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节
第四百一十五章 真经
这呆子一说,沙僧和悟空才意识到,果真,师徒四人都化了凡胎,就连白马亦然,却唯有玄奘的“尸体”还未落下。
那接引佛祖笑道:“玄奘法师,你这是凡心未泯,由此洗涤不得凡胎。但仍无妨,你心有佛心,纵不化去凡胎,亦能修成正果也!”
玄奘默然不语,他却知道这佛祖所言何意,便只是双手合十,表示感谢。
那八戒和沙僧虽觉得古怪,倒也无甚。反而悟空目光微微凝起,想到了什么,但却也未多言。
他们几人,只一齐欢声相和。佛祖撑着船,不一时稳稳当当的过了凌云仙渡。
玄奘看到了岸边,便轻轻的跳上彼岸,只觉得浑身无比沉重,那三个徒弟跳上来,却一身轻快。却原来他三人洗去凡胎,已成就了各自的“佛果”。
有诗为证,诗曰: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
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这接引佛祖,可谓是有广大智慧,传授了登彼岸无极之法。一时,三个弟子道行圆满,修为大进。那玄奘虽并未洗涤凡胎,但有佛心,也能体会得到其中的大智慧,亦所获匪浅。
四众上岸回头,连无底船儿却不知去向。眼见着灵山就在跟前,玄奘忽然转过身来,面向三个徒弟,道:“行者,八戒,悟净。你三人伴随我一路,不知过了多少里,经历了多少劫。如今终于要功德圆满,修成正果,贫僧在此言谢了!我等原是只有师徒之名,而无师徒之实,此番离去,当可各自轻松放下。”
那八戒和沙僧闻言,甚为惶恐,连连说道:“我等因西行事,下界修行,望能成就正果。但如无师父,纵使再怎么修炼,恐怕也难能成就。此番功德圆满,多亏了师父提点,否则仍在山下当妖怪哩!师父何出如此惶恐之语?纵再怎么说,你也是我等的恩师!”
悟空也道:“师父,俺行者是你的徒弟,悟空却也曾教授与你。各自获益,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至于八戒和沙僧,亏得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如不知恩,当难图报;师父,你看这面前花草松篁,鸾凤鹤鹿之胜境,比那妖邪显化之处,孰美孰恶?何善何凶?”
玄奘大是感动,与三个徒弟愈发交心。渐渐地,他竟也觉得那沉重的身躯似乎被释放了一般,身轻体快,步上灵山,早见那雷音古刹: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宝阁珍楼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优钵花香,浮屠塔现,正是那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渐。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殿。
这灵山,原是在荒漠之中,那佛殿甚是简陋,却取“处处菩提”之寓意。但自三乘法起以后,宝殿也愈发金碧辉煌了起来。师徒们逍逍遥遥,走上灵山之巅,又见青松林下列优婆,翠柏丛中排善士。却是那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众,早在此迎接这师徒四人。
玄奘见状,双手合十,就行礼。那众却慌忙合掌道:“圣僧且休行礼,待见了牟尼,却来相叙。”
悟空笑道:“早哩!早哩!且去拜上位者。”
遂与那八部天龙,诸多比丘、比丘尼,直至雷音寺山门之外。那厢有四大金刚迎住高声道:“圣僧来了!”
