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9节

六耳猕猴道:“好,好,好!”自此时其便可称为孙行者。
又看向那猪刚鬣,猪刚鬣当即打了个冷战,道:“师父,我无姓名,但以相貌为名,故而唤作猪刚鬣。”
玄奘道:“你这名字太过粗俗,既从吾善果,要做徒弟,我与你起个法名,早晚好呼唤,便唤作悟能罢。”
猪刚鬣道:“这名字好,老猪喜欢!只是太雅。”
玄奘点头,道:“悟能者,守戒矣。你妄心最甚,便给你取个诨名,唤作八戒。”那呆子欢欢喜喜道:“谨遵师命。”因此又叫做猪八戒。
及至那鱼妖,鱼妖说道:“我本是天庭玉帝身边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了琉璃盏,故而被罚下十世轮回,却无姓名。”
玄奘于是道:“既如此,你乃是出身瀚海。那瀚海原本,乃是沙漠。便称呼你姓沙,唤作悟净如何?”
悟净喜道:“谨遵师命。”
三人都被取了法名,自此正式入归玄奘门下,俱都大喜。
玄奘说道:“我等虽欲前往西天,拜释佛果,求取真经。然而自那之前,还得有个名头。昔年我乃是大汉洛阳白马寺出身,受师命降服贪嗔痴心,如今修成正果,当先回归白马寺,再求真经之举。”
三弟子闻言,皆无不可,于是便一同伴随玄奘,向汉朝行去。
原本,四人皆是有神通法力者。只不过,玄奘却说,求佛之事,乃是大事,不得轻率。路途之上更不能轻用神通。
不过,从东胜神洲到南瞻部州,路途遥远,如果单以行走,恐怕便是二三十年,也难到达。幸好在行至大海时,有一条龙舟引驾,载着三人一同向南瞻部州行去。
那龙舟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四海龙王从龙女之处得知西游机缘,便为龙族所指派,来此侍奉玄奘。玄奘落下龙舟之后,已至南瞻部州。念在此龙诚心诚意,又合“意马”之象征,故而便也将其收下,化作了一头白马,复向南瞻部州行去。
此去行有两个月太平之路,相遇的都是些虏虏、回回,狼虫虎豹。光阴迅速,又值早春时候。但见山林锦翠色,草木发青芽;梅英落尽,柳眼初开。师徒们行玩春光,又见太阳西坠,朝远处望去,赫然已至函谷。
“终于又回来了……”
玄奘看向南瞻部州,眼中充斥着回忆。在他的眼里,那南瞻部州,仿佛一个巨大的滚滚红尘,其中衍生着无限故事。
玄奘来至函谷关,守关之人见状,出关询问。玄奘便将前尘后世道述了一番。那守关之人听闻过后,大是钦佩,但却说道:“圣僧,如今距离你所言之时期,已过了近百年了。那白马寺,昔年在董卓火烧洛阳时被焚烧殆尽,早已不复存在了。”
却原来,如今天下已变,改天换日,大汉早已灭亡。却分三国,分别是蜀汉,曹魏,以及东吴三国。而这函谷关,也已名作秦关,乃是曹魏治下。
玄奘道:“既如此,如今大统在何处?”
