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节
秦朝从崛起到覆灭,仅仅只持续了十五年的时间。
但这十五年,终将成为历史上永恒不灭的,浓重的一笔!
因为,秦朝虽然覆灭了。可是天下并没有出现第二个春秋战国。
项羽和刘邦之间,发生了许多的故事。在项羽多次错放刘邦,选择议和之后,最终,垓下之战为刘邦、韩信、彭越合击,寡不敌众,兵败乌江。
虽然最终项羽和其姬妾,被年轻时曾遇到的一位好友救走,但是也并没有东山再起,天下便归于刘邦,旋即汉朝建立。
刘邦在定陶氾水之阳登基称帝,定都长安,即是后世的汉高祖。
汉朝建立之后,法家逐渐式微,道家声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诸子百家之中,皆以道为尊。
汉文帝、汉景帝时,都尊奉老子。以“道德经”为治国之本,“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顺其自然”。
而这项国策,也果真令原本饱受战乱的南瞻部州,得到了休养生息的契机。
在施行“老苏”之策时,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天下中的生民百姓的生活状况,亦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汉朝的物质基础,也大大增强,成为了一个大盛世。
此刻的南瞻部州,前所未有的鼎盛。
而在江东。
一支轻骑扎在水乡之旁,两个汉子举杯痛饮,方言眺望,千里灯火通明,尽是繁荣景象。
那两人,便是蚩尤和项羽。
此时,刘邦早已过世多年。
但项羽,却似正值壮年一般。他与虞美人看着那满眼的繁华,眼中浮现出了几分释然:“看来,那刘邦窃取了天下,也并非是一件坏事。”
蚩尤将满满一大碗烈酒饮尽,感慨道:“一代人做一代事,如今的天下,却已不是我们的天下了。不过,我们仍可以看到,感受到。”
项羽见状,亦有样学样,痛饮了一碗烈酒,携手虞美人道:“不错,如此,我便知足了。”
蚩尤看向北方。
脑海中,闪过了昔年的回忆。
“嬴政小儿,你说的果然不错,如今的汉朝,比你的秦朝还要更加的兴盛、繁荣。但是……”
但是,这并不会是一个终结。
他知道,如此的盛世,和是谁执政没有什么关系。
只与那“时代”有关。
现如今的汉朝,是一个前无古人般的大盛世。
但是,必然会后有来者,再被超越!
第二百四十四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且说自汉朝建立之后,汉文帝、汉景帝奉行道家,重视“以德化民”,缔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盛世。
这个盛世,超越了以往的所有朝代,秦末的始皇伐天、楚汉的双雄争霸,所带来的对南瞻部州的破坏,也尽皆被修复。一时,南瞻部州一片繁花似锦。史称文景之治。
不过,道家的思想,重视的乃是“顺其自然”,采用这个政策,天下繁荣,人人安居乐业,思想、物质都得到了充实。以至于,南瞻部州的各州都积蓄了很强大的实力。
这虽然是好事,但也有弊端,在汉景帝时,他意识到了,若如此积蓄力量下去,很有可能汉朝的统一之势,将会被打破。
其时有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正中汉景帝刘启的下怀,于是汉景帝便采纳了。
景帝二年,汉景帝诏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晁错更改了法令三十条。诸侯哗然,都强烈反对,憎恨晁错。
因为此举削弱了汉朝藩王的权力!
故而,削藩令十多天后,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是为吴楚七国之乱。景帝闻知消息,心中畏惧,将晁错腰斩,希望能使藩王退兵。但藩王并没有因此退兵。
景帝遂拜邓公为城阳中尉,降诏讨伐,在周亚夫、栾布的助力下,不到三个月就取得了胜利。汉景帝进而又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损黜其官制,王国官吏由皇帝任免,此乱终于平定。
但七国之乱虽被平定,但汉景帝却不敢再继续更改政策,仍奉道家的“顺其自然,休养生息”的政策。
而此时,南瞻部州的事情,整个三界的仙神,都看在眼中。
那玉皇大天尊微微摇了摇头,这刘启,倒是有一些想法,只可惜没什么魄力,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若不是如今南瞻部州,有不少道家真人暗中下界,缓图立教之事,恐怕这七国之乱,也不会如此的雷声大雨点小。
自己还得继续等待。
但是,对于这一点,玉帝却并不是很着急。
他很有耐心。毕竟现如今南瞻部州,道教也只是在初步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建立。
“教”这个含义,还没有揭露出来。如今的诸子百家,仍旧是“家”而不是“教”。
对于玉帝这等大神通者,百年千年,也不过只是转眼瞬间而已。他自然耐得住寂寞!
而且,事实上他也并没有等待多久。
刘启在位十六年,便即病死,谥号孝景皇帝,也即是汉景帝之称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