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6节

玉帝又问道:“那苏君该如何处之?”
苏寻叹了口气,道:“嬴政立的是天人像,则我当遵循天人道,若我今为金阙玉晨大帝,则相助于天,绝不偏袒,何况遑论是我,便是诸子百家未必也都会认同嬴政的所作所为。”
得到了苏寻的许诺,玉帝满意地点了点头,为其斟满了一杯茶,道:“如此,朕便放心了,苏君创道,乃道门重事,朕亦会全力相助。”
苏寻微微点头,将茶水一饮而尽,不久后告辞离去。
苏寻知道,嬴政立自己的雕像,无异于是让自己无法在明处轻易插手此次的天人争端。
他的天人道虽然是为了调和天人,可也决不能因人道示弱便偏袒人族,这也是为什么玉帝今日与其对话时,言语中少有的存在些许质问的缘故。
毕竟在此之前,苏寻已经放出了一个蚩尤出去。虽然此举玉帝也知道,并且默认。
一个蚩尤,即便加上九鼎,玉帝也自认为能压制得住。
但若是临大战之际,苏寻再弄出什么其他的大神通者,甚至是让人道完全倒向嬴政,那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不过苏寻也的确不会那么做。因为他也想看一看,嬴政到底会做到怎样的结果。
是真的有功盖三皇,德披五帝的能力,还只是单纯的口出自大之语。这,也是苏寻很想看到的事情。
而在接下来的时日中,嬴政果然并没有让三界那些有心关注之人失望。
在继始皇帝之位后,很快,一系列的政令便分布了下去。
废封国,立郡县;
书同文、车同轨;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修灵渠、改长城、严刑峻法等等……
一系列的政策,让南瞻部州产生了极大的动荡。这些政令,虽立于人,但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秦国无数普通黔首百姓的生活,即使这些都是利于万代的政令,但在当时却引发了不少的动荡。
幸好的是,最终局势还是勉强稳住了。嬴政,看似也坐稳了“皇帝”这个位子,天庭也始终没有降下任何责罚,这让方士们都松了口气。
然而还没等方士们放下心来,始皇帝终于开始了他真正的目的。
第二百一十八章 捣祭祀
咸阳宫中。
此时,宫中只有始皇帝和姜黎二人在。距离嬴政称帝,也已过去了三年。
这三年中,南瞻部州气象大变,一方面由盛至衰,另一方面,却又从衰相中浮现出了一丝丝的生机。
始皇帝的政策利于万代,但对当代,却毫无疑问是一个打击。这就造成了,人道的根基在确立,但是人道气象却在衰弱。
对于这一点,他也知道,可是他却等不及。人生有限,何况自己如此做,也就早已经决定了不可能等太久的。
“胡人那里应对的如何了?”
面向姜黎,始皇帝问道。
姜黎道:“灭的灭了,降的降了,四夷都已平定。”
始皇帝眼中浮现出了赞赏:“不愧是兵主,我最为担心的,便是趁此中原动荡,外族有乱。想不到竟如此简单便移除了朕的心腹大患!”
此时,始皇帝虽然统一了六国,可是外族的侵攻仍然是一大难题。
尤其是那匈奴,地处北方,所在极寒冰冷,但其本身是游牧民族,袭扰令人厌烦,却偏偏难以攻取。对始皇帝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麻烦。
当年商朝的灭亡,有一大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外族的缘故。而如今始皇帝当然也不想秦朝重蹈覆辙。
却想不到,如此麻烦的匈奴,竟然这么轻易便被姜黎平定甚至都没有翻出一个浪花来。这,不得不让始皇帝感到钦佩。
然而,姜黎却道:“外族虽然平定,但是,是否真的就此安宁却还未可知。”
始皇帝闻言,微微皱了皱眉头,道:“此话何意?”
姜黎道:“我曾闻商朝时,也曾数次大败东夷,甚至将其几近灭族。但商末时,东夷却又死灰复燃,多次耗损商朝国力,最终方才被姬发所灭。”
始皇帝目光凝重:“你的意思是……”
姜黎道:“匈奴虽灭,但却未必会就此平息。”
始皇帝道:“最近大秦境内,也多有灾害。蝗灾,洪涝,大旱,甚至是地震都有过两次。”
姜黎道:“还是得做好准备,虽然现在并没有真正引发战争,但那也是迟早的事情了。我闻嬴政你给方士下了命令,让他们到处寻求不死药,此事可真否?”
始皇帝摇了摇头,道:“他们是不会给朕寻找不死药的。”
姜黎道:“他们没有,但是我却有。嬴政,你可想要否?”
始皇帝闻言,看向姜黎,目光浮现出几分炽热:“当然想要。若朕能够延寿万载,就算到了危难的关头,只要还有退路,又何愁人道不立?”
姜黎道:“既然如此,你大可以把秦朝交给我。只要你将秦朝交给我,那我就能找来不死的方法给你。否则就算你真的得到了长生不老,也是毫无意义的一件事情。”
始皇帝看向姜黎,他明白姜黎所说的话。即使真的他能获得长生,但若天要他亡,他也仍旧不可避免。除非甘愿放弃“皇帝”这一身份。
他看着姜黎,半晌后,说道:“既然如此,那大不了便是鱼死网破,朕愿与大秦共存。”
姜黎见状,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好。如此方才能证明,我的决定并没有错。如今大秦境内,已经灾难横生,既然如此,何必再畏手畏脚,不如凝聚实力,一决胜负才是。反正根基已经埋下去了,就算真的败了,料此生也无憾也!”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