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节
德川家庆眼见着之前孝明天皇下旨让他修建学习院,教育公卿子弟。他这边好容易也弄起来一个有几分成效的学校,那当然不能用天皇的年号做学校的名字。嗷,我出钱建的学校,最后用你的元号来取名,那必不可能。
二来嘛就很简单了,德川家庆最近很欣赏忠右卫门,而忠右卫门的苗字就是江户川。江户川办江户大学,那将来说出去,也是一桩不可多得的美谈。所以德川家庆也乐意成全一下忠右卫门这个校长,和学校去凑一对。
上层怎么想,忠右卫门是不在意的,反正有个正式的名字就好。定下了名字,忠右卫门就可以去幕府给学校要预算了。趁着水野忠邦、大冈忠固这帮还算开明的人都在,把学校预算先给编列进幕府的开支之中,成为常例。
说到开支,暂时是每个月拨黄金四百两,另外还有一个麦克唐纳的开销,是幕府另外比照一名一千石旗本的开支编列了,不算在学校的支出内。
一个月四百两,一年四千八百两,也是一笔很大的款子了。按理说应该忠右卫门自己亲自照管的,可咱们的事情真是不少,传习队那边也相当的紧要。
而且忠右卫门也想多培养一下学校里面的学生,所以专门召开了第一届江户大学学生大会。让学生们自己推举出五名代表,由这五人管理学校的财政支出,当然也受全体同学的监督,账目每个月都要公示。学代每年一选,可以连选连任,毕业自动退出。
最后这玩意儿会发展成什么样,忠右卫门也猜不透,鼓励一下大学里面自由之精神、文明之思想,未来或许能有点用吧。
除了江户大学以外,听了锅岛直正的讲述,有所启发的松平齐宣又向德川家庆上奏。表示现在新军没有足够的合格军官,从训练优秀的士兵中拔擢军官固然也很好,可是现在军队少,他们几个人管的过来,未来军队多了呢?
除开选拔优秀的旗本御家人,把他们送去英国军校外,幕府这边也不能懈怠下来。直接培养中低级军官似乎还不现实,但是也可以预备起来。
怎么预备呢?
筹办步兵传习所,分为小学部和中学部,小学部招收八到十二岁的旗本御家人子弟,教授他们忠于将军的思想,培养他们坚毅的品格,锻炼他们勇敢的气质。在小学校里面摔打了那么四五年,最小的孩子也能够十三四岁了吧。
就很方便往江户大学里面塞,学上两年英语,正好打发去英国留学,直接对接,一点子问题也没有。
中学部则是等留英的那些军校生归来之后,幕府自己着手培养中级军官,那是后话了,暂且按下不提。先把小学部给办起来,保证幕府新军的军官,能够按梯次培养起来,不停地轮替交换,保持活力和新鲜。
见自己的弟弟已经会举一反三了,德川家庆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打击松平齐宣的积极性。不仅直接答应了开办步兵传习所的请求,还直接从自己的内帑中拨出三千两给松平齐宣使劲造。
有个做将军的哥哥就是这么好,只要计划像模像样,立刻就能得到审批通过加拨款。
趁着现在传习队已经有了几分成色,选了十来个老实可靠,忠心耿耿的兵,松平齐宣就硬把步兵传习所给办起来了。反正都是教孩子,不急着教什么战技枪术,那些士兵教官勉强也能胜任。
因缘际会,文武两所学校,就这样创办了出来。或许对幕府而言,他们来的太晚,可是终究幕府也踏出了这一步。只要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结果总不会比什么都不做更坏吧。
第3章 留英求学在伦敦
英国,伦敦。
即使是伦敦东区最贫困的工人,只要一想起英国的工业和财富,也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恩,胸膛挺没挺起不知道,反正肺癌是挺多的。初来伦敦的幕府遣英留学团,就这么突然闯入这座号称全世界最繁荣也是最伟大的工业和金融中心,充满了震撼。
除开恼人的浓雾以外,其他的一切都令人感到新奇。泰晤士河上面往来竞渡的大小蒸汽火轮船,保卫着加莱海峡的皇家海军舰队,象征着第一次工业革命无双伟业的高大烟囱,以及轰鸣着呼啸过大道的蒸汽机车。
一切的一切都让小栗忠顺、胜海舟等人深感大英帝国此时的强大!