玄奘询问,那守关之人自然说,天命大统当在曹魏。玄奘于是便请守关人,向魏帝禀告。那人于是便安排师徒四人先住在秦关,向上通报。
守关之人离去,不日后上表曹丕,曹丕听闻以后,对玄奘也大是感兴趣,命人速召玄奘去到洛阳。
师徒四人到达洛阳之后,得到了曹丕亲自的接待,玄奘也甚是开心,为曹丕祈福,并言及正统之事,果真当于曹魏。
曹丕请问了玄奘许多政事,佛法。发现玄奘对百家具有涉猎,而且极深,不由得生出了几分爱才之心,何况他如今刚刚即位不久,尚需心腹,便有意招揽。不过,玄奘却说道:“今天下大局稳固,贫僧当遣西游,去向那西方大乘佛教,求取三乘佛法真经。如能做到,则可洗刷尘世罪孽,令世人普度,苍生受恩。”又言道,昔年三国乱世时,百姓死伤无数,生灵涂炭,其中亡魂何止千万?唯有大造化传达人间,方才可以将冤屈洗刷,业力化解。
昔年曹操在位时,虽不失为一代雄主,但一生罪孽无数,也曾下令屠城。因此曹丕听了,心中颤畏,仔细斟酌良久之后,便允可了西游此事。
为表敬意,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在东汉洛阳废墟之上,重建洛阳白马寺,并且邀请玄奘担当住持,教化弟子苍生。玄奘并未推辞,便担任了白马寺的住持,但却只是挂名,不日还得西游去。
白马寺重建,玄奘便商定西游之路,数日后,将路线告知给曹丕。但曹丕看了,却眉头紧皱,只因为这路线须得经过蜀地。
而如今曹魏和蜀国,却势如水火,随时可能会爆发大战。曹丕便问道,能否绕路?不过玄奘却坚持从蜀地行走,并说道:“贫僧所为的,乃是众生造化善心,但凡华夏,受百家、青羊之恩泽者,皆可受益。蜀国与魏国之间的战争,虽为大业,但终究是人族之间的小矛盾,无关大局,不当影响。”见玄奘坚持,而且曹丕也隐约看出了,这师徒四人估计都非凡人。
在当年的三国之中,曹丕也意识到了许多真正存在的神话玄奇。于是最终便还是同意了,命曹真亲自派兵护送玄奘。
曹真领命,便带着玄奘向蜀地借路,原以为路途中必被诸葛孔明拦截。却不料行至西蜀,蜀军在诸葛亮的命令下,纷纷让开一条道路,让玄奘得以顺利离开蜀地。此等场景,前所未有,让曹真对玄奘更加钦佩。
虽然他也觉得,这应该是偷袭蜀军的好时机,不过思绪良久,最终还是按捺了下来。与蜀军一同送走了玄奘,复回到洛阳复命,暂且不提。
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贼
诗曰: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却说玄奘在魏国大司马曹真的护送下,借道蜀国,径自出了关,逐渐地离开了南瞻部州,踏上了前往西牛贺洲的道路。
临别之时,但见:萧瑟坠木无边,枫杨红叶有限。白苹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见。
师徒们行了数月,每日赶路,虽有法力护身,不曾动用,却也都有些疲惫。这一日,四人一马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入眼处也是一片片迷蒙的景色,黑暗重重,天空的光景无限阴暗,令人失色。
“师父,这路有些不对劲啊!”八戒忽然说道。
旁边,六耳猕猴和玄奘也早已察觉到了这点,此时八戒方一开口,忽见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人来,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大咤一声道:“那和尚!哪里走?赶早留下马匹,放下行李,饶你性命过去!”
师徒四人都是一惊,抬眼一看,却发现那六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龄各异,身材各异,有的高大威猛,有的瘦小枯干,有的美貌无双,有的丑陋难看。
猪八戒先是吓了一跳,但随即看到六人不过是凡人,当即笑道:“哪里来的强盗,敢拦爷爷们的去路?”正要上前去轰走六人,却被旁边的孙行者按住:“呆子,休得轻举妄动!”
八戒虽法力不低,但此时却是未看出玄机。那行者看了看旁边的玄奘,道:“师父,你可认得此六人?”
玄奘道:“认得也。”
行者笑道:“俺亦认得也!”
唯有旁边,八戒和沙僧甚是奇怪,八戒道:“师父,你和师兄打什么哑谜?什么认得不认得,他们不过是六个凡人罢了?”
行者道:“呆子,你却不知。这六个凡人非同小可,且在一旁观看,待俺去质问一番!”当即走上前去,叉手当胸,对那六个人施礼道:“列位有甚么缘故,阻我贫僧的去路?”
那六人中,一个胖的道:“我等是剪径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汝等早早的留下东西,放你过去;若道半个‘不’字,教你碎尸粉骨!”
行者道:“不知诸位列位可有什么大名?”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