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4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节

妙严寺不算小也不算大,走过表参道,里面的知客僧见有官差上门,立刻迎了上来。等发现是忠右卫门和助六之后,那嘴几乎就合不拢了。
小一年前离开寺院的两个沙弥,现在居然鲜衣怒马的回到了妙严寺。尤其助六还骑着马,身后带着寺社奉行属下的公人,而忠右卫门虽然没有骑马的资格,却也坐着轿子。
人家听说是江户川忠右卫门大人要坐轿,原本要一百五十个钱的,现在是分文不取,还说愿意在妙严寺门口等大人上完香,再把大人给送回去。
忠右卫门怎么肯占这种苦力轿夫的便宜,掏出了一枚一分的小金币,说是把他们今天给包了下来。两个人千恩万谢的跪在地上给忠右卫门磕头,盛赞忠右卫门果然是和大冈越前守一样,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
咱也不是啥真好官,就是不想做那贪小便宜的人!
知客僧中有一人跑回去报信,其余两个引着忠右卫门和助六进寺。自然有嘴快的告诉他们这就是近来在江户威名赫赫的江户盗贼火消与力金丸邦义大人,与江户盗贼火消改方江户川忠右卫门大人。
望着一脸惊愕的知客僧,助六上去就是一拍肩。你小子当年大冬天派我去抱柴火的事情还记得不,小爷我现在发达了,你说说怎么赔礼道歉吧,直把那个知客僧吓得面无人色。
别看与力和改方不是现管,且不是什么大官,但是实权不小。弄垮一间寺院可能有点难,但是把个把和尚弄个半死还不是一句话的事!遑论咱们助六的爸爸,那可就是寺社奉行下面的现管。
把那知客僧一阵吓唬,助六的心情大好,开怀大笑!
不过今儿好像不止忠右卫门这一拨人来寺里,两个进入之后,许多商人和町民模样的人接二连三的进入寺院。忠右卫门问了问,才知道,今儿除开是已经圆寂的慈爱和尚的三百日大祭之外,也是妙严寺的春夏拍卖会举行的日子。
这会子当然不叫拍卖会,叫做“唱卖会”。
毕竟做法事的和尚,要是不会唱,那还玩个锤子的法事啊。这个唱卖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和拍卖一个样子,寺里会拿出一些物品,一边唱着介绍这是个啥玩意儿,一边请下面的顾客开价,价高者得。
出售的东西,一般都是去世僧众的遗物。出售所得的款项,则一般用以赡养寺院内年老贫穷的僧人,或者用以赈济贫困百姓。按照道理来说,和尚嘛,都应该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所以遗物拿来拍卖筹钱,帮助有需要的人,是最合适的处置方法。
“请大人放心,此番唱卖的是先住职大法师的外物。”一名知客僧见忠右卫门眉头微皱,知道忠右卫门在怀疑什么。
慈爱和尚今儿三百天大祭,你们就在这儿卖去世和尚的遗物,谁知道卖的是哪个和尚的。听了那个知客僧说的,忠右卫门就明白了。
日本的和尚,虽然像是本愿寺已经变成了彻底的子孙庙,但是有些宗门还是衣钵传承,并非父子间传递。所以一位住职,在他担任住职的时候,他是寺院的管理者,却不是拥有者。拥有者是整个寺院的僧众。
所以这种住职和尚,就有完全属于他私人的财产物品,也有利用寺院公产,购买的用于生活和佛事法事的用具。这些东西就是和尚的外物,在他死后,就重新归属于寺院,由寺院方面处置。或者保留继续使用,或者就像今天一样,拿出来唱卖变现。
一点儿没猜错,这帮人还是没敢破门拆锁,夺了慈爱老和尚的遗产!
“大祭法会开始了嘛?”忠右卫门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诸位师兄已经准备好了。”去世的慈爱和尚既是忠右卫门的师傅,也是许多和尚的师傅,就算忠右卫门不来,他们也是要办好三百日大祭的,这是他们的本分。
“好!”忠右卫门暂且先不管别的,给咱们原主和半个爹一样的慈爱和尚念段经文还是需要的。
第11章 鼓掌为号众发动
慈爱老和尚的三百日大祭还是隆重的,合寺的僧众以及同宗各讲各组的信众,前后来了不少人。其他寺院也有部分僧众过来,花和尚归花和尚,唱念法事啥的,还是得心应手的。
忠右卫门继承了原主的记忆,虽然最近这小一年忙东忙西的,但好在跟着念了几句,也基本能跟上了。跪坐在草垫上,好生送了老和尚一程,算是给原主出力了。
寺里几个师兄早都知道忠右卫门已经来到,原本预备着忠右卫门会暴起,借着官皮闹一场。结果忠右卫门只是混在信众之中跟着念经超度,其余庞杂的事情一概未做。至于带来的十多个帮手,也只是安静的在堂外等待。
“还是那个老实巴交的小师弟!”
