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节
有心人的囤积居奇,以及实际发生的旱情,最终使得江户出现了“粮荒”!
时下的农民,基本上是种一季粮,然后有下一季的口粮。循环交替,几乎没有什么积蓄。而城市里的百姓,家里基本上也就只有十天半月的粮食,甚至是无隔夜之粮。今天打工挣了钱,吃一顿外卖,明天接着去打工。
灾荒的消息在短时间之内迅速爆发开来,此前两月只在部分人中流传的消息,快速的泄露了出去,江户的百姓开始抢购粮食。
首先就是粮价开始一天一个价,其次就是米商开始捂盘惜售,囤积居奇!
城外的旱情一日苦甚一日,城内的粮价一日高过一日,民情汹汹,市面混乱了起来。德川家庆和大冈忠固等人大呼庆幸,还好听了忠右卫门的话,算上围米仓内还在的三十多万石老陈米,以及花钱买的十几万石米,幕府大约手握五十万石米,理论上完全可以供应江户百姓吃到明年开春,甚至可能还有余力支援一下外地。
既然开始旱灾了,而且市面上的米商都不肯卖米了,幕府把价格涨那么一两倍销售,那就是大大的善政啊!
可忠右卫门却暗暗担忧,现在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百姓求购大米的时间来的太早,起码比预估的时间要早两个月。正常情况下,如果不仔细打听,一辈子就在自家村里或者那条街上生活的人,是不怎么会了解到外部的消息的。
旱灾的情况,正常要到秋后彻底绝收,才会大范围的传播开来,夏天的时候顶多大家就是猜测,甚至只觉得今年夏天热。
另一个则是此前没有考虑到,现在才想起来的。这个米平价发售,极有可能会被人钻了空子,有的是黑心的货,会过来抢购平价米,然后再囤积起来,等到冬天江户无米之后,再行销售。
在钱的面前,完全不需要考虑什么人性。这种事情古往今来出现的太多了,数都数不清。而且一时间还没有办法处置,原因也很简单。
幕府不掌户籍!
江户本身那些町人也就是有户口的百姓的户籍掌管在江户的僧官寺院手中,幕府一纸公文就能调来,可是数十万没有户籍的浮浪小民,不仅幕府没有他们的户籍,寺院也没有。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现实的情况,你就是想要按户口来分配粮食,也难以迅速做到。几十万浮浪小民,分布在庞大的江户城下町。就算是在后世里,如果不是人人踊跃配合登记,也需要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忙活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才能梳理完毕。
眼下的样子,呵呵,保不齐半年你都统计不完!
那么依靠户口登记售粮,就根本不能实现。至于每天只发售定额的粮食,更不可行了,你们觉得是有钱有势的人能先买到,还是平头老百姓能先买到?
老百姓买不到粮食,还是会闹将起来,且会饿死很多人。到时候别提前准备一场,却约等于什么都没准备。
把这顾虑和老中们一说,众人默然。现在的情况是米商开始囤积惜售,每天只卖出很少的粮食,百姓已经出现乏粮的情况。亟需幕府出面,开始配售平价的粮食。
但是幕府这边一旦开始销售粮食,如果不能够敞开供应,就绝对没有办法把米价打下去,也没有办法把民心给稳定住。可是敞开供应?五十万石大米当然很多很多,堆在一起比山还要高,却也顶不住江户百姓和有心人的抢购。
怎么办?
