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节
“如何!”
也算是心眼通透的小栗忠顺,看到忠右卫门这样问,便知道忠右卫门许是有什么办法。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无事却登门拜访。原本有些沉郁的脸色,夹杂起两分期待。
“上様有心整军经武,求学于外国,刚太郎正合适。”
“去荷兰嘛!”一听到这个,小栗忠顺立刻反应过来。
“去英国。”忠右卫门一字一顿。
很显然,忠右卫门的话,为处于苦闷中的小栗忠顺指出了一条从未设想过得光明大道。现在幕府衰微,难以镇压国内蠢蠢欲动的外样诸侯,全都是武备松弛,财政崩溃的缘故。
财政崩溃有很多原因,一时间也不是小栗忠顺能够解决的。但是重整武备,却有现成的参考物。能够把隔壁带清都击败的英国军队,一定是整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军队,那么只要幕府能够学习英国的军事技术,然后回国募练新军。
到时一洗幕府颓丧之气,以新军之强(屏蔽)干,镇压诸侯,扫清宇内,还不是易如反掌,手到擒来之事。
“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
身上这个什么劳什子的普请大组在府组头的官儿,干了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一年休息九个月之多,有什么抱负都不能伸张。甚至还要东奔西走,去巡视修缮那些老掉牙的寺院庙宇,宫观神社。
每日里同油漆泥瓦搅在一起,能济得甚事?别看这个职位,保不齐后面有三四五六七八个人在排队等待,可是在小栗忠顺看来,不过是一个拘束他报效幕府的牢笼罢了。
与其困在这个小小的牢笼里面,还不如舍弃这个他爸好容易帮他活动来的官职,去一趟英国,学得富国强兵的道理,回来振作幕府。
你们燕雀继续厮混在泥潭之中,为了两粒秕谷而争斗不休,发出叽叽喳喳难听的吵闹。我这只鸿鹄就要远走高飞啦!
有他这句话就得了,忠右卫门相信只要小栗忠顺自己愿意了,他家里就算再反对,八头牛也不可能把他拉回来。
有小栗忠顺和江川英敏作为领队的留学生团长,再加上胜海舟、大鸟圭介等一批人,幕府的这支初代留学生团队,已然足矣。
把人全部集中到自己家中,向他们宣布了德川家庆首肯的关于派遣三十名德川家臣子弟去往英国留学的命令。随后便引他们去拜见水野忠邦,同时支领幕府给出的两万两黄金的巨额学费生活费。
这里面忠右卫门还稍微夹了一点私心,忠右卫门的侍从天野八郎是德川天领下的庄屋之子。说白了就是村长家的小儿子,有苗字佩刀的权利。忠右卫门和他谈过以后,把他补为自己的家臣。理论上便成了德川家的“旗本八万骑”之一,得到了留学的机会。
天野八郎没有什么不同意的,甚至还感谢忠右卫门的栽培之恩。随后便跟着江川英敏,去往长崎。他们将在那里学习半年的英语,然后待语言基本学成,便出发去往英国,由荷兰政府代为仲介,进入英国的大学以及军校之中。
小小的三十人留学团,是忠右卫门一个一个从两万三千家德川家臣中挑选出来的,或许待他们回国之后,就能成为咱们的助力,协助忠右卫门,让风雨飘摇的德川幕府多喘一口气。
第53章 天守完工议加封
江户城天守完工了,前前后后真的是用了整三年,才完全建好。水野忠邦也用大名助役的义务,拿捏了天下间的大名三年。
现在拿捏诸侯的大招没了,幕府的那张千疮百孔的虎皮也没了,水野忠邦虽然还掌握幕政,可是这声势,在高崎诬告一案中,也委实是遭到重挫。
不过这和忠右卫门有什么关系呢,忠右卫门又不是老中咯。水野忠邦只要不犯什么大过失,这老中有的干呢。谁叫人家和德川家庆情比金坚,名为师徒,实则知交。换个什么别的上来,还未必有水野忠邦裱糊的本事呢。甚至有可能,人家根本就不想裱糊。
你们裱糊你们的,我忠右卫门要受赏了!
为啥?因为岛津氏的一百万赞助是我拉来的!就这么简单,而且这是德川家庆当年亲口答应我的!
