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节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些古神们,靠着物质面凡人修炼者们的灵魂献祭,化作了一个个的人形形态,让他们在能量层中,获得了自由行动的能力、神出鬼没,肆意破坏已初步稳定下来的互联网。
在古神们的游击战术下,主角小队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收缩扩张势头,建立一些“防御堡垒”,阻止古神潜入破坏。
但这种办法十分被动,还是容易被找到漏洞,进而遭到疯狂的破坏。
怎么办?
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得想出法子,遏制住古神们的破坏行为,并把他们全部消灭!
经过一番探讨之后。
系统给出了解决方案,制定了一个“杀毒计划”。
这个杀毒计划,分为三个部分:
其一是“杀毒陷阱”,即在互联网中,设置一些致命陷阱,引诱古神进入,待其开展破坏之际,突然引爆陷阱,让其来不及逃遁,便陨落在剧烈的湮灭反应中。
其二是“杀毒卫士”,杀毒卫士也是通过汇聚无数灵魂碎片,再注入一股强大的魂力后,制造出来的,杀毒卫士同古神们一样,在能量层中,也具有自由行动的能力,实力一般,但凭借数量优势,可将古神们淹没,耗死他们。
其三是“混沌炸弹”,这种武器,核心由混沌粒子构成,但一旦充入大量的精神力,混沌粒子会分裂成为七种以上的魔力粒子,而这七种魔力粒子,正、负、中性能量属性的粒子都有,对那些古神们而言,挨上一枚混沌炸弹,必然会受到损伤。
若挨上多枚,恐怕离陨落就不远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
“杀毒计划”的三个部分中,系统可以制作“杀毒陷阱”与“混沌炸弹”,但“杀毒卫士”,必须得由足够强大的灵魂驾驭,否则具备不了比拟古神们的机动性,更何谈彻底消灭。
只有10级魔网行者、超真神级强者的灵魂,才有驾驭“杀毒卫士”的能力。
现在的问题是:谁愿意冒着较大的灵魂湮灭的风险,成为“杀毒卫士”,除掉横行在能量层的强大古神们?
谁愿意报名?
第128章 躲不过去的挑战
谁都不太愿意报名。
任务发布出去后,三天时间,报名者数量不超过100个。
为何报名的这么少?
其实这十分容易理解,都到了最后的胜利关头了,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谁还愿意冒着灵魂湮灭、彻底陨落的风险,参与到危险的行动之中。
更何况,此次的对手,是战斗经验极其丰富、战斗力极强、也异常聪明狡猾的上古魔网之神们,非常难以对付。
再加之能量层是古神们的主场,活动自如,古神间配合默契、神出鬼没,一下又降低了不少胜算。
还有,有报名成为“杀毒卫士”资格的,那个不是“位面之主”级别的人物,平均寿命超过万年,堪称永恒不朽,这个层次的人物,面对可能导致自己陨落的任务,选择逃避是常态,选择迎难而上,就显得有点傻了。
毕竟,活了超过千年、万年的人物,那个不是人精?那个不会权衡利弊?
比之于冒着陨落风险,去与古神们斗个你死我活,坐享其成,享用最后胜利果实,岂不是最优选择?
当然,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报名,主角小队,许诺了种种具有诱惑力的奖励,多次加码,但……
一个月后,报名人数还是不超过一千人。
而主角小队要求的人数,大概是1万人左右。
这种尴尬形势下,有些阴谋家、野心家,活跃了起来,暗地里加大了串联力度,蠢蠢欲动,不知道想干什么?
怎么办?
主角小队的全体队员们,不得不开了一次磋商会议,探讨解决方案。
会议上。
罗杰开口说道:“现在活跃在能量层中的古神,大概有187位,全是先前未清理干净的漏网之鱼。”
“古神们实力强大、异常狡猾、行动迅速、又熟悉环境占据主场优势,非常难以对付。”
“为了消灭这近两百位的古神,以五十对一的比例进行配置,我们至少需要9350名杀毒卫士,参与到杀毒计划之中。”
“而整个物质层中,数十万个的位面,10级的超真神级强者,一共有30万名左右。”
“所以我们的杀毒任务发布出去后,按照预计,只要平均每三十位的超真神级强者中,有一个出来报名,我们的招募计划,便能完成,招募比例为3.3%。”
“我原以为这个任务会轻松完成,但没想到,到目前为止,报名人数,仍只有1200人不到,上涨的非常缓慢。”
“我们高估了那些‘位面之王’们的勇气,低估了他们的滑头与保守,或许他们正打算看一场坐山观虎斗的好戏,盼望着我们主角小队,在剿灭古神的战斗中,遭受重创,甚至是彻底覆灭,最后他们分享胜利果实。”
“滑头?”
坐在上首的队长奎克冷冷一笑:“位面之王这个层次的人物,有几个不滑头?有几个会把整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前?互联网计划实行上千年了,有几个位面,是主动寻求合作,而不是在武力威慑下,被迫参加?”
“那些投机分子们的嘴脸,大家还没看够?”
“队长说的没错!”
B组的一名队员说道:“这几年我们经过调查发现,所谓的古神危机,原本并没有这么严重,那些限制在旧魔网中的古神们,并不具备自由行动的能力,但通过一些位面之主,采取的大规模献祭活动,赋予了部分古神自由行动的能力,让一些古神得以避免消亡。”
“更加过分的是,有些本来遭受重创、处于陨落边缘的古神,居然得到了一些位面之主的庇护,允许那些古神藏入功能网中,提供魔力让古神的力量得到恢复,让古神重新具备了战斗力,成了古神的潜在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