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11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1节

不过现在忠右卫门把尾张家将统帅东海道的兵马,抵抗英国人入侵的事情提出来,结合尾张家正在无理取闹的事实。銈之允入继尾张家的事情,就不再是那么不可接受了。毕竟现状如此,要是正和英国人打着仗呢,尾张家突然跳反,绝对够幕府喝一壶的。
此时正呆在江户城下高须藩屋敷内的銈之允,因为《南京条约》签订的缘故,原本应该轮到他登城拜见德川家庆的事情也延后了。德川家庆哪里还有时间敷衍他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不过也好,从小在高须乡下长大的銈之允,正好瞧一瞧江户的繁华。
他当然不知道,原本的人生轨迹,和波澜壮阔的命运,因为一个叫做江户川忠右卫门的男人突然插手,而随之转向,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也不知道这样的变化,对銈之允而言,到底是好是坏!
第26章 幕府昏招连又连
未几,江户本城内便传出了美浓高须藩主松平义建六男銈之允以尾张御连枝的身份,出继尾张家的消息。当然可能要绝嗣的会津家也得到了满意的嗣子,乃是高须藩主松平义建的次男吉郎。
因为年纪已长,可以元服,便得到了德川家庆的赐字,改名为松平庆容,正式成为会津藩的继承人。反正松平容敬觉得这个大侄子很好,又高又壮,回家就能结婚生儿子,一点儿不满也没有。自然也没有在意错失了銈之允这个本应属于他的继承人。
銈之允因为年纪还小,还不能够元服,便就近养在城下的尾张藩邸,成了尾张藩在幕府的人质。当然德川齐庄也在江户,父子两正好交流交流,建立一番感情。
对了,入住尾张藩邸的銈之允,因为身份上的抬高,一下子成为御三家之一尾张家的继承人,那么他的交流圈子也得以上升一层。没几天就认识了不远处水户藩邸的某位公子,两人年纪相仿,又因为高须藩实际上就是水户的血脉,乃是亲亲切切的堂兄弟,所以两人很快便玩到了一块儿,经常互相拜访。
恩,水户藩的这位公子唤做七郎麻吕!
本来这位七郎麻吕是在水户的,因为前年纪州家绝嗣,向幕府请求嗣子,亲藩们男丁都快死绝户了,没有办法只能从很能生的水户德川齐昭处过继养子。当时准备要的就是七郎麻吕,可德川齐昭觉得自家老五合适,就没把老七给送出去,现在就近养在身边,才恰好有机会和銈之允交游。
至于老七在待价而沽些什么,一时间还真不好说……
这都是题外话了,忠右卫门在得知銈之允确实得到了幕府的承认,出继尾张家之后,心里面说不出的痛快。咱这只蝴蝶,总算是第一次成功的扇动翅膀,改变了一桩幕末的大事。这玩意儿比三伏天吃冰西瓜还爽,骑着马回家的忠右卫门一路哼着歌。
“不就是送了一个小孩去尾张家嘛,这么高兴?”并辔的助六没觉得那个銈之允有什么特殊的,也不知道忠右卫门替他奔走些什么。
“我这是有恩于下代尾张家主,怎么不高兴。”忠右卫门可高兴了。
“你倒是高兴,瞧瞧瞧瞧……”助六朝左右努了努嘴,江户的街市上不复往昔的繁华和热闹。
沿途都是破门而入的幕府公差,以及他们属下的那些流氓地痞。恩,大伙儿想的不错,堂堂的幕府官差正带队在沿街“抢劫”!
一点儿也不夸张,被忠右卫门的考察报告刺激了的水野忠邦,决意充实幕府财政,积蓄金钱,重整幕府军备,加速江户湾炮台的建设,于是颁布了《大节俭令》!
说是要全国上下一体节俭,实际上根本管不到什么诸侯公卿,将军和大奥里面该怎么铺张浪费还是怎么铺张浪费。所针对的无非就是町人和农民而已,为了贯彻老中大人的节俭命令,江户町内的武士老爷们正带着自己手下的临时工,沿街抓捕不节俭的人员。
怎么才算是不节俭呢?当然是我说你不节俭就是不节俭啊!
江户的老百姓大手大脚的习惯大伙儿都知道的,基本上所有的财产都在衣裳和棉被上面,发生了火灾就披着衣裳和棉被跑路就行。现在节俭令一颁布,那些华丽昂贵的丝绢衣裳全都不符合王法,需要没收。
你自己选吧,是坐牢还是脱衣服?