有赖于荷兰驻英国大使的推荐,幕府这群梳着奇怪发辫,穿着打掛,腰配长刀的年轻学生,开始设法进入英国的各处学校,并努力学习。
当然啦,入乡随俗之下,这些人都将自己的佩刀收了起来。伦敦大街上的警察可不是好惹的,警棍打下来的时候绝对不讲任何道理。
这群日本人的到来,当然也成为了伦敦当地的一个大新闻。德川幕府作为一个闭关锁国的政府,外界对他的了解仅仅是从荷兰获得只言片语。现在不声不响的,就这样突然派遣了留学生团,怎么能不引起注意呢。
此时的英国外相便是之前提过的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Henry John Temple Palmerston,1784~1865)。他早先得到了远在香港的港督文咸的消息,得知看似封闭的德川幕府居然已经委托荷兰向英国派遣了留学生。
为了带英帝国在东亚的利益,以及进一步可能的行动,最好对这一批留学生妥善照顾。能够把他们全部改造成为“精神带英人”,那就最好不过了。
除开一般的学校可以让他们就读以外,应该允许他们进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GreenWich College),以及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Sandhurst)。
供他们学习带英帝国那举世无双的军事科技以及先进战术,从而令他们更进一步的感受到带英帝国的强大。
而且这些留学生学习了英国的一切之后,回到日本,必定会协助幕府展开近代化军事和工业改革,到时候英国的科技文化,以及典章制度等,都将由他们作为中介,在日本大大的传播。
等将来带英打进日本国,日本就有现成的“精英”带路人,扶持傀儡,建设殖民地政府,那就都能收获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的最后,这帮人统共才三十多号人,根本花不了几个钱。希望英国内阁或者议会,直接拨款资助他们学习,进一步获得他们的敬仰和喜爱。
反正对于带英帝国而言,三十来个大学生的开销,那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既能获得三十多个“精英”,又能为未来的行动铺路,何乐而不为呢?
帕麦斯顿之前也从报纸上看到了日本留学生的消息,其实他当时就有些想法,但是他的主要精力都在遏制沙俄在东欧、黑海、中亚地区的扩张,以及英国在清国经济利益的掠夺与加强上面。日本只是一个小国,一时间还真没什么思路。
在东亚干了许久,算是亚洲通的文咸的建议,得到了帕麦斯顿的认可。花点小钱,为未来做打算,这是很合算的生意。带英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比较乐意撒币的。只要你有利用价值,带英撒起币来,那真是一点儿不手软。
于是原本还有些求学无门的遣英留学团,在帕麦斯顿的支援之下,得以各自进入大学,并获得了去往重要工业机构参观的机会。举凡造船、矿山、冶金、化学等部门,都是时下世界第一流之所在,无不令人钦羡。
作为留学生团的团长,小栗忠顺也被引见到帕麦斯顿的面前。荷兰方面派出了一名曾在东亚供职的领事,作为引荐人。
“拜见帕麦斯顿大人!”小栗忠顺换上了吴服,头戴乌帽子,腰配太刀,尽量使得自己庄重一些。
帕麦斯顿没有立刻回答小栗忠顺,他先上下打量了一番,年轻的小栗忠顺眉目不过平常,但是气质尚可,重点是英语的口语还行。虽然之前是和野鸡英语教师学的,可是在前往英国的轮船上,他们又不断地和英国的乘客交流纠正。
虽然未必符合英国贵族们的腔调,可也不同那些蹩脚的土音英语那般晦涩难听。光是这一点,就令帕麦斯顿有些喜欢。愿意主动学习英国语言的,就有可能被拉拢成为“精英”。
“你好。”帕麦斯顿坐在椅子上,向小栗忠顺点头问好。
说来在英剧《是,大臣》中,阿诺德还在首相身边担任秘书时,见到身为行政大臣的哈克,那都不过是点头问好罢了。带英封建礼仪的这一套东西,其实也是根深蒂固的。作为全国最有权势的男人,区区大臣算得了什么呢。
“来之前在下已经听卢卡斯先生介绍过,是大人您免除了我们所有人的学费,还推荐我们入学,十分感谢。”小栗忠顺这人办事分明的,我对英国人啥看法那不管,现在这个英国人帮了我们一把,那就得谢谢人家。
“不过是小事而已,听说你在日本,担任着国王的建设大臣?”帕麦斯顿从荷兰人手里拿到了学生资料,发现小栗忠顺居然是日本的大身旗本,很是感兴趣。
荷兰人大概是翻译成了国王身边的佩剑贵族,然后小栗忠顺之前不是还担任建设全国重要建筑的普请组长嘛,理论上确实是德川家庆修筑和维护各类建筑的大臣。
“是的,在下的家族代代侍奉将军,也曾出任过佐渡奉行和勘定奉行。”一旁的荷兰领事解释了一下,一个约等于地方的高官,一个约等于财政部长。
果然是个贵族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