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节
为了避免老百姓接触到这些,相应的隔离自然也是必要的。没瞧见长崎还专门建造了一座出岛,作为荷兰在日本的商馆区嘛。
就是不知道那个传说中的拿破仑战争时期,荷兰本土已经亡国,拿破仑控制下的傀儡巴达维亚共和国建立,全世界仅剩下这座小小的长崎出岛,还悬挂着荷兰国旗的传闻,是不是真的。
可惜当年的当事人基本都已经去世,不然还可以问问,当时长崎出岛上面悬挂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国旗。常驻的荷兰商馆有没有因为恐惧几次三番前来进攻试探的英国军舰,而改换门庭。假意改信日后悔过嘛,小事一桩。
除了这个感兴趣之外,忠右卫门还特意观察了一下长崎的防御。整个长崎的防御体系设置的算是相当完善,经过幕府二百余年的不断整备,颇具规模。
在尚未进入长崎的长崎半岛南端野母崎的权限山上,设置了坚固的石造望所兼信号塔,可以窥见极远处的船只,成为整个长崎防御体系的眼睛。
而用于制敌的则是数量庞大,星罗密布的各处炮台。承应二年(1653),平户藩主松浦镇信受命在大多越、女神、神崎、白崎、高鉾、长刀岩、荫尾七处,设立炮台,这些炮台被称为“古台场”或“在来御台场”。
文化五年(1808),为菲顿号事件所震惊的幕府命佐贺藩主锅岛齐直在女神、神崎、高鉾、荫尾四处增设炮台,这被称为“新台场”。翌年,在岩濑道、稻佐,以及较远的高滨、野母、桦岛(这些都位于长崎半岛的突出部)新设了炮台。
七年,又命福冈藩主黑田齐清在神崎、高鉾、长刀岩增设了炮台,这被称为“增台场”。同年,还在鱼见岳新建了炮台。嘉永六年(1853),佐贺藩主锅岛直正受命又在神岛、伊王岛建设炮台,这被称为“佐贺台场”。
这些炮台互为犄角,拱卫着长崎这座日本唯一的对外交涉窗口,也护翼炮台下的港湾,不使其遭受攻击。
光有炮台自然不行,还需要有足够的兵马驻守。像是咱们的老领导水野忠邦,之前所在的二十五万三千石唐津藩,就需要负责长崎警备的任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唐津藩主每次只需要在江户交代一百日,而其他的大名则需要一整年。
只能在江户交代一百日,当然就不可能担任幕府的老中咯。所以水野忠邦为了实现自己的野望,不惜自削十万石,转封滨松,真是猛人一位。
除开唐津藩,宽永十八年,幕府命福冈黑田家在长崎港入口处的户町和对岸的西泊两处修建番所,并驻兵守备。第二年,命佐贺锅岛家前来交代,之后就成为定例。两藩一年一交代,轮流在长崎驻防。
如果不出意外,这一措施将一直持续二百二十三年,直至元治元年(1864)七月废止。这两处番所由于地处长崎港之冲口,因而被称为冲两番所,又因两处额定驻兵近千人,又名“千人番所”。
常备兵力以外,还有各藩的临时人马辅助这些藩兵。其中,熊本、对马、小仓、平户等四藩派人在长崎常驻,鹿儿岛、长州、久留米、柳河、岛原、唐津、大村、五岛八藩,则是在每年五月中旬到九月下旬(这是外国船到来的高峰,忠右卫门就是要赶这个风信)这段时间内派人驻守。
不过以上这些,全都是存在于纸面上的东西,基本上全都没有落到实处。没见吉田松阴是听到了长崎有警的消息,这才着急忙慌的从萩藩赶来嘛。
说句不客气的话,冲两番所内,额定的一千人马,这会子最多一百人,别说抵抗外国军队的侵略了,甚至大多数人都挣扎在饥一顿饱一顿的死亡边缘。
福冈黑田家以及佐贺锅岛家,都是外样大名,日常承担幕府的各类劳役工程,藩内一穷二白。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了,才冒着天大的风险,把一千名应该参与守备的士兵,削减到一百名。
而这一百名士兵,因为不在藩内,所以就被藩内选择性遗忘,俸禄什么的减半不说,还经常拖欠。虽然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守卫长崎番所的士兵活活饿死的记载,但是这些藩兵瘦弱不堪,形容枯木,无力举刀作战的记载却是有的。
士兵如此,炮台当然也是如此。幕府命长崎左近诸藩修筑炮台,平时自然需要派遣兵马维护守备,一开始可能还有点那个样子。到了现在,不妨告诉诸位,这些炮台上面都只有生了锈的大炮而已。
别说什么炮弹了,连火药都没有!
