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节
可能是来前设想过许多的答案,包括先拨到江川英龙麾下,去管理和制造大炮。或者是被充入御调书所,担任荷兰进口书籍的翻译。这个位置因为有可能进入中奥,也就是德川家庆居住的地方,是胜海舟最想去的。
当然也包括被忠右卫门要去,跟着荷兰的工程师,修建品川炮台。估计是挂一个普请奉行下面的小组头衔,随同办差。等差事办成之后,另有官缺。
想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唯独没有想到留学!
以幕府闭关锁国的固执态度,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居然能够获得允许,暗中寻找生徒,外派英国。
不对,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啊。幕府显然是意识到了日本相较于外国所欠缺的东西,这回外派留学生,学了先进的技术,回国以后,不说一飞冲天,立刻担任要职,怎么着也能落一个幕府中层骨干,革新技术人才的待遇吧。
可能现在的胜海舟还没有想到,他在将来会以幕府陆军总裁的身份,在幕府的最后时刻,成为幕府的执政,并享受老中格,位同宰相。
“主要修习西洋兵法以及采矿机械技术。”忠右卫门没说造船的事,免得人多嘴杂,惹祸上身。
“在下明白!乐意至极!”
只是一瞬间,胜海舟就已经确定了。他一定要把握住眼前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可是德川幕府第一次向英国派遣留学生,把握住了这个机遇,那就是他胜海舟的机会。
嗷,对了,历史上胜海舟也差点成为幕府官派的海军留学生。只可惜幕府派他去美国留学的时候,美国内战了。你要是个陆军士官生,那还挺简单。可胜海舟是预备担任幕府向美国订购的三条战舰中某条战舰舰长的,美国自己都内战了,军舰肯定先紧着自己用,于是这事情就黄了。
“好极!好极!你且归家,稍后一二月。待人员齐全之后,便去往长崎,修习英语。次后便会由荷兰国转道英国,此事万不可对他人透露。”
“明白。”胜海舟很是兴奋,遮掩不住的笑了起来。
把这小子送走,忠右卫门也算是找到了第一个留英学生。后面只要好好找,要不了两个月,这事情就能办成。
倒是江川英龙送完胜海舟之后,面色犹豫,像是有什么不情之请。结果忠右卫门一问,江川英龙说自己年纪大了,已经四十七岁,身体也不如年轻时节,所以想拉自己儿子一把。
他儿子江川英敏(这人居然留了照片下来,可以直接搜索)今年二十多了,也是个熟悉西式枪炮技术的人才,但还欠缺一点火候,想趁着这个机会,谋一个留学。
人家这都开口说了,忠右卫门怎么可能会不答应,江川氏是幕府的铁杆拥趸,让这种人去留学绝对没差的。忠右卫门甚至让江川英龙大胆一点,要是还有什么看得上的青年才俊,就都报上名来。咱们这三十个名额还缺的多呢,尽可以先塞熟悉认识的。
小林圭介!
稍微脑子里面转了一圈,江川英龙就说自己儿子江川英敏有个很要好的小伙伴。这个小林圭介也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在江户学习荷兰医术,如今已经略有所成。
只可惜这人出身普通的医者之家,并非幕府旗本御家人,有苗字也只是得到了“苗字佩刀”的赏赐罢了,并非武士。
想办法帮他弄个绝嗣的御家人家门不就得了,你们江川家在幕府这么大的面子,还办不成这点子事情了?
