆驼、以贩卖丝绸为主的商队,顺着一条古道,一路西行,跋涉两千余里,前往边关重塞:玉门关。
跟随商队行进的过程中,想了解一些情况的周鸣,和那些贩卖丝绸的商人们,混了个脸熟后,经过几次交谈,对于丝绸之路,周鸣的脑中,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