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41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7节

根据助六和胜海舟,同英法等国的会商,为了方便日外诸国的金融贸易交易,以及参考了日本本身的货币情况之后。幕府接受了额尔金伯爵的建议,正式将日本的一两金同英国的一英镑完全挂钩。
幕府将在明年,开始全面的货币改铸,保证日本的金小判一两含金量同一英镑相同,以后英镑同金小判可以直接贸易结算。
此次的六百万英镑,其中有一百万以黄金的形式,交割给日本,作为日本进行货币重铸的准备金。这一百万是不容许使用的,在改铸完成以后,就直接储存在新设的监管委员会内。
同时此举也保证在贷款全数交割给幕府之后,前几年的利息给付不会出现问题。就算横滨海关的收入难以支应,也能有足够的钱款支应。
而这笔六百万英镑的贷款,英国出三百万,法国出两百万,德意志关税同盟出五十万,美国也出五十万。
由双方都认可且全欧洲都十分信任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转兑,分两次或者三次转入幕府设置在阿姆斯特丹银行的账户,后续的使用只要是幕府合理的开销,都能够从这里面进行支应。
这笔钱没有什么手续费之类的东西了,是带英要幕府出炮灰的军援,还得扩充在日的居留区,附加的条件在后世看来,完全就是在出卖国家主权。也就是井伊直弼不太懂,忠右卫门又急于做带英的狗,才胆大包天的借这种钱。
于是《日英横滨居留区拓展专条》,以及《日法友好通商协定》、《日德友好通商协定》就这么哗哗哗的一路签了过去。
换在后世里,光是这么一个拓展专条,就足够把忠右卫门的皮给剥了,吊到路灯上面,骂臭祖宗十八代。也就是现在有个井伊直弼挡在前面,到处游说,说明这六百万对维持幕府,加强军备的重要性。
嗐,总归最后都是签了,也不去多谈这个。
借款合同交老中御前会议讨论通过,德川家定钤印,便算翻篇,剩下的就是整顿军队的事了。额尔金指名就要天野八郎和胜海舟带领幕府军随从,没别的理由,其他幕府的军官,跟带英未必配合的来。
天野八郎和胜海舟是带英的军校一手教出来的学生,英军的一切军事条例都很清楚,完全知道怎么配合英军。
然而这两位老兄都只是小小的旗本,根本无法统帅一千名传习队。最后幕府就将江川英敏定为主帅,以两人副之,才算让额尔金满意。毕竟江川英敏和美国人有深仇大恨,可是和带英的关系还是可以的,他也是带英的海军技术留学生嘛。
士兵很快就调遣完全,英军赠送给幕府的那条一千二百吨蒸汽明轮风帆战舰,暂时幕府也没有足够的海员会开,于是继续由英国人主持、但是胜海舟跟船学习,同时也安排横滨海军操练所的学员一道。
幕府为其取名“春日丸”,和春日大社没有什么关系,纯粹就是觉得这船是英国女王春末送来的,所以就叫这个名字了。而且这个名字也算好听啊,很符合此时的习惯。
已经开了半年多的飞云丸,现在幕府这边基本能够全面接手了,暂时成为幕府军的旗舰,江川英敏驻节其上。
另外就是从荷兰购入的两条蒸汽轮船,以及这回英国人送的蒸汽商船,这回全部参战。荷兰人的两条商船,商船学校的学员都开了半年了,完全熟练,没有问题。英国人送的那条四百吨商船,船员到是足够的,就是不熟悉船况。
思来想去,英国和幕府的船员一半一半,人数臃肿一点无所谓,保证船和人都没事才重要。对了,商船学校就是胜海舟这个英国海军留学生和约翰万次郎这个美国漂流回来的人一道建立的,英语也是必修课之一。
起码船上常用的几百个英语单词都是教过得,双方的交流不至于出问题。这一回正好就当是商船学校学员的是一次大规模实习好了,跟在英法联军的后面,运送幕府的兵员和数量庞大的联军补给品。
随同出战的配置至此也完全调整完毕,所有的开销都是英国人给,根本不需要幕府多操心。在遏制沙俄这件事情上,带英还是很积极的。
两条战舰,一条有武装的商船,两条普通商船。传习队士兵一千人,横滨海军学员以及商船学院二百余人,并带着雇佣的一百多名劳力,便成为了幕府军对俄作战的全部人马。
作为一个刚融入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国家,忠右卫门还委托英国向沙俄送去了宣战文书,也不知道沙皇尼古拉一世收到这份文书时,会是个什么表情。
或许在他想来,日本一个弹丸小国,是怎么敢像英法这样的顶级列强一样,过来撸沙皇俄国的虎须的。
七月中旬,英国皇家海军的香港中队也终于整兵赶到横滨。由英法日三国组成的勘察加远征军至此全部到位。
毫无意外的,联军的统帅自然是带英帝国的额尔金伯爵,实际指挥英军的是普莱斯少将,指挥法军的则是之前见过面,还代表拿破仑三世和幕府签订条约的德·布安特少将。