为了保证江户在短时间内节俭完毕,官差们的那干的热火朝天,沿街破门入户,大肆劫掠。抢夺民家的价贵之物,有些官差后面还跟着当铺和旧衣铺的伙计,倒也方便。现场抢到了,现场就能换钱。
唉,你说说看这事办的,是个人事嘛。水野忠邦下达这样的政令,简直就是在把自己推到整个江户百姓的对立面。虽然可能他的本意并非如此,但是实际操作的人员就是这么操作的,恶名最终也必然会落到他的头上。
不过这事也有一个谈不上好处的好处,幕府的旗本武士们现在士气极为高昂,尤其是参与施行节俭令的武士。一个个“可堪一战”,嗷嗷叫的,都愿意为将军様赴死。连带着水野忠邦在幕府旗本武士中的人望也上升了一截。
真希望水野大人每年都颁布一次节俭令呢!
除此之外,水野忠邦为了加强天下诸藩以及各旗本的经济实力,宣布了最低工资标准。当然这个最低工资标准只对应进城打工的农民,人为压低雇农们的工资。使得他们每天在城镇辛苦劳作一日的工资,还不够在城镇一日的开销,人为地逼迫进城农民返乡务农。加强各藩农村的控制,深入系统的盘剥农民。
同时以没收江户和大阪町人豪商的财富作为基准金,豁免天下大名(主要是亲藩,外样才不管你死活呢)和旗本的一半债务,也就是所谓的“德政令”。以后武士欠人的钱,有一半就不用还了。剩下的那一半,用幕末没收的钱来还,能还掉最好,还不掉拉倒。
总之就是让马上准备打仗的大名和旗本们无债一身轻,助六家其实也是受益人之一,他老爹金丸义景欠的一百多两黄金的债务,在这短短几日内就烟消云散了。从现在起他们金丸家就再也不欠人一分钱。
受伤的自然是那些町人豪商咯,家产被搜刮了一遍,放在外面的债也没了。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咯。
江户的老百姓对于这样连续的恶政,自然不满,怨声载道。于是新上任的町奉行鸟居耀藏,借口审查出版物,大量封禁抹黑幕府的剧作内容,同时还将文艺作者柳亭种彦、为永春水等人全部逮捕下狱。防止这些人编写戏剧或者小说,讽刺幕府的施政。
至于什么开发新田,将印旛(fan)沼的池水排干,协助富农或者地主垦荒之类的措施。那都是老套路了,没必要再赘述。基本上也没多大的用处,新收获的那点米,根本不够填幕府财政的无底洞。
忠右卫门估摸着水野忠邦的这个老中干不了多久了,虽然还不清楚具体的时间,但或许已经到了该切割的时候。
第27章 水野忠邦失民心
前世里看过好些大河剧的忠右卫门,记得黑船来航的时候,老中首座是阿部正弘,而非是水野忠邦。如果不出意外,那么水野忠邦应该就要下台,换阿部正弘去干了。
但是具体是几月几号水野忠邦下台,忠右卫门自然是不可能记得的。可是看眼前的情形,水野忠邦的天保改革已经算是彻底走进了死胡同,对幕府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益处,甚至还在加速幕府的衰亡。
不过现在可以零元购的那些旗本武士,似乎还是很支持水野忠邦担任宰相,那他到底是怎么失去了这些人以上的人的民心的呢?
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外头振卖的豆腐今儿又涨价了……”阿久买菜回来,向忠右卫门诉苦。
忠右卫门是个五指不沾阳春水,根本不会做饭的“少爷”。在从助六家搬出来之后,便请阿久母女到家里来烧饭洗衣,约等于雇阿久做自己家的保姆。等阿久的女儿长大了,又可以接班做保姆,忠右卫门就坦然的做一个懒狗,反正这年头的人工真的很便宜。
家里现在颇多人吃饭,平时就有忠右卫门、天野八郎和寺泽新太郎三个人,助六也经常过来吃饭。加上忠右卫门休息的时候几乎是天天有人上门拜访,所以日常吃饭的人超过十人。物价的波动,就让阿久极为敏感。
天天要买菜的嘛,那么每天菜价的高低,就都落入了阿久的眼中。
“不过是一个钱两个钱的事,也是平常。”忠右卫门心想买块豆腐罢了,又不是出去吃豆腐,还能从二九八涨到六六八嘛。
呸呸呸呸,串戏了!
“不是今日涨,是日日涨,今日的豆腐,几乎是半月前价钱的一倍半。”阿久掰着手指头,开始把各种蔬菜涨价的数目大致的报了出来。
不光是豆腐涨价了百分之五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味噌、蛤蜊(煮汤)、昆布(煮汤)、盐巴、鱼鲜等等等等,几乎所有的食物都普遍涨价了百分之五十,且上涨的势头一点没有停止的样子。
须知之前水野忠邦解散了江户各问的同业行会组织,以幕府的强权作为保证,人为的压低物价,强行规定商品的出售价格区间。在短时间之内,确实使得物价下跌,武士手中用米换来的那几个钱的购买力好像上升了。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