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节
“咱们彦根侯,真是运筹策帷幄之中啊,居然早就算定。”忠右卫门笑着坐到了井伊直弼的面前。
“早晨上值,就听到日本桥边有那蒸汽机车鸣笛。想来不是今日办妥,就是明日办妥。”井伊直弼把一份公文合上,也朝忠右卫门笑了笑。
“英国那边,说定七日后全段通行,至此江户至横滨,不过一小时而已咯。”忠右卫门准备马上把这个消息告知德川家定。
“知道了,到时须得张扬些布置,多教几人知晓。”
“省得省得。”
报给德川家定以后,德川家定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表示如果要举办通车典礼的话,井伊直弼和忠右卫门代表他出席就是了。他不大乐意抛头露面的,只想在江户城好好地陪老婆孩子,然后一起做点心。
倒也不出意外,忠右卫门同井伊直弼禀报之前,其实就猜到德川家定对这玩意儿没有兴趣。也好,省得大动干戈,还需要调动几千传习队护卫他的安全了。
通车典礼是肯定要办的,而且要大办,要邀请在江户交代的所有诸侯都一道乘坐一番。在他们心中预热一下,种下铁道很不错的种子,方便将来在全国兴建铁路。
计划通!
各国的公使也都受邀前来江户,见证一下幕府改革的实效。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吧,我们幕府向你们借贷了那么多钱,并不是拿去浪的,货真价实办了事情。
只不过就是江滨铁路的款项是英国掏的,幕府就出一个地皮,还有人工罢了。翻篇翻篇,暂且不提,反正就是幕府花钱有去处。
九月秋高,天气适宜,一众诸侯大名观望着眼前从英国原装进口的蒸汽机车,以及车后面的十二节客车车厢。要是拉重货,这车可能就拉不了这么多节了,但是拉人嘛,甚至再多拉一点也没问题。
除了专门为德川家定订制的那节车厢以外,剩下的十一节车厢,既有专门的客车厢,也有餐车或者说宴会车,甚至还有专门用来洗澡、理发、上厕所的车厢。反正后世里能够想到的,这会子基本已经都准备上了。
德川家定的那节车厢装饰的金碧辉煌的,完全符合当下欧洲皇室审美。其他的车厢也宽敞明亮,不知道坐起来会不会有什么颠簸感。
在传习队军乐队的鼓号之下,幕府诸位大臣,以及好容易有一次外出机会,兴高采烈赶来的诸侯大名们,纷纷登上火车,准备出发。
原本在横滨的胜海舟又被传唤到了江户,做起了临时的翻译和讲解员。老中大人们肯定是不会英语的,英国人介绍的时候,当然得胜海舟这个在欧洲就坐过火车的人好好讲解。
其他各节车厢,也都配备了讲解员和翻译,保证有问必答,好让诸侯们都了解一番。头一次坐火车的诸侯大名们有的略带紧张,有的充满好奇,有的到处观摩,有的瞅着座位,一时间不知道应该怎么落座。
由于不是正常的带客,只是招待达官显贵们乘坐,所以一张双人椅上面便只安排一位乘客。可即使是双人座,也绝对没有办法让人在上面好好地跪坐啊。
有些老派的诸侯,一辈子跪坐习惯了,一时间就没想到有坐椅子的事。还是在讲解的介绍下,才知道直接坐下完事,有的人其实连鞋子都脱了,就差抽腿上凳了呢。
在鼓乐声的欢送下,火车鸣笛启程,“呜呜呜呜”的声响透过玻璃车窗,告诉着诸位乘客,旅程开始。
“倒也不甚颠簸。”井伊直弼坐在专门布置的宴会厅车厢内,有些感叹的样子。
“也不嘈杂喧闹。”松平齐宣之前听到火车的轰鸣声,还以为会很吵来着,结果坐在车厢里,其实也没太大的噪音。
“且观其行程罢……”
要说还是幕府开国的时间段好,蒸汽机车的技术,同早年发明的时候比,已经完善了许多。乘坐火车出行,在欧美已经是常事。若是早引进了,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要是晚引进的话,技术水平更高,凭日本的人才储备,未必能立刻消化的了。
所以才会说幕府真是撞上了一个好时候……
就这么一路晃晃悠悠,全程只用了一小时零三分钟,火车便抵达横滨。当火车停下的那一刻,井伊直弼掏出了袖中的怀表,认真瞧了瞧时间,微微点头。
“于国家而言,委实有大用啊!”