那金刚着一个转山门报与二门上四大金刚,说玄奘到了;二门上又传入三门上,说玄奘到了;三山门内原是打供的神僧,闻得玄奘到时,急至大雄殿下,报与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说:“玄奘到于宝山取经来了。”
如来佛祖大喜,即召聚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两行排列,却传金旨,召玄奘进。那里边,一层一节,钦依佛旨,叫:“圣僧进来。”
此番场景,甚为宏大。但他们来到,释迦牟尼当早有安排,如此声势所谓何意,无过于是把这佛门大法传承过去,师徒四人自无不知的道理,各自恭恭敬敬,以免怠慢了。不多时,便循规蹈矩,各自进去。
却见那圣僧前者白马,悟空、悟能、悟净,牵马挑担,径入山门。四众到大雄宝殿殿前,对如来倒身下拜。拜罢,又向左右再拜。各各三匝已遍,将通关文牒奉上,如来一一看了,还递与玄奘。
玄奘俯囱作礼,启上道:“弟子玄奘,愿能普度众生,遂在东土大魏皇帝指派之下,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三界。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
如来方开怜悯之口,大发慈悲之心,道:“昔年盂兰盆会,我与那金阙玉晨大帝有过约定,如能普度众生,可遣佛门东传,作为那诸子百家的中的‘释家’。但三界之中,虽天高地厚,却物广人稠。凡人多贪多杀,多滢多诳,多欺多诈;不向善缘,不敬三光。非善法论不能及。我因此将佛门大法修成经藏,把那三乘法,分为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这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
叫:“阿傩、伽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待他。斋罢,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二尊者即奉佛旨,将他四众领至楼下,看不尽那奇珍异宝,摆列无穷。只见那设供的诸神,铺排斋宴,并皆是仙品、仙肴、仙茶、仙果,珍馐百味,与凡世不同。师徒们顶礼了佛恩,随心享用。
等到二尊者陪奉四众餐毕,却入宝阁,开门登看。那厢有霞光瑞气,笼罩千重;彩雾祥云,遮漫万道。经柜上,宝箧外,都贴了红签,楷书着经卷名目。二尊者遂传了三藏真经,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捆了两担,八戒与沙僧挑着,却来宝座前叩头,谢了如来,一直出门。逢一位佛祖,拜两拜;见一尊菩萨,拜两拜。又到大门,拜了比丘僧、尼,优婆夷、塞,一一相辞,下山奔路,回归东土不题。
第四百一十六章 抢夺
却说那玄奘师徒四人取了真经,便告离了佛祖,欲要回归东土。临行之时,那佛祖对玄奘言曰:“此经功德,不可称量,虽为我门之龟鉴,实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赡部洲,示与一切众生,不可轻慢,非沐浴斋戒,不可开卷,宝之重之!盖此内有成仙了道之奥妙,有发明万化之奇方也。”
玄奘闻言,便知道这三藏真经绝非简单。恐怕真藏有普度众生之要旨,于是也不敢轻慢,信受奉行,依然对佛祖遍礼三匝,承谨归诚,领经而去。
师徒四人一众,去到山门处时,却听到一个声音响起:“玄奘法师,悟空,且慢行。我来助你等回归东土!”
众人仰头一看,不是那金翅大鹏雕又是何人?
悟空顿时亲近,笑道:“雕儿,方才在灵山宝殿中不见你,还以为你何处去了,原来在此等待!不过俺等取得了真经,如今已无束缚,不消片刻就当回归南瞻部州,何须你来护持?”
大鹏雕笑道:“真经宝贵,须得万无一失。你师徒四人来则同来,去则同去,难免耽搁。非是有我,那青狮,白象也会一同护法,以免出现了差错。”
言罢,果然灵山处两道光芒渐渐显现。乃是那青狮、白象二人各自驾云来到,见了玄奘、悟空就是一阵呼唤,言辞甚为亲切。
几人下得云端,一边叙旧,一边向外赶去。出了灵山,走离道观。有那燃灯佛祖,早在观外,细细叮嘱,言道:“此番西行,真经乃重中之重,绝不容有失。昔年地府出现了差池,上古妖魔俱都于西方大地作祟,后经你等西行释厄,还得了玉宇澄清,但尚有魔首未除,真经法义对其意义重大,不可不管。”
师徒四人闻言,各自恭敬对那佛祖道谢,齐齐道:“弟子省得。”遂一同出离了灵山,暂且不提。
却说,如来因打发玄奘去后,才散了传经之会。旁又闪上观世音菩萨合掌启佛祖道:“那玄奘西天取经,今已成功,料我三藏经传传于东土,必能则被天下,此乃大功德。不日,当使师徒四人并那白龙马修成正果,方显我佛证德之功。”
如来点头道:“所言甚当,准缴金旨。今经藏东传,成就释家,天人道果必成。只是,三界有魔头出世,须得妥当处置,方能无有忧患。你等可暗中护持玄奘一行,使得经藏稳妥传入东土。”
众贤者都合掌称是,旋即皆都告退。
众贤者离去之后,如来周身忽然闪烁起忽明忽暗的光辉。紧接着,那灵山大殿之中,陡地灯火幻灭。
不知何时,一个身穿黑色袈裟的僧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那人相貌温和,与释迦牟尼极为相似,正是魔主波旬。
如来佛祖看向波旬,眼中浮现出几分感慨,道:“你来了。”
波旬微微点头:“我来了。释迦牟尼,今三藏真经已然东传,但你等莫妄图以此灭却魔道。定数已至,我与那金阙玉晨大帝有所约定,三界即将归我执掌。”
如来道:“你可想好了?如此去做,魔道必将覆灭。不仅如此,恐怕整个天地,都要毁于一旦。”
波旬道:“此方天地还未及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之寿命。”
如来摇了摇头,道:“虽说如此,但人道已立,天人道已成,红尘道果越强,你魔道越强,若继续如此,未来星宿劫必会因红尘道果而提前降生。即使是太上道祖,也不会在此时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