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16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2节

众所周知的,在欧洲自己也能烧制瓷器之后,他的制瓷技术突飞猛进,最后甚至有些地方出产的瓷器已经完全不输中国江西景德镇所产的瓷器,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即使如此,欧洲地区旺盛的瓷器需求,以及对遥远东方进口货的追捧,还是使得中国与日本产的瓷器大量外销。道理很简单的嘛,不管什么社会,总会有有钱有闲的人,要玩点与众不同的东西。全都用国产的,怎么能够显示出他们的逼格呢。
所以就算欧洲产的白瓷再好,你身为有闲阶层,拿不出几套进口的茶具,还是会被隔壁家的太太暗中嘲笑的呀。
只要不是真正的没有攀比的大同社会,欧洲对遥远东方瓷器的追求就不会彻底降低为零。别说是清代了,民国,乃至于建国以后,中国也大量的生产外销瓷。日本的伊万里烧也是这样,几乎就没有中断过外销。
加上日本国内也因为市民阶层的增加,使用瓷器的习惯开始广为传播,内销的数量也大大提升。
两相共同作用之下,佐贺藩的伊万里烧为藩内提供了数额巨大的收入。这些收入还都是控制在藩内专卖商家的手中,方便佐贺藩调用。远没有其他藩的藩主大名,向豪商借钱时的卑微,锅岛直正完全能够有钱支援自己领内的教育、民生、医疗等领域。
对了,佐贺藩其实也不是一开始就专门搞这两项的,从数十年前开始,佐贺藩内就有了殖产兴业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但是藩内并没有什么穿越者,他们只能一步一步的去试错,寻找最适合佐贺藩的产品。像萨摩岛津家种植樟树生产樟脑一样,佐贺藩一开始的想法是种植甘蔗。
得知消息的岛津家不断地从中作梗,甚至还暗中杀人,将熟悉甘蔗种植和制糖技术的技工灭口。加上甘蔗需要大量的水源,且抢占水稻粮田,最终被佐贺藩放弃。
此后佐贺藩盯上的则是棉花,但是棉花这个东西吧,非常的损耗地力。在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也是把一块土地分成三四份,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抛荒恢复地力,才能持续种植棉花。
佐贺藩种了几年就发现棉花把地力都给消耗完了,偏偏佐贺藩所在的肥前国,并不是广阔的平原地形。就那么几块小平原能种地,这要是地力都给消耗完了,那全藩上下四五十万百姓就都要饿肚子了。所以棉花尽管有利可得,却最终还是被佐贺藩给抛弃了。
一轮一轮这样的试错下来,佐贺藩才终于尝试出了如今的道路。从这一点看,佐贺藩的改革还真算的上一波三折,但是其结果总归是好的。
第45章 农村复兴大活跃
住进锅岛直正赏赐给高岛秋帆的两千平米大豪宅,这年头技术人员真是吃香啊。高岛秋帆在幕府只有七十石的俸禄,还被剥夺了。结果却因祸得福,成了佐贺藩的三千石家老。高官得做,豪宅得住,骏马得骑,一下子就人上人了啊。
虽然从幕府直臣变成了臣下之臣,而且也少了在长崎直接和荷兰人接触做贸易的那些油水,但是三千石的领主那是真的香啊!
