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21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8节

这种准备自然就是许多人心中所想的那种,练兵买马,修甲缮器,随时做好征战天下的准备。但是当时德川家康带入关东的只有少少的几百名旗本直臣,根本就没有带着大把的武士进入关东。
如此行事,固然使得关东本地的武士因为没有太多外人进来抢夺知行领地,而掀起大规模的一揆。却也使得德川家康极度缺乏可堪一战的直属部队人马,没有足够的基层军官,你有一百万大军,也可一百万头猪没什么区别。
可能战斗力还不如一百万头野猪呢……
怎么办吧?事情总是要干的。所以德川家康大规模的吸收原本的旧北条武士,以及关东地区旧有的豪族家族。像是武州名门太田氏就立刻成了家康的陪臣,野州皆川氏,总州正木氏等豪强也接二连三的以所领保全的要求倒向德川家康。
最终德川家康获得了关东诸豪族的认可,基本坐稳了关东之主的宝座。而承认了这些关东豪强所领,就有一个新的问题。
怎么检地?
丰臣秀吉让德川家康转封关东,未必不是希望德川家康和佐佐成政一样,因为检地,导致大规模的一揆,最后受到严厉的处罚。
德川家康通过吸收关东诸豪族,先是稳住了这帮外人,可是他们的领地也就不能够进行检地了呀。没有领地,就没有部队人马,仅凭带入关东的三河五百骑是绝对压不住这帮地头蛇的。德川家康还是需要自己的嫡系部队,才有可能力压群雄。
于是陷入了一个悖论,想要有嫡系部队,就要有领地。可是领地在豪强的手里,想要和豪强对抗,就要有部队。没有足够的知行,什么东西都是虚的。所以当时便任命彦坂元正、青山忠俊,以及大久保长安三人为关东各郡代官,对没收的北条氏直属领地进行检地。
好赖也能弄个几十万石吧……
其中主持关东检地工作的,便是未来的天下总代官大久保长安。检地完成之后,德川家康开始重新编制自己的军团,在直属的领地上面,渐次编练出来三万余人。这三万多人后来交给了德川秀忠,但是卵用没有,根本没有赶上关原合战。
如此后话,就不去提了。只说检地这个事情,检出来这点土地,只够养活两三万人的,剩下的关东豪强到是可以提供好几万人,可是大伙儿认为德川家康真的会信任他们吗?
去年才把北条氏政和北条氏直父子给卖了,今年德川家康就无条件信任他们?除非是个傻子,不然对这帮货,顶多是利用加提防。
为了保证自己的实力不至于输给这帮豪强太多,德川家康也不得不祭出一件战国时期诸大名都非常喜欢使用的法宝。
在乡武士!
最有名的就是岛津氏,因为藩主养不活那么多武士,所以大量的武士,以半农半兵的身份,在乡间耕种,实际是农民,身份却是武士。这和岛津氏在南九州繁衍日久,有大量的旁系,也有一定的关系。
而土佐的长宗我部元亲也是如此,只要你能够负担的起一领具足,那么就授予你武士的身份,但平时你还是继续种你的地,做你的农民。且这个政策不仅仅限于地头,甚至是地头家的次子三子,以及自耕农家的多余子弟,都可以由此获得乡士的身份。
没有那么多领地用以供养士兵的德川家康,不出意外的也选择了类似于乡士的编制,来建立武装。保证在未来的大规模战争中,有充足的兵员可以使用。而这支部队,就在江户眼前。由大久保长安建立,相次扩充,并一直延续到如今。
武藏八王子千人同心众!
第56章 既是武士又蛮勇
所谓武州八王子千人同心众,当然不是指的有一千名同心武士在武藏八王子地方。而且千人也是虚数,说好的定额一千人,你觉得过了二百五十年,这个员额还能这么整齐?