瞧瞧人家胜海舟,祖父那一代就买成了旗本男谷家的婿养子,到了胜海舟他爹那一代,连御家人胜氏的家门都被他们家给占住了。成功的例子就在眼前,你不会利用啊。
这话立刻提醒了江川英龙,这个小林圭介既然是和他儿子亲善,他也觉得还行的人,那么现在拉一把,将来他儿子也能多个帮手不是。
忠右卫门出得主意也很符合实际,幕府这么多御家人,把自己家的家名卖给富商的不知凡几。很多富商把自己家儿子送去御家人家中担任婿养子,摇身一变,就成了高贵的幕府武士。
如果说要钱的话,不管是五十两还是一百两,咱们就当是帮江川英敏这个“大侄子”铺路呗,这点钱忠右卫门尽有的,完全摸的出。
一听这话,江川英龙连连摆手,表示不用,他自己有积蓄,而且也有门路。总有办法弄个御家人给这个小林圭介干干的。
得了,那就去找吧,还说啥呢。忠右卫门让江川英敏把人找来瞧瞧,一番交谈下来,感觉这个人出身不高,口气却不小。要么是一身的真才实学,要么就是没出社会,没被社会毒打过。
想着既然是江川英龙推的人,忠右卫门便也先登记着,算作预备役,没有更好的人选,就用他完事。
转天江川家也传了消息过来,找到了一个缺儿子的御家人,苗字是大鸟。
大鸟圭介?
靠!
怎么是这么一个货!
第38章 倒也别有新思路
小林圭介那确实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大鸟圭介到曾有过几分耳闻。忠右卫门的历史算不上有多好,顶多也就是个小学生。但这小子在历史上的屁股,那是一辈子都擦不干净了的。
也罢,这厮搞矿山经济啥的还有点本事,权且先留着吧……
反倒是走后门的江川英敏真不错,和他爹一样,是个深通兰学的人才。不仅熟悉旧式封建官僚那那一套,还了解西式枪炮、军队以及部分西医。大概这也算是最早的“和魂洋才”了吧,西洋技艺已经学了不少,这回是真深造了。
忠右卫门有心和江川英敏多聊一会儿,便借着去品川岸边了解工程进度的事儿,拉上也好奇炮台建设情况的江川英敏。
春日正暖,这季节谁坐轿子啊,肯定是骑着马,一路观览江户人情,一路闲聊到品川啊。江川英龙去帮大鸟圭介走门路去了,没有跟两人一道去。毕竟他是老旗本了,在幕府比较吃得开,到处都有关系。
有一说一,历史上高岛秋帆因为阴蓄甲兵、图谋不轨被下狱,一连抓了好几十个人,有相当一部分高岛秋帆的弟子都被勒令切腹了。结果江川英龙因为在幕府面子大,平安落地,根本没有牵连到,甚至还到处奔走,营救高岛秋帆。这种大概才是真的有人脉关系的人,万事都能逢凶化吉。
回到和江川英敏的聊天上来,忠右卫门既然是带他去看炮台的,那聊得自然是大炮。他们江川家现在也正负责给幕府铸造大炮呢,成品暂时还没有出来,不过忠右卫门知道人家不是敷衍塞责的人,肯定会有好大炮出来的。
聊着聊着,江川英敏就感叹了一句,现在的大炮,虽然也有臼炮这种能够曲射的大炮,但是这种大炮往往都比较沉重,也都是使用在进攻要塞和山城上面的。没有那种单兵使用的曲射炮,多有不便。
作为相对了解西方军事技术发展的江川英敏,已经有所感悟,他觉得排队枪毙的年代正在慢慢的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的作战方式。像是散兵或者能快速机动的龙骑兵这一类的兵种应该会在以后越来越重要。
而排成紧密队列的步兵战斗方法,会因为枪械和大炮的发展,而逐渐的淘汰。将来战斗双方的军队,极有可能会变成某种形式的阵地战。
随着会战人数的不断增加,大规模的野外会战会变得细碎化,具体到一小块战场上,可能就会变成一方积极寻找掩体,另外一方被迫攻击有掩体的敌军的情况。
这时候有那种野战大炮当然很好,直接摧枯拉朽,一路大炮射击过去,什么掩体都给你摧毁了也就算完。
可要是没有大炮呢?
须知当下这个年代大炮照旧还是军队中的重器,不要指望什么几十人几百人的,就能够配备好几门大炮,作为火力支援。往往都需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才会配属相应数量的大炮,且一般是集中使用,而不是这边一门,那边一门。
一般一个几十人的步兵小队行动,也就是靠手里的烧火棍。真要遇上面前有堵墙的敌军,基本上就没法突破了,只能干瞪眼。一点儿反制手段都没有,肉身进攻明显也不合算。
你们以为他想到了迫击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