松平齐宣稍微想了想,开口就是办粥厂。忠右卫门当年不就在江户城下办了好两个月粥厂嘛,前后安置赈济了二十多万人。
忠右卫门听了直摇头,上次那是人力不要钱,柴火不要钱,除了大米以外,没有任何经济成本。而且当年江户只是有一部分街町被火,整个江户的生产生活经营秩序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混乱,想要办什么都很方便。
如今这一回则大为不同,首先是受灾的人数可能会爆炸式的增长,一旦听说幕府施粥,左近农村的百姓必定会蜂拥而来。到时候需要救助超过百万人口,即使有江户町奉行所的协助,忠右卫门也不相信自己能够组织起这么大规模的赈济。
其次就是这么多灾民难以管理,都是浇了油的干草,随便什么人丢一个火星进去,便会爆燃。乱事一起,江户城可能都会被波及。
“先想办法,疏散城下百姓?”忠右卫门有些无奈。
第79章 善财难舍滨松斥
忠右卫门的话说出口,大冈忠固直接就否了。他治国理政的功夫虽然未必如何高,可是揣摩人心,世故人情什么的,却拿捏了三十多年,通晓熟悉。
百姓饿的受不了,自行离开江户,逃到山林去,吃树叶挖草根,他们可能一时间还不会觉得有什么。可你要是疏散他们,他们会怎么想?
那必然是心中怨恨非常,觉得幕府是在甩包袱,把他们驱赶出了生存机会更大的江户城,让他们自生自灭去。
到时候别人没有疏散掉,直接把浮浪小民给逼反了!
嗐!大冈忠固说的一点没错,是咱们想的太简单了。一件事就算是那人本来就要做的,如果有人命令或者要求他那么做,那种逆反心理,很好理解的哇。
既然不能由幕府出面,强行疏散,那么该如何处置这城下的数十万浮浪小民呢?官厅内一时间又陷入了沉默,要是有办法,他们早就有了。可现在不就是没有嘛。
“要不请滨松侯入内会商?”松平齐宣望着一筹莫展的众人,小声的提议了一番。
英米鬼畜打过来,请水野忠邦来主持也就罢了,毕竟他有经验,也有足够的威望带兵。可现在不过是小小的赈灾而已,又要劳动这尊大神?
按理说幕府诸位老中是不太乐意的,可惜幕府的中枢实在没有一个主心骨,同时这中枢也烂的千疮百孔,随便发生点什么事,就是一场大病。所以稍微出点事,就想念水野忠邦这个裱糊匠,起码他在任的时候,裱糊的还不错。
“也罢,请滨松侯来吧。”大冈忠固就是这么一路不争,最后成了老中首座的。
有他这句话,众人心中松了一口气,或许见多识广,侍奉两朝的老宰相水野忠邦能有点办法呢。就算没有办法,起码也说明我们在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都去求人了,我很努力的在奉公呢。
大家都在混啊……
灾荒临头还是混……
得了,那就请吧,水野忠邦是一尊大神,他登城一般就是来见见德川家庆的。现在要请他来,还得和德川家庆提前报备一声。
转天水野忠邦慢悠悠的先去了中奥,和德川家庆喝了茶,闲聊了一会子,这才有空退出来,和一众老中们开会。
他来了,当然是他坐第一座。松平齐宣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整体情况,幕府现在并不是没有供应江户老百姓吃的米,纯粹就是局面迅速的出现了失控,幕府将大米投入市场的话,害不害的暂且不说,利肯定没有。
“围米仓见在多少?”水野忠邦其实是很享受发号施令的快感的,又坐上这个主座,没有一点子不适应。
“见在五十二万有奇。”永井尚志报了一个数字,这应该是实数。
都是明白人,也没人追究你为什么平均一年就被鼠咬虫蛀掉好几万石大米的事情,但现在幕府要用了,你还敢伸手或者隐瞒的话,幕府是真的要杀人的。
“倒也不少……”听到这个数字,水野忠邦还算满意。
“若说……”大冈忠固准备倒一倒苦水,说明一下他自己的艰难。
不曾想水野忠邦却让他不要说了,伸出手往下浮空压了压,然后扫视了一眼在座的诸位老中大臣,全然是打量一般。
“论理说,我一个老东西是不应该对幕政指手画脚的,但既然你们请我来,那这事就得好生办,不教江户生了乱。”水野忠邦似乎是定了一个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