因为硝石需要进口,很贵,受命值守炮台的诸藩大名觉得反正天下太平,就假装没事人一样,不给这些炮台补充弹药了。
直到英舰菲顿号侵入长崎,这一切才被当时的长崎奉行松平图书头康英发现。他命令炮台开火,炮台全部“哑口无声”。他命令番所内的士兵出战,结果出阵的士兵老的老,小的小,走路都费劲,刀也拿不动,且人数只有一百四十余人。
然后他号召诸藩赶紧派遣小船,对英国军舰实施烧打火攻之策,一通鼓诸藩不至,二通鼓兵船不来,三通鼓徒唤奈何。
反正这把是把长崎的防务情况给剥了皮了,仅仅一条连四级巡防舰都算不上的英舰菲顿号,就这样在长崎大摇大摆的停了三天,还向长崎勒索了大量的食物和淡水,最后才心满意足的离开。据说为此荷兰商馆还付出了一笔不小的赎金,或许可以美其名曰“赎港费”。
松平康英倒也扛得起责任,当晚就自切了,向幕府死谏。可惜啊,他是死谏了,幕府一来没钱,二来没人,根本无力整顿长崎防务,于是一切都只能就这么看着他恶化下去。
第25章 法兰西国力几何
长崎港内张皇失措,各藩接二连三赶来的兵马正在紧张的布置防务,从炮台到出岛,从港町到两番所和两役所(长崎奉行也是轮班制,一人在勤,一人在府),都有奔走的士兵。
有些士兵还有衣甲,但绝大部分的士兵则布衣跣足,形容瘦弱。且绝大多数士兵都只能持打刀和长枪,就算是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的火绳枪数量都不太多。
忠右卫门和吉田松阴自然是要去找长崎奉行伊沢政義报道的,忠右卫门是需要在幕府文书上面写明行程,而吉田松阴那就等于是过来助战的。两人都得做伊沢政義的兵,以预备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战事。
伊沢政義对吉田松阴到没有什么太大的热情,毕竟这两天赶来的诸藩武士太多了,成千上万的,所以在道了一声辛苦之后,便命吉田松阴参与港町内的警备。
到是见到出身幕府旗本的忠右卫门之后,伊沢政義十分欣喜。他正愁身边乏人,完全不出任何意外,就要拉忠右卫门这个壮丁。表示他会上书幕府,讲明眼前的情况,暂且留忠右卫门这个幕府自己人在长崎办差。
对了,伊沢政義的前任是咱们在江户见过的户川安清,派别什么的,就不必太明说了吧。长崎奉行这个油水丰厚的职务,干不太长久的。既然一定干不久,那也没必要事事都小心谨慎。
说来伊沢政義也是无奈,之前咱们说过的那位自杀的长崎奉行松平康英,希望幕府以后都派遣五千石以上的大身旗本前来担任长崎奉行,那样起码长崎奉行能带好几十人前来上任,不至于出了事情会无人可用。
可是五千石以上的旗本就那么几家,相比较于长崎奉行这个远国奉行的笔头,还是在江户奉公执掌大权更香,就没人愿意来。
所以导致了长崎奉行还是任用二千石至三千石的旗本,有时候甚至任用的只有一千石的旗本。如果历史不被改变,最后几任奉行,居然有俸禄一百俵的御家人。
一百俵的俸禄,能有几个家臣?一俟长崎有事,作为幕府在长崎,乃至于北九州的最高长官,居然就是个光杆司令,你说可笑不可笑。名义上能调动诸藩士兵,可诸藩也要肯听肯来啊。松平康英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三通鼓响无人应,最后自害于所内。
眼前的伊沢政義就是三千石的旗本,统共带了不到二十个人上任,指望二十个人能够干嘛?抵抗法兰西上千吨的风帆战列舰?还是可能重达十八磅的舰载加农炮?
开玩笑了呗!
因着如此,如今伊沢政義见到忠右卫门这个幕府旗本,那就和见着自家人一样,立刻让忠右卫门代替他巡阅诸藩警备的炮台。忠右卫门顺势就把吉田松阴给调到了自己麾下,这是小事,伊沢政義满口答应。
但做这个事之前还需要去荷兰商馆了解法兰西的情况,诸位照样不用高估如今幕府和幕府官吏对外国的了解。《荷兰风说书》虽然确实几乎每年都会上交,日本也确实每年都能了解到欧洲的最新动态,但是消息是到了,看不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长崎奉行一般也就干两三年左右,你指望他把最近几十年的记录都看完也不现实。幕府将军和老中们,有的是极端保守派,很是反感这些外国的东西。有些到是改革派,但是一般也是先让下属幕僚看,然后择紧要的禀报自己。
所以现在长崎上下的幕府官吏,连法兰西远在何处,与阿富汗是否陆路相连,国土几何之类的事情都完全不懂!
也就历史上荷兰方面紧急通知幕府,再过一年美国人就要来叩关了,幕府才重视了起来,在伊豆浦贺配置了两个荷兰语翻译。结果来的美国人还根本听不懂荷兰话,白瞎。
得了,那就去问吧……
荷兰人一番倾囊相授,作为垄断对日贸易的欧洲商人,荷兰和幕府的合作还算愉快。现在告知一下幕府,关于法国的情况也无可厚非。
伊沢政義对英国了解一点,之前《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他还是下过一点功夫的。大伙儿都以为英国会趁胜攻打日本嘛,结果英国就这么回去了,根本没有搭理日本。万万没想到法国却来了,两眼一摸黑。
首先是法国的国力如何,与英国是否相似,能不能和英国一样动员两万大兵前来长崎,攻打日本。现在法国的国君喜好如何,有没有办法投其所好,化干戈为玉帛,是要美女还是金银。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法国攻打日本是想要获得什么?是学英国,要割占日本的某座岛屿,还是索要巨额战争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