考虑到在攻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之后,第一年是没有办法在当地获得太多的补给的,英国人也怕留守当地的幕府军被活活饿死或者是冻死在勘察加半岛。
于是额尔金伯爵为了自己打击沙俄的重要功勋,为幕府军全员配置大量的皮袄棉衣,还购入了许多伤寒药,连日本人喜爱非常的清酒,都成桶购入,就是为了保证幕府军能够在勘察加安心留守。
今年能守住,明面开始种土豆捕鱼之后,就一切好说了。
第25章 勘察加城戒备严
将视角转移到数千公里之外的勘察加半岛,作为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的总督,同时还兼任鄂霍次克海区舰队司令的扎沃伊科少将,在五月时就奇迹般的得到了英法两国在三月份已经对沙俄宣战的消息。
六月十四日,扎沃伊科从夏威夷过来的捕鲸水手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详细消息,英法等国的军队,此时已经赶到亚洲,想来用不了多久,就会前来攻击彼得巴甫洛夫斯克。
彼时全城的守备部队只有区区的一百二十五人,这点人马,别说守城了,就是对英法联军进行一场小的伏击都很难。
不过他运气很好,之前在日本外交失败,被驱逐出境的沙俄船队,其中的旗舰阿芙乐尔号匆匆赶到,并加入了城市的守备。这就使得城内获得了四十四门大炮,以及三百水兵的支援。
扎沃伊科的好运并没有立刻用完,当他准备在城外的海岬上设置炮台时,接连的有各种各样的好消息送到。
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坚守本城的命令随同“德维娜”号武装运输船赶到,不仅送来了穆拉维约夫的手令,还送来了西伯利亚边防营一整个营的士兵,总数三百五十人,另外还有两门臼炮以及十四门30磅炮。
在得知扎沃伊科正在抢修炮台,加固岸防之后,德维娜号上的水兵六十五人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的城防建设之中,并将船上的十门18磅炮拆卸了一部分下来,加强岸防火炮的火力。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扎沃伊科凭借地形,便先后建立起了六座炮台。同时还在陆上修筑了一座小小的营垒,截断英法联军自陆路登陆,然后翻越山岭进攻城市的通路,保证自己不至于在炮台上打着仗,后路老家被抄了。
至此,整个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城,拥有了914名士兵(41名军官、825名步兵和水兵、18名武装哥萨克骑兵、30名勘察加人神枪手),以及61门火炮,其中22门在阿芙乐尔号上,5门在德维娜号上,岸上炮台则配备有34门大炮。
唯一令扎沃伊科担忧的是弹药数量稀少,稀少到什么程度呢,岸上炮台的大炮,每一门只有三十七发备弹,而海上的两条军舰,每一门大炮也不过就六十发弹药罢了。
这点子弹药,恐怕只能和英法联军打一个来回而已。要是不能够快速击退英法联军,一旦弹药耗尽,则所有的岸防都将化为虚无,英法联军的士兵可以大大咧咧的登陆,进而占领城市。
思来想去,扎沃伊科连忙向穆拉维约夫继续求援,就算士兵已经不能够补充了,沙俄在远东能抽出这几乎一千人的大军真的很不错了,可是弹药什么的,总能够再补充一点吧。弹药又不是人,人需要十八年才能长得又长又大,送来当兵。
你这弹药,就算从欧洲派一条双桅帆船,开上一年,几万发不也就送来了嘛。再者说了,沙俄在远东又不是不能制造弹药,只是不如在圣彼得堡或者莫斯科那里方便罢了。
港内的一条三桅帆船“奥利乌查”号,带着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的求援信,飞速离开。谁都知道,这英法联军随时都有可能出现。
……
原本是要担任幕府军传习队军官教练团的三百多英军这把也跟着一道出征了,英军在远东调集点人马不是那么容易的,三百多人一个满营,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怎么舍得就丢在横滨不用呢。
到是让松平齐宣骂了几句,这新兵前前后后又招募过来了七八千,体能耐力训练什么的,幕府这边已经基本做完了,就等英国军官团来操练了,结果这帮人说打完了勘察加再回来操练,等我两月。
这事说得……
可是英国大爷只是通知幕府,不是和幕府商量,你在家里骂街有什么用的咯,额尔金他又听不见的咯。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