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节
白牛便令侍卫将来投之人皆安顿好了,准备稍待过后,再去访问。
见到如此状况,那两个童子不由都觉得好笑,金衣童子道:“白牛,你近日可谓是声名赫赫,接连挫败了玉皇大天尊的十万天兵,诸多神将,声名远扬。天庭可是好久没吃过如此的亏了。”
白牛闻言,不由苦笑,道:“我老牛只想与罗刹在这国中安稳度日,哪知道却逢如此棘手之事。也不知是何人,嫁祸于我,说收留了什么妖魔。精怪虽投奔的也不少,但有异心的,俱被我驱逐,无异心的,也都底细清楚,并未得罪天庭,此事是在是冤。也罢,暂且不提,你两位仙童来到我这国中,却是所为何事?经年未见,你二人可谓是稀客也!”
这两个童子,正是太上老君的金炉童子和银炉童子。他二人虽不是道祖的正式弟子,却也跟随在道祖身旁,自然造化匪浅。
除此之外,昔年在三星洞时,这两个童子也在苏寻身边,因此旁听金阙,非同小可。
只不过,自从离了三星洞,三星洞的诸位弟子却都甚少见这两位童子。那黄眉童儿,倒是偶尔还能得见,可是金银两个童子跟随在老君身旁,又如何得见?
两个童子闻言,收敛几分笑意,道:“老牛,实不相瞒,我二人就是为你而来。”
“为我?”
两童子道:“不错。此次我二人,乃是奉命下界。特要去阻那西行四人之路。”
白牛顿时一愣,觉得自己有些转不过弯来,想了想,道:“奉命?奉谁的命,莫非是道祖之命不成?又为何要阻那西行四人之路?”
白牛虽然知道玄奘西行师徒四人之事,但是乍听此事,却也觉得一头雾水。难道说,那西行四人是因要去传大乘佛法,因此道门就看不惯,便要阻挠?
但这也不对呀。且不说道门未必会在乎这件事,即使真的看不惯,若真要阻拦,一则未必会派这两个童子,二则也不会由道祖亲自下令。
两个童子也知道白牛的疑惑,都笑道:“非也,我二人乃是奉青牛之命。”
“青牛?”
白牛愣了。
他与那青牛,也有着深厚的交情。但同样的,自从三星洞后,两人便再没有见过。却不想,如今却从两个童子之处得闻。
但这也奇怪,为什么两个童子要听青牛的命令,青牛又为何要阻挠西游呢?
见白牛实在不懂。两个童儿也并未继续卖关子,于是便将此中道理讲述了一番,道:“此次西游,干系重大,实则并非佛门一家之事。对我三星洞的诸多同门弟子来说,也都是机缘。除此之外,那玄奘西行,须得要经三三之劫,九九之难。虽然西行路上劫难诸多,也不乏凶险,但却仍未凑齐九九之难。因此须得我等相助。不日之后,却也有老牛你的份儿呢!”
两个童子详细道述,将事情一一告知给了白牛。在白牛得知了此中事情的始末以后,许多地方边如若拨云见日一般,清晰了起来。
白牛不由道:“好啊,如此说来,原来我这劫难,也是与那西行有关?”
两个童子道:“我二人方从花果山而来,那奎木狼却投奔了猴子。将事情都讲来,正是那六耳猕猴冒充了你,方有此事。”
白牛听闻以后,当即冷笑道:“怪不得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没想到竟有此事。那六耳猕猴,倒是会做好人。罗刹正有孕事,未想遇到此祸,虽未有甚损伤,却也受了几分惊吓。回头定要报与那臭猴子不可!”
两个童子闻言,便各自拿出了葫芦、净瓶,递给白牛道:“却未曾想有此事,此中有九转金丹,牛儿当收下,权作我二人心意也。”
白牛闻言,想了想,也未拒绝,大方收下,又多加感谢了一番。那两个童子道:“此次事情对罗刹国而言也并非坏事,日后自有机缘。我二人今来拜访,便要详明此中细节,以免日后有所误会。时机将近,我二人除西游之外,还另负要事,如此便加以告辞,日后再作访问。”那白牛听了,自无不可,于是送别二人。
第三百四十七章 金银
且说金、银两个童子从罗刹国中出来以后,却并未直接前往阻挠西行四人,而是先去了一处地方,唤做压龙山,山中有一洞窟,唤做压龙洞。
来到那压龙洞后,两个童子不敢托大,便恭敬拜洞。
不一会,洞中出现一女子。原本这压龙山压龙洞中,虽有一位九尾狐,却年岁已高,乃是老怪。而如今这女子却甚为年轻,自然不是其人。
待女子看了两位童子后,连忙出来迎接:“仙童何来如此大礼,快快请起,属实受之不起也。”
那两个童子道:“昔年在三星洞中跟随祖师,多闻上古禹皇治水之事,也知道其中始末,甚为钦佩,此番既是夫人同往,自然不敢小觑。”
那女子闻言,甚为感动,道:“虽说如此,然时过境迁,何必拘泥于往事。那玄奘四人将至,我等还是早做安排罢。”
两童子点头,道:“不过,那玄奘与我等虽未见过,却也算是熟识。既然此中事情非同小可,当然不可大意,还是改换一番身份,以免被认将出来为好。”
那女子道:“玄奘在花果山时,我也曾见过他。如今已然今非昔比,得了佛门的‘天眼通’,何况其中还有那六耳猕猴在,恐怕不好瞒过。”
两个童子笑道:“这却好办,我等有苏天尊赐予的神丹,纵有神通,也难以识破。”随即各自从葫芦中倒出了几枚丹药,也交予了女子几枚。
那女子服用了一枚,当即化作一个老妪,雪鬓蓬松,满脸皱纹,牙齿稀疏,果像个老妖。
两个童子也都服用了,却身形变大,化作了两个壮汉,照着镜子看了看,甚为满意,又商量一番:“如今有了身份,却无名号,还望夫人能加以赐予。”
女子想了想,道:“便唤做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如何?”
两人都是一愣:“我二人并无牛角,如何唤此称呼?”
女子道:“正所谓儿男未冠,唤做总角。我看你们未曾变化之前,乃是童子模样,故而提案如此。”两人这才理解,想了想,觉得甚是符合,恭敬道谢。
那女子道:“既然此间叫做压龙山,压龙洞,那便唤我作个‘压龙大仙’罢。”
两人也觉甚好,便以“干娘”称呼女子。如此,事便定下。不日,玄奘四人果从东方而来。
……
……
话说自从那奎木狼处离去,师徒们一心同体,并未再想此事,只沿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共诣西方。
这一路上,又遇到大大小小的妖魔,其中更有不少,似乎乃是上古的凶兽,早已绝迹,如今却又出现。还从中听闻越是西方处,越多险恶。
幸好的是,无论是玄奘还是行者,都非同小可,乃是三界中少有的大法力者。虽屡受劫难,也都能化解,但有行罪业多的,尽皆打死了,那魂灵也不知何处去了,只一路行将,不觉已是三春景候。
这一日,师徒们正行赏间,又见一山挡路。玄奘道:“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再遇到妖魔。”
行者道:“师父,这一路降服的妖魔,纵无几十,也有十几个了。也从未听说师父担忧,今日却又如何这般担心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