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4章
国内的民众也在胜利的喜悦里慢慢的恢复了剩货,一切,似乎都已经结束,他们不用再担心亡国了,不用在担心战火了。
在这些平静的表面里,山西的日军终于抵达了拉萨。
到了这里,日军四十万大军仅有不到三十万的数量还有战斗力,其中有将近五万的日军出现了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鉴于现在的医疗水平,他们死亡的几率占六成,或者的希望渺茫。
那些伪军,虽然没有像汉奸一样全部被当做劳工,但也是这支队伍里的劳力,没人都要携带双份的枪支和弹药,导致三十几万的伪军,仅剩不足十五万还能走动,可以说,一路上尸骸遍野。
倒是这些军官,他们因职务的关系,没有携带武器和重物,虽然也是徒步,倒是符合了初上高原运动的要素,不出力,不剧烈运动,慢慢适应,让军官的损失非常的小。
在抵达拉萨之前,日军跟当地的藏民就交火了数次,但沿途无不是屠戮一空,并没有阻碍行进的速度。
那些藏民的武器落后,洋炮尖刀如何抵挡拥有机枪和掷弹筒的日军?在日军一路进入拉萨后,他们放弃了抵抗。
东条英机和板垣征四郎这些对中国非常了解的将领在抵达拉萨前,就停止了行进。前面,藏民武装严阵以待,大有拼个鱼死网破的架势。
他们知道,他们的到来会被排斥,但东条英机并不是除了独断专行,凶悍残暴就不会谋略,他还是有点脑力的,尤其是周围还有那么多老奸巨猾的将官。
于是,停止前进而改为谈判,这是他们舔舐伤口的最好办法。虽然那些武器落后的藏民挡不住他们的杀戮,可士兵连跑动都困难,战斗同样会艰苦。
最关键的是他们需要休整,不希望在筋疲力尽的时候连续发生战斗,不希望因为这里的抵抗,消耗他们珍贵的弹药。他们没有补给,只能是尽量避免战斗,要不,子弹打出去一发就少一发。
板垣征四郎这个中国通,918的制造者,率领半个师团打进山西,击溃三十几个师甲级战犯,在找到会汉语的藏民后,亲自前往了拉萨,面见14世。
藏民拥有武装的那些农奴主并不统一,他们手里有的拥有苏俄或者从印度购买的过时武器,但也是机枪长枪都有。他们在看到一门门迫击炮,一挺挺的机枪,和正一门门支上的山炮,野炮,92步兵炮,还有那闪闪发光的成片刺刀,他们知道,凭借他们的武力,难以抗衡这支部队。
在看到对方没有发动攻击时,他们选择了见使者,而不是开战。
14世此时还没有继位活佛,只是转世灵童,而且才不过两三岁,他被推出实际上还是由寺庙的僧人代为说话。
对于佛教同样有研究的板垣征四郎见到并没有因为他是幼儿而轻视,这也让寺庙内的喇嘛放心不少,虽然听闻日军入藏的恶行,但他们亲眼看到日军枪炮林立,却没有发动进攻,而选择谈判,这让他相信了日军的诚意。
于是,日军兵不血刃的进入了拉萨,并陆续的接应后续部队,在这一片开始建造工厂,勘探矿藏,争取尽快恢复对武器的生产。
在得以轻松占据**后,日军没有对那些农奴主进行盘剥,他们采用了怀柔政策,在进入拉萨的第五天开始,就慢慢的开始招收藏民为伪军,休养生息的同时,组建着自己的藏族伪军队伍,为治理**做着准备。
英军在藏南得知日军已经跑到了**,大惊之下,将重兵调往那里,布置防线。他们可不希望日军从这里进入印度,那将是印度的灾难。
同时,派出使者赶往拉萨,面见日军的高层,想知道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这个虽然不可能得到答复,但英国人还是知道了原因,那就是日军没有把握穿越中原腹地离开中国,躲避先遣军的围杀,才退而求其次选择在**站稳脚跟,利用这里地域险峻,环境恶略来挡住先遣军的追袭,保留住精锐,再图后计。
在英国人得到答案的同时,董库也知道了日军安稳进入了**,虎牙战士搜集的信息显示,他们全部进入了**腹地,沿途留守的不多日军,虎牙战士没有动,都绕开了,追踪大部队抵达了拉萨。
但他们无法进城,藏语不懂,让他们无法探听消息,只是抓了几个日军的舌头,和几个伪军,得知了大致的情况,就避开了拉萨人口稠密的区域,在山里隐匿了下来,靠着打猎来保证粮食的供给,等待董库的进一步命令。
董库得知日军居然在哪里开始建厂,心里不由一动。日军在那里站稳脚跟的话,的确难以收拾,不过,既然有了落脚点,而且还是在国内,那就可以做到不被他国注意的情况下,围歼这股日军。
毕竟有了落脚点,就意味着他们不会可那跑了。董库可真的不愿意满山区追赶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