尤其这玩意儿锅岛直正还允诺的是世袭罔替的知行,抛开忠右卫门先知先觉,知道这幕府还有二三十年要完蛋之外。其他人哪个不羡慕?骤然从七十石被提拔到三千石,整个德川幕府历史上都没有几个人有这本事。
这几天忠右卫门那是用脚丈量了佐贺的山山水水啊,累是真的累,却也见识到了不少东西。佐贺的改革令人惊叹,闷声发大财的做法,委实令人赞赏。
“想来这几日,你颇有所得啊!”高岛秋帆的家眷也接到佐贺了,有了人照料,现在精神不错。
“确有所得,来前甚至不准备在佐贺停留,如今才知大错特错!”忠右卫门这下真的明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了。
以前看幕末历史,浓墨重彩的全都是现在的毛利家,以及岛津家。其他的诸藩大名的热度很低,即使是出了坂本龙马的土佐藩,其记载和热度也远远逊于长州藩和萨摩藩。
所以并没有认真研究过幕末历史,只是在网络上和课本上简单的了解了一些的忠右卫门,才知道自己真是大错特错,错的离谱。
原来幕末,发展最好的竟然是佐贺藩,对内修明政理,整备戎和的还真就是佐贺,而非如今的萩藩和萨摩藩。其他西南外样诸藩,虽然也已经开始了藩政改革,但是各方面的发展,似乎都没有佐贺快。
忠右卫门甚至觉得已经没必要和荷兰人勾勾搭搭了,借着高岛秋帆的线,让佐贺藩自己引入技术,不断试错。然后咱们直接捡现成的就行,能省去绝大多数的麻烦。
佐贺藩试下来觉得好的,能够吃透的。在幕府,咱们就以幕府的身份引入进来。在新政府,那不用提其他人也会去学习发展的。
虽然这样做有投机取巧的嫌疑,可是这样既省力,又省事,甚至可以说就是捡现成的,谁不乐意呢?顶多咱们就稍微指点一二,让他不要走什么弯路,尽量走未来发展趋势的那些路子。
对了,历史上幕府选择的也是这条路子,一来是幕府船大难掉头,二来是办同样一件事,幕府的开销是佐贺的数倍。
行政开销大太多了,幕府自己去试错的话,代价幕府付不出来。所以历史上往后十几年的老中首座阿部正弘就支持佐贺发展,等佐贺发展的不错,就从佐贺抽人出来,帮幕府打工。
就和咱们前不久见过的佐贺钢铁反射炉,幕府派人过去一瞧,诶,你这玩意儿真不错。于是佐贺藩就立刻派人帮幕府在伊豆韭山修建了四座钢铁反射炉,还教会了幕府派来的技术人员,帮幕府顺利投产。
只要江山还是幕府在坐,佐贺藩还是臣子,那么未来想要直接学,麻烦不会太大!
“几年不在长崎,也不曾想到佐贺藩政进展如此之快。”高岛秋帆也惊讶于佐贺的发展。
“哈哈哈哈哈,老兄你现在侍奉佐贺侯,前途无量啊。”忠右卫门这是真心的恭喜自己的老兄弟,毕竟佐贺未来可是倒幕四强藩,有光明的未来呢。
“谈不上谈不上,不过是蒙主公青眼,卖弄些技艺罢了。”高岛秋帆也没想到他临老临老居然也能焕发第二春。
“对了,三千石知行封于何处?若是近在长崎的话,还可方便照料祖父(坟墓)所在啊。”三千石的知行起码两三个村子,忠右卫门当然好奇。
“啊呀,这事到是忘了与你说,主公并未裂土实封。”
“什么!”
忠右卫门大吃一惊,你要是那种领取切米的下级武士,每年就从锅岛直正处领取十几两金子讨生活的,那么自然不会有实际封地。可是现在高岛秋帆明明封了三千石的知行,怎么会不是实封!
“藩中已经将所有知行一概合于藩府了!”高岛秋帆看忠右卫门非常惊讶,便解释起来。
与鹿儿岛藩以及萩藩大大不同,这两家是对农村进行恐怖的强力压榨,把农民骨子里最后那一滴油水都给榨出来。佐贺藩却完全不这样做,反而挽救佃农,恢复自耕农,打击豪农,盘活凋敝的农村。
早先锅岛茂义便着手颁布“借财整理令”,规定佐贺藩内的豪农豪商对中农贫农的贷款期限和贷款规模。将超过贷款规模的债务以藩内法律的形式,全部免除。也就是说,你要是在外面欠了十两,而佐贺藩规定一个豪商借给老百姓的最高额度借款只有五两,那么你欠的十两中的五两立刻消失,不用再还。
靠这个命令,佐贺的豪农豪商一下子遭受重创,而小农得以喘息。随即佐贺藩对豪农豪商的土地进行整顿,那些破产的豪农土地直接没收(都赖账了,交不出年贡了嘛)。占有土地过于巨大的豪农,也被勒令将土地奉纳藩府。
于是整个佐贺约百分之十五的土地都被没收回到藩府,藩中将这些土地全部免费分配给佃农,使其成为自耕农。
然后就是减税!
岛津家和毛利家疯狂增加的杂税,锅岛家一律免除,同时还向农民推广良种,打击包买商人,甚至最后由藩府出面向高利贷商人偿还农民的欠账。
整个佐贺的农村复兴!
大大的活跃了起来!
因为农民的积极性被大大提高,藩内的年贡从八万三千石,第二年就飙升到九万六千石,现在已经超过十万石。新田没有开发,杂税还被减免,藩府收入不降反增,令人惊叹。
农村活跃起来,佐贺便开始下一步动作……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