若要说同心,忠右卫门就做过同心,在江户城下的同心,那就是货真价实的派出所所长,实际管理地面的同心,一共两班二十个人。换算到后世里面,东京可不止二十个区,你就知道这同心有多大的权力了。
典型的位卑权重,不说在日本了,你就是在大陆,只要是出了社会,有点子阅历的,都能知道一个派出所所长有多大的权势。看着好像区区九品芝麻官,真要弄点手段什么的,还不就是一句话一声招呼的事。
当年武州八王子千人同心设立,实际上是因为大久保长安被封到八王子八千石,而八王子这地方又是甲州街道进入关东的要隘。随即他便受德川家康之命,招募人员,设法组建军队。
说白了就是八王子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卡口,经营关东的德川家康,既有争夺天下的野心,也有稳守关东以待天时的耐心。所以在伊豆韭山,武藏八王子,上野锥冰峠等地,都设置了名臣大将,统帅兵马把守。
八王子作为北条家一门笔头家老大石氏照曾经驻守的要隘,自然也需要足够的部队镇守。可咱们之前说过了,德川家康进入关东,是与关东诸豪进行了妥协的。他实际控制的土地就那么大,不能够养太多人。
于是便用了设立乡士的办法,他不直接招募武士,而是省下这笔俸禄的开销,将八王子附近的旧武田氏、北条氏遗臣,编为八王子同心众,戍守甲州街道的关口,为他看大门。
这些所谓的同心,即使在武田氏和北条氏,其实也不是武士。其身份等级相对模糊,因为处于战国争胜之世的武田氏与北条氏,几乎连年征战,对于士兵的渴求,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除了常人可以理解的那些“货真价实”的武士,也就是大名的直属家臣旗本,还有从属于大名的地方豪强武士等等以外,还存在大量的地方势力和流动人口。
地方势力最典型的例子,唤做“武川筋”。这个“筋”就是武田氏编制地方人丁的一种模式或者制度,一般情况下他们甚至都不需要响应武田信玄出征的军事义务。他们的义务主要是在大军出征时,守卫家乡,尤其是家乡边境各处的紧要关口。
与其说他们是武士或者士兵,不如说他们是地方上的居民自我联保小队,只在老家的一亩三分地转悠。看似好像用处不大,却能够在武田信玄出征时,陡然变成某种意义上的士兵,保卫甲斐的国境。
一般而言,在战国时代,不要谈什么一万石出二百五十个兵或者三百个兵。咱们这里可以下一个定论,全世界,不管是死了的还是活着的,没有任何一个所谓的专家学者,可以确定的说日本战国时代有一个标准的通行的出兵数。
但凡有谁信誓旦旦的和你说谁谁谁一定能够出多少兵,并且具体到十位数个位数的,那基本就是纯粹的吹牛批,不懂装懂或者学了点皮毛硬要现而已。
眼前例子里的武田家,士兵总数的上限和下限,浮动之大,是根本难以想象的。有时几乎能以万为单位上下浮动,只看计算士兵员额的这个标准,以及武田信玄、武田胜赖本人的实际军事需求来决定。
再者,武田家除了这些地方势力以外,还十分喜欢使用流动人口。武田四名臣之一的内藤修理亮昌丰镇守箕轮城,因为西上野地区屡遭战乱,人口流失,军役难以征发。为了保证战时的士兵数量,除了调动地方豪族的人力以外,还十分擅长指挥和招募浪人众。
内藤昌丰所指挥的浪人众就是完全的代称,不光是所谓的失去主家的武士,还包括流民百姓,以及一切愿意拿起武器参军,来换取战胜之后报酬的人。
战国时代人命如草芥,俸禄赏赐什么的,不需要战前就全部发到手。你先来扛枪,老子打赢了才有你这一口吃的,重点是你还得活下来,活不下来都白瞎。
如此种种人员,稍稍一概而论,大小也能让人有个数……
话题回到八王子千人同心上面,当时大久保长安招募的就是咱们说的那种地方势力和流动人口。德川家康以官方认可的武士身份,以及授予他们在八王子地方世代耕种不被收回的土地为代价,得到了这些人的效忠。
据说幕府大名米仓氏,就是出身武藏八王子千人同心,更往前一点,则是出身武田氏的某一筋级组织。
原本只是一个守卫甲斐边境的小小农民,因为德川家康的这一政策成为武士,进而伴随着德川家夺取天下的野心,一步一步的,居然成了大名。有时候人生的际遇,确实充满了各种不可思议。
而眼下的武州八王子千人同心众,在长达二百五十年的漫长岁月里,几乎没有遇上任何值得一提的战事,幕府也从来没有征调过他们参加什么战事。其人员数量,相较于建立之初,起码扩充了四五倍,甚至更多。
加上他们本身就是没有任何俸禄的乡士,想要生活下去,就必须要土里刨食,靠山吃山,所以如今都变成了骁勇剽悍的山民。
既有武士的身份,又保持着剽悍野蛮的习性!
在幕府这条破船上面,几乎没有比这更好的兵源了。招募农民是大忌,会引起武士阶层的大规模反弹,但是从八王子千人同心里面募兵,那是任何人都挑不出错处来的一件事。
你反对?你竟然敢反对?这可是东照大权现、神君家康公当年亲自招募的武士,你竟然敢质疑家康公的决定?你已经不是普通的废物了,需要逐一把你发送到日本桥上吊死示众!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