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节
“忠右卫门尚未下值?”德川家庆到你家,还不是他想去哪儿去哪儿,怎么可能有人能拦住。
“夫君想来尚在军营。”阿兰已经紧张的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那余便在此等他。”这个答案真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天底下除了水野忠邦以外,居然还有能让德川家庆等待的人。
阿兰连忙吩咐送茶送点心,还立刻派人去一升庵,保不齐德川家庆饿了要吃啥,现在买材料根本来不急了,只能找这种料亭,才可能有适合料理的各种东西。事发突然,也不存在什么投毒的风险。
“哇哇哇哇……”德川家庆坐下,拾丸很适时的哭了,孩子小,两个小时就饿。
阿兰连忙出去喂奶,家里倒是请了老保姆,可是这母乳喂养不是更好嘛。而且阿兰也不放心孩子交给别人喂。
“且把孩子抱来,容余见一见。”德川家庆听孩子哭声止住了,吩咐道。
没多久阿兰喂完奶,孩子便也抱了过来,虽然才不过百日,这孩子蹿的可快,原本也就比小臂长些,四十多厘米。这会子已经能和整个手臂比长短了,往六十厘米上面奔。
拾丸被交到德川家庆的怀中,孩子也不怕生,小手伸啊伸的,约略是才吃了奶,眼睛欲睁未睁。德川家庆看这个孩子,那真是喜欢的不得了,这就是自己这辈子第一个孙子。
他下意识的便伸手去摸拾丸的脸,拾丸乱伸的小手终于捉到个东西,一把攥住德川家庆伸上来的手指。那小手还怪有力气的,德川家庆都能感觉到。
“哈哈哈哈哈哈,忠右卫门生了个好儿子啊。”今儿真高兴呀今儿真高兴,眼前的小孙子居然这般健康。
“孩子叫什么名字?”
“因这是八月初十日生人,所以便叫拾丸。”阿兰如实回答。
“你又唤何名,出身哪里?”德川家庆点点头,贱名好养活,孩子起名要么就是好寓意,要么就是便宜名字,都有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意思在里面。
“臣出身御家人安田氏,家禄一百五十俵。”
“忠右卫门知行两千四百石,你家门第怎这般低?”德川家庆不是贬低的意思,纯粹是疑惑。
“不行,太低了,来人。令(增山)对马守给安田家新知二百,不,新知五百石,擢为御徒目付。”
阿兰刚想解释,就听到德川家庆把自己娘家从御家人突然提拔到五百石旗本,真是大喜过望,喜得不知道该如何说话了。
“上様洪恩,上様洪恩。”
“你辛苦了……”德川家庆才不管安田家是什么东西呢,他只管眼前的阿兰给他生了大孙子。
说完这句不着头脑的话,德川家庆完全不顾及其他人的目光,就这么抱着拾丸在屋内溜起弯来。那场面别提有多和谐了,隔代亲的嘛,爷爷爱孙子,便是如此。
这边厢含饴弄孙,那边厢传忠右卫门赶快回家的侍从,也终于找到了在兵营内的忠右卫门。说是德川家庆突然驾临江户川家,让他赶紧回家接驾。天下的事情真是看不明白了,一个区区的两千四百石旗本,居然能够让将军在家等着。
闻听消息的忠右卫门拍马就往家里冲,前面领路的是德川家庆的骑从,谁敢阻拦,在街上撞了人都根本不管的。
等赶到家中,前院后院,大门侧门,站满了卫士,附近各家也都在张望。忠右卫门下马先是在原地整理了一下仪容,然后也顾不上换袜子,便急忙去拜见德川家庆。
进入书房,却瞧见德川家庆抱着拾丸,在那里自得其乐,孩子在他怀里睡得很香,德川家庆则静静的看着怀里的孩子,那微笑慈祥的样子,好似从未见过。
“拜见将军様!”忠右卫门恭敬的行礼跪拜。
“嘘……”德川家庆挥挥手,让忠右卫门自己起来。
他怀里的孩子睡得正香,差点被忠右卫门这一叫给吵醒。忠右卫门被这“嘘”的一声给弄愣住了,这是我儿子,又不是你儿子,你那么上心着干嘛。
忠右卫门回来了,德川家庆还有事,只能恋恋不舍的把孩子交给阿兰,那不舍得样子,不知道的人真的以为这个孩子是德川家庆的老来子呢。
第20章 君臣好似父子谈
德川家庆自然是要在忠右卫门家里吃晚饭的,对于臣子而言,这是“盛宠”!
忠右卫门当然欢迎,不就吃顿饭的事嘛,就算吃掉几百两上千两,也是小事。重点在于你咋不提前说呢?提前说咱也好去借厨子,买材料,然后请几位陪客一道来啊。
这临时上门,家里能有啥?都是些家常饭菜,连个好一点的点心都没有,拿出来招待德川家庆就太失礼了。
只不过德川家庆的心思根本不在吃饭上面,有啥吃啥,他现在来的目的只有忠右卫门和刚刚出生没多久的拾丸而已。
“前头从主膳(大冈忠固任从五位主膳正)家里出来,想着你家近,便过来瞧瞧。”德川家庆只留下忠右卫门,命赶来的阿部正外等人都在外面侍立,给他和忠右卫门以单独的空间。
“殿下驾临寒舍,是臣的福分。”忠右卫门一听原来是随便过来看看,长舒了一口气,没事最好。
估摸着是大冈忠固病了,他们家里肯定也不方便招待德川家庆。正好咱们家近,咱最近也“简在帝心”,就过来瞧瞧。
“你这宅子选的好,前头我抱着拾丸瞧过了。”
“此处还是前代相良侯的旧宅,用料扎实,臣只略作修缮。”
“孩子怎么不多请几个保姆?”
“内子要强,想着亲自养育好些。再者臣不过是一介旗本,哪里须得多大排场。”
一来一回的,仿佛不是什么君臣对谈,只是一个老父亲在询问刚从大学回来,还稍微有点子“陌生”,本来交流也少的儿子。
“也好,母亲总是更上心的。这便是你的书房?最近在读什么书?”
“唔,是禁书……”忠右卫门稍微迟疑了一下,但是咱也知道的,德川家庆算是个比较宽容的人,但前提是你得对他的胃口。
“禁书?”
“前代白河宰相封禁林子平之《海国兵谈》。”
“林子平?到是有所耳闻。书中说了什么?怎滴就成了禁书?”作为宽政三奇人之一的林子平,德川家庆知道,其他的就完全不懂了。
忠右卫门于是从一侧的书桌上面把书取过来,准备简单的和德川家庆说一说。《海国兵谈》是幕末海防论毋庸置疑的起点,书中极力渲染俄国南下威胁,主张充实虾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