一众师兄师叔们心中大定,这要是带着官皮回来胡搅蛮缠,他们一帮和尚还真没什么好方法来反制。江户幕府的和尚已经不是室町时代那种强力存在了,战国那会子奈良兴福寺僧兵数千众,比叡山更是起兵对抗织田信长。
最最有名的本愿寺石山御坊,四万人抵抗织田信长十年进攻,凭借坚城石山御坊以及源源不断的信徒补充,打死了原田直政,打残了佐久间信盛,可把织田家打的灰头土脸。
现在的寺社早就鱼腩化,几代天下人不断削弱,到了德川幕府,寺院也就剩下一点宗教职能了。当然啦,德川幕府为了安抚寺社,把许多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务委托给了寺社,使得寺社的收入大大增加。
变相用钱,把寺社给养成了废物,一点没有当初一句阿弥陀佛,便有三十万信徒起兵的盛景了。在忠右卫门和助六这种实权官僚眼中,虽然不至于是随手捏死的臭虫,却也称不上一个层次的对手。
法事结束,一众僧侣散去,但是百姓和信众却大多留了下来。这不是后面还有唱卖会嘛,因为江户连年大火的缘故,社会普遍对于使用二手货没有什么排斥心理的。毕竟买了新的也用不了两年被一把火烧了,不如就用二手的,烧了也没那么心疼。
重点是二手的便宜啊,肯定比全新的便宜一截。生活的重担那么沉,能省一个是一个。后世里许多人根本不能理解的修补瓷碗的活计,就是最好的明证。这年头还是个碗破了都要补补继续用的年代,用别人用过的东西,没那么稀奇。
见忠右卫门还是安如泰山的站在大殿廊边,妙严寺内几个掌事的师兄有些惊疑。他们的脑子也就在寺院里这仨瓜俩枣的算计之内,既然猜不透忠右卫门的想法,便索性以不变应万变,假装没发现忠右卫门和助六来。
唱卖会如期进行,这到把守在外面的十几个帮手给吸引了进来,让殿内的几名和尚一阵心惊肉跳。这些可都是在衙门和街面厮混的公人,打仗啥的不行,弹压老百姓,欺负欺负手无寸铁的诸位大师傅,还不是手到擒来。
十几个人绝对足以弹压妙严寺上下几十名僧众,直接帮忠右卫门从山门打到大殿都是轻易,只肖咱忠右卫门开口。
不过这些人还是规矩的,没有吩咐怎么可能会动手呢,只是好奇唱卖会上的东西罢了。忠右卫门也是头回参加这年头的拍卖会,其实也很好奇。
一名知客僧捧着一件僧袍出来,半新不旧,很显然不是忠右卫门师傅的东西。因为这玩意儿内里是木绵的,外裹则是缎子,谈不上华贵,也不符合住职的身份。如果硬要分类的话,大概算是夹袄一类的。
初夏卖冬衣,观众的热情不高涨。老百姓都是活一天算一天的,哪有人会在夏天买棉袄呢。到是几个可能是当铺来的伙计很有兴趣,这年头的当铺生意广的很,这种收买旧衣,然后再清洗转卖的事情他们也做。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隔壁大萌朝,李自成围攻开封城,城内士兵连寒衣都没有,现做也没有材料。所以城内的周王朱恭枵就自己掏钱,把城内所有当铺的皮袄棉衣给赎了出来,一下子就让陈永福的数千汴兵穿的暖和。军心士气大振,由此打退了李自成的攻击。
有个当铺的手代上前看过僧袍以后开了个价,虽说还有其他的当铺旧衣店的伙计在,但是哄抬物价的事情那只有小说里才会出现。大伙儿抬头不见低头见,都是一行的,况且一件旧衣裳能挣几个,大伙儿心里都有数,没必要争抢。
第二件则是一个铜水壶,大概是用来出门行脚时喝水用的。此前说过,江户城内的水都是苦咸水,不好喝,连将军和大奥中的后宫喝的都是专门输送进城的“上水”。所以在城内想喝一口甜水真的很难,买水吃在江户也是正常的情况。
当然老百姓主要还是喝的苦咸水,但作为收入相对稳定,甚至丰裕的僧侣阶层,那自然是不会乐意喝苦咸水的。一般喝城外运进来的山泉,或者是隅田川上游专门运进城的水。
忠右卫门是个挑嘴的,喝的也是买来的甜水。毕竟真不是差那么几个钱的话,谁愿意去喝那个牲口都不大乐意喝的苦咸水呢。
水壶是个实用性很好的东西,而且平常生活也用得到。有个跟来帮忙的目明也看上了那个水壶,跟着上去叫了一回价。见有官差喊价,左右的小民百姓和当铺伙计都不叫价了,纷纷退让,把水壶让给了那目明。
那目明美滋滋的掏了钱把水壶挂到了腰间,忠右卫门见了,便把那水壶讨来瞧了瞧。不是纯红铜的,大概制作时加了些别的材料,但也不妨碍这壶不错。除了有几处略微的磕碰之外,拿来再用个几十年不成问题。
唱卖进行的挺快,甚至还有扇子、汉籍之类的东西发卖,价格普遍不高。见人群各有所得的渐渐散去,忠右卫门跨步进殿,手随意的拍了两下。
一众目明以为是发动的信号,沧浪浪抽出十手,就要搞事!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