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铁血大民国> 第1282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2章

“这种可能性很大。”史迪威道:“在过去的一个月。别洛夫集群一边围攻麦地那,一边阻击我们的装甲部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至少有25万人被我们消灭,怎么可能那么快就恢复元气?所以这次别洛夫只是在虚张声势,目的就是要吸引我们北上,让我们的装甲部队在泰布洛和麦地那之间往来耽误时间。”
“那么汉志山脉中的印军呢?”韦维尔又问。
“那应该是小股部队,”史迪威分析道:“我们几十万大军刚刚在汉志山脉东面打了一场决战,有一些被击散的印军逃进山里去也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
韦维尔还是觉得不大靠谱。正犹豫间,史迪威又进一步提出建议道:“上将,现在的关键根本不是泰布克。那里不重要,即使被印度人占领也没什么。我们还可以从吉达获得补给,然后直扑波斯湾,只要配合登陆部队拿下波斯湾。我们就能把敌人装进口袋。中东会战也就打赢了。所以。应该让英军第3师撤离泰布克。”
韦维尔被史迪威说服了,他回头看看斯利姆:“威廉,现在有多少补给物资运到吉达港了?什么时候可以送到麦地那?”
“有三船物资送到了,其中补给、弹药、燃料各一船,总共有3万1千余吨。”斯利姆回答道:“不过从吉达港转运这些物资到麦地那却需要花些时间,因为麦地那距离吉达港有400公里。上将,或许我们可以全军前往吉达,在那里进行补给。”
“去吉达……燃料够吗?”。
斯利姆稍稍思索了下。点点头:“没有问题,如果现在出发。48小时内就能到达吉达,再花48个小时休整和补给,这样四天后就能向波斯湾进军了。”
“好!就这么办。”韦维尔沉吟了片刻,重重点头道。
韦维尔和史迪威联名的建议通过电报发到亚历山大的时候,盟军中东战区司令部的将领们正在争论应该怎么对付出现在泰布克附近的印度红军?
“情况怎么样?能确定是不是主力么?”马歇尔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飞到了亚历山大,现在正是中东战役的关键时刻,他不能不多加小心。
“现在还不清楚,不过韦维尔上将和史迪威中将都建议继续执行波斯湾作战。”马辛本特爵士将刚刚收到的电报递给马歇尔,他现在有些犹豫。为了执行波斯湾登陆作战,英美盟军已经从中东战区的正面抽调了10个师,而麦地那那里现在又集中了27个师。如果要按照原计划执行波斯湾作战,那么这37个师就要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用来同印度红军交战。这样一来,还留在战场上面作战的英美盟军数量就不足80万(地面部队)了,而他们的对手很可能多达250万!
“上将,印军很可能要发动新一轮的反攻,”跟随马歇尔一起抵达亚历山大的艾森豪威尔分析道:“他们很可能已经将波斯湾的印度红军抽调一空了,这正是实行波斯湾作战的最佳时机。至于正面战场的问题应该不大,我们只需让部队转入防御应该就能应付过去。”
马歇尔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足够的情报可供判断敌情,突然出现在泰布克和汉志山脉中的印度红军很可能是敌人将要发动反攻的征兆,也可能是虚晃一枪,吸引盟军的注意力,好让已经被打败的印军撤回波斯湾。而自己一旦判断失误,就将贻误战机,造成跟多的人员伤亡。
“如果印度红军的反击规模比上一次增加一倍,我们能守住吗?”。马歇尔追问道。
“不可能,”英军参谋长亚历山大摇了摇头,然后把握十足地说:“印军在上一次攻势中已经投入了他们的主力,已经查明的番号就有150个师。根据可靠情报,他们在中东的部队一共就200个师。”
“如果200个师全部投入进攻,我们能顶住吗?”。马歇尔又问。他这话其实是对英军战斗力不大放心,如果现在在一线作战的是80万美军,他会毫不犹豫地批准韦维尔和史迪威的请求。
“我们会将埃及苏丹边境上的10个师都调到苏伊士运河以东,这样我们就有100万军队了。”马辛本特爵士怎么会听不明白马歇尔的话。而他的这个表态也取得了马歇尔的认可。
“爵士,我相信100万英美军队是没有理由被印度人打败的!”马歇尔深吸口气,终于下定了决心:“所以我支持史迪威中将和韦维尔上将的建议!”
第七百三十二章错误的战争十四了有月票么
1935年5月1日夜。中东,亚喀巴。
天空中没有月色,也没有星光,夜色浓重得就好象一滴化不开的黑色油墨。亚喀巴城外战壕里面的英军士兵都努力睁大着眼睛,一边忍受着沉沉的睡意,一边看着战壕外面的动静。但是在今晚这种中东极少见到乌云遮月的黑暗当中,人的肉眼是绝对看不到10米以外的东西。只有依靠后方发射的照明弹的光亮,勉强观察着亚喀巴城外的荒原。
荒原上寂静无声,什么东西都没有,白白守了大半个晚上士兵都在心里面咒骂着这场该死的战争,或许还在怀念之前在澳洲和埃及驻防的好日子。中东的战争远比想象中要残酷和激烈,曾经在印度战斗过的英国官兵都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对手比在印度遇到时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单纯的人海战术已经被摒弃了。跑步协同的水平几乎达到了欧洲二流陆军的标准,在叙利亚和外约旦的某些地区,居然还经常打出突击渗透的高难度步兵战术!
所以,驻守亚喀巴的澳大利亚陆军第3步兵旅的旅长曼顿史密斯准将在得知附近泰布克和汉志山出现印军后,就第一时间命令他的部队彻夜戒备了。但是史密斯准将的作战经验仍然不足,如果他在苏德战场或是中德战场上面同印度红军的师傅苏联红军较量过两年的话,他就会知道靠彻夜戒备根本防备不了对手的夜间渗透。
实际上使用渗透战术的印军并不是要摸到英军的堑壕里面,而是要尽可能地接近一线堑壕,从而缩短发起攻击的时间。而且澳军第3旅在亚喀巴城外的防线也太过绵长,根本没有足够的部队进行全线彻夜警戒。真要这样的话,恐怕所有人都得不睡觉上阵地来了,用不了几天就得累垮一多半人。而在苏德、中苏战场上,对付这种步兵渗透的办法就是派出大批巡逻队在绵长的防线上来回巡逻。当然不仅是中德两军会派出巡逻队,苏军也会派兵在自己一边侦察巡逻,因为中德两国的步兵同样是打渗透战的好手!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