德川家庆虽然不是什么九五之尊的皇帝,可在日本国,他身为堂堂的幕府征夷大将军,那说出去的话,也是一口唾沫一颗钉。但凡是他开了金口,尤其是还是日本这种上下级关系秩序比较严厉的地方,那就没别的话说,一定是说到做到的。
举个例子,赤穗义士事件想必大伙儿多少有个了解吧。作为江户时代有名的复仇事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可以说一说,他在浅野长矩砍伤吉良义央的半天之后,就判定浅野长矩有罪,命令浅野长矩切腹自尽,赤穗藩改易。
事情处置的非常非常快,实际上都没有进行什么合适的调查就裁决了。浅野长矩当殿砍人肯定是大错特错的,但直接改易加切腹,也确实处罚的过于严厉了。
幕府左右的从人,纷纷和德川纲吉进言,加上浅野氏宗家乃是广岛四十三万石的大大名,需要给予面子。最后纲吉也有了几分悔意,大约是要让赤穗藩再兴。
可后面赤穗义士直接攻杀吉良义央,名声大振,反倒让事情被彻底推到舆论巅峰上面,对于自首的赤穗义士,应该怎么处置就成了当务之急。
放,是绝对不能放的!
因为他们在江户城下,约等于当着纲吉的面杀人,这要是不处置他们,纲吉的面子往哪儿放?而且宽恕了他们,不就等于是纲吉承认自己当初判决浅野长矩切腹是错误的嘛。将军殿下怎么会有错,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所以最后赤穗义士一律被判切腹,既宣示的幕府的权威,硬扛着也要说德川纲吉永远正确。同时也使得赤穗义士死于最光辉灿烂的时候,绝对不可能会因为未来做了什么坏事,而败坏了名声。
强行解释为两全其美……
反正说到底,将军的承诺,只要是公开说的,那就一定会兑现。可忠右卫门这时候已经是千石知行实封了,当初答应的千石知行,这会子已经有了,那该怎么办呢?
开这么大一个幕府,说好的一百万催到,天守建好,就加封的承诺,应该不会有什么波折吧!
真要说有什么波折的话,不论是安土桃山时代,还是江户时代,都有个不算成文的规矩。咱们这里单独以幕府为例子讲一讲,幕府知行低于二百石的武士,一般称之为御家人,这是大伙儿都知道的。
假设你是一个七十俵年俸的御家人,那么你这一份家业,其实并不是知行,只是领取切米,说白了就是领的死工资,知行才是整个德川幕府的股份。
但是等到你不断地立功,你的的工资逐渐增加到二百五十俵以上后,这是一道非常关键的门槛。再立功,你就可以改为授予知行。因为你的俸禄已经超过了正常知行二百石武士所能领取的年俸,身份上也能从打工仔变为股东。
五公五民,二百石知行可以领取一百石大米,也就是二百俵大米多一点。但这里我们不去考虑关东、关西、九州和陆奥度量衡的差别。反正一百石基本等于二百俵左右的大米,有人说二百二,有人说二百三,有人说二百五,可能都是正确的,不去争论。
一旦达到了二百石旗本武士的这个级别,以前你立了功,给你年俸增加二十俵米或者三十俵米的赏赐就不能用了。
如果要加封,就必须二百起跳,和你原本拥有的知行一样的多。等你五百的时候,就必须加封五百以上。以此类推,忠右卫门现在一千,就必须加封一千以上。
否则就有有功不赏,或者大功薄赏的意思在里面!
眼下忠右卫门要是赏赐,那就起码是一路飞窜至两千石的概念,在幕府里面都算一件大事啦。毕竟幕府天领四百万,两千石就是万分之五之股份啊。更是整个幕府旗本武士中,排名前五百的存在。
稍微抑制了一下心情,忠右卫门也不主动去向德川家庆或者水野忠邦暗示这个事情,毕竟要是火急火燎的上去提,会让人家觉得咱们太功利。想来他们不会忘记这种大事的,前不久岛津氏的尾款十万交割给幕府的时候,水野忠邦还说不会忘记忠右卫门的功劳呢。
是啊,全幕府二百年,忠右卫门是唯一一个能帮幕府拉来一百万赞助的武士啊!
不过人嘛,就是口是心非的东西。忠右卫门虽然嘴上从来不提这个事,可是现在每天都勤劳的很,就算表奥没有任务工作,也必定赶去上一趟班。呆两三个小时,最好是能和水野忠邦打一个照面,请一个安。然后才往海岸边去,坐船巡视一下工地什么的。
就这么晃了十多天,水野忠邦也不知道是才想起来,还是为了准备别的什么,终于召见忠右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