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达列涅夫琴斯克那里,邢远派出了两个旅对铁路两端进行防御,并计划连夜运送物资。
此时,要塞虎头这段的防御留下了两个团,其余的全部赶到了达列涅夫琴斯克,在虎林那里连老牛都赶到的时候,人扛马拉,将一堆堆的物资运过江岸,堆积在要塞后面的山坡下。在物资远处冲天的火光中,一个个喷着一尺多长的哈气,蚂蚁一般的劳作着。
邢远非常清楚,就算监听苏联守军电文没有发现消息走漏,这里因为是动脉的枢纽,是苏俄人计划攻打黑龙江的位置,那,这里早晚会有人问起。一旦知道这里失守,就算莫斯科距离远,铁路到来需要十天左右,西伯利亚可是有重兵的,而且海参崴也囤有重兵,三天内,海参崴必保可以输送大量的部队过来。就算铁轨拆除了二十公里,对于大部队来说,修复也用不多久。
所以,他要尽快的将物资运回来,让所有的东西都攥到手里,他才会放下心来。
那处物资仓库那里,经过几个小时的时间,一辆辆的卡车运出了一车车的物资。邢远这里所有会开卡车的都云集到了这里,一共百余辆卡轰鸣着,将仓库里的物资运往达列涅夫琴斯克。在那里,卸车等待马爬犁晕过江面,在堆积燃烧的尸体堆的火光照射下,运往集结的位置。
这些物资里,所有弹药和枪支都沿途押运,到是油桶,押运的人员不多,只有临近的集结地点,才会换成当兵的运过去,卸车。
邢远同样不放心这些马爬犁,作为东北人,他心里非常清楚,这里面没准就有苏俄的暗探,一旦搞破坏,那成堆的油桶损失可就大了,连扑灭都无法扑灭。所以,他宁愿让民众心理不舒服,也决不让人份何人靠近弹药和油料的堆放地。
邢远的小心并无大错,几个走在黑暗中的人影彼此眼神交流着,目光闪烁间,都表现的很无奈。
他们无法离开,均都被告知直到物资运送完才可以离开。无法传递消息,破坏又没有机会,几人除了偷空的商量对策外,绝不敢暴漏身份,没有造成大破坏,人在被揪出就不值了。
可他们并不知道就算物资运送完,他们也无法传递消息了。因为,他们时不时的聚拢,本不该在一起的,拉着两种物资的两只马爬犁,早就被护送的战士看在了眼里。
这些战士可不是新兵蛋子,他们在老张手底下当差,都沾染了些匪气,多疑,狠辣,贪财。
在得到命令看护运输队的时候,一个个老兵油子就不露痕迹的观察着所有人,这几个家伙就进入了视线。
这些插曲不影响大局,物资,依旧源源不断的被运过江面,运过山头。
韩杰亲自守在仓库那里看着运送了还不足一半的物资,他就着急。可着急又有何用?卡车就这么多,一趟趟的运送,总要卸车装车的,再多的车也用不上。
如此一来,明天一天能运完就不错了,不过,仓库里明天到是能够全部搬空,枝杈运过江岸而已。
所有人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能够给出时间,这中间没有火车到来,也没有电报带来,也没有命令到来。
董库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下令部队开拔,各部门准备物资,虎林准备接受事宜后,他坐在桌子前,开始凭借着记忆,写着苏俄在这时段使用的密码。这些,在冷战中,网络兴起的时候,本就不是什么大秘密了,加上他是特殊的特种兵,又对二战特感兴趣,所以,这些信息还是能够找到的。
有了密码,至于会俄语的,在牡丹江,哈尔滨,虎林,都不缺这种人才,毕竟那时候俄国人满大街都是,不会俄语怎么交流?
良久,他抬起头来,看着已经写完的密码本,心理暗哼道:“别惹急了老子,惹急了老子我让你亚洲无立锥之地!”
第221章消息走露
接近零下四十度的虎头要塞,马队、车队一夜未眠。所有马爬犁、牛爬犁、卡车都人歇马不停,人换着班的休息,在一处周围有警卫的区域拢火过夜,铺盖都是苏联那厚厚的木笼房保暖用的挂毯,在火堆旁,还到没有受严寒的侵蚀。
夜间劳作的,卡车上有一个战士用尖刀不停的刮着风挡上的霜,为驾驶员的视野努力;马爬犁,人不时的用厚厚的棉手套抹一下眼前的霜花,抹一下脖套上已经快堵住呼吸的冻霜,在严寒中顺着火堆指引的方向,不停的将一爬犁一爬犁的物资运回指定地点。
要塞内,同样有一拨人没有休息,他们清点着缴获的财物和清理达列涅夫琴斯克时收获的物品。邢远为了避免士兵有老毛病,为了不再出现七台河矿区打扫战场时出现的尴尬场面,他严令,所有的战士兜里不允许发现任何财物,一旦发现,扣军饷是小事,还要重罚。
邢远的运气非常好,连夜的忙碌没有发生一点意外。一夜的忙碌仓库那里的物资运送过来了大半,再有一上午就可全部搬空。达列涅夫琴斯克堆积的物资现在除了枪炮就是油桶了,弹药已经全部运过江,堆放在一处重兵把守的山崖下。
天,在忙碌的火光中渐渐的亮了。防守铁路两端的战士已经是第五次换班。他们在后半夜超过四十度的低温下,每班值岗仅有一小时,避免冻伤。他们不同于劳作的人,他们活动量小,更容易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