第48章 今年关税即充裕
横滨火车站是一座纯粹的欧式建筑,反正暂时井伊直弼是欣赏不来,他瞧了瞧火车以后,便往其他横滨的重要建筑赶去。
诸侯大名们难得放风,被允许在横滨自由闲逛,过三个小时记得回来坐火车就行。以井伊直弼为首的幕阁大臣,则是赶去了电报局。
不用问,当初对德意志关税同盟送来的电报机非常有兴趣的井伊直弼,得知忠右卫门让英国人也在铁路沿线也搭建一条电报线后,直夸忠右卫门有远见。毕竟这钱是英国人出,可是幕府同样享有一半的所有权。
顶多就是提供了一些电线杆子,这又值什么钱呢,可能还不够大奥开销一顿饭的。几乎约等于白嫖就是了,美滋滋。
电报局自然是设置在横滨居留区内的,火车站其实也设置在居留区内。这块事实上的租界,英国人很是花了些心思去建设,自然要把好东西都留在租界以内。
按照英国方面的介绍,现在横滨已经完全可以向江户方面发报,只不过江户的电报机同样设置在了日本桥的火车车站旁边。现在的报务员是英国人,幕府方面最好派点人过来学习一下收发电报什么的。
有就完了,井伊直弼只要确定这玩意儿好使就成。至于培养电报人才,那是忠右卫门和江户大学的事情。幕府每个月给江户大学划拨四百两黄金的经费,就是专门培养各种西学人才的,要是没个效果,忠右卫门得吃挂落。
这是应有之理,忠右卫门答应先挑两个聪明伶俐的御家人子弟来学习收发电报。至于想要在江户大学开这么一门课,那还得第二批留学生回来才行。眼下日本是肯定没有电报人才的,想办学也办不了。
看完了电报局,额尔金伯爵便请井伊直弼等人一道午餐。井伊直弼原想拒绝,复又想到英国人财大气粗,现在顺着点,未来还能接着骗钱这事。所以犹豫了一会子之后,到底还是接受了各国公使的邀请,去海关税务司大楼的宴会厅吃饭。
根据之前的条约,日本的海关设置三位司税,英美两国各一名,幕府也派一名。担任横滨城代的川路圣谟管过钱,又忠心幕府,所以便被任命为幕府方面的司税。
正好给井伊直弼介绍横滨海关的运作,以及日益发展的对外贸易。他也是现学现卖,要说近代的会计税务,川路圣谟也不懂的。他都是看英国人美国人怎么搞,然后豁出脸去问,又安排了几个江户大学的学生,天天跟着学,才摸了一个大概。
好在这会子英国人和美国人也懒得欺负他,算是比较正常的带着他学习海关税务知识。幕府又从长崎调了两个经年同荷兰贸易的老通事过来协助,这差事办的算有声有色。
“关税足够冲抵洋款吗?”不出意外,井伊直弼也就关心这个了。
反正海关关税是以前幕府从来没有过得收入,当时拿来做借洋款的抵押,包括井伊直弼在内的幕阁成员就没有反对的。洋款几百万解过来我都能立马见着,至于什么海关税?一年能有几两啊,给他给他给他……
“去年初时是完全不足的,现在尚能结余些许下来。”川路圣谟在一旁认真的回答。
“我记得前头奈良屋卖给了洋商不少生丝,关税有多少?”忠右卫门没有过问生丝的这个事情,让奈良茂把获利全部投入再生产去了,这回正好来了,便问一问。
“因为是细货,利头大,按照洋人的说法,就是百分之六,共计收得一万四千两有奇。”
“到是不少……”井伊直弼原以为海关一年有个几万就差不多了,不曾想光是奈良屋的一笔生丝,就有一万四千两之多。
“今年年末要交解给洋商银行的款子是多少?”忠右卫门继续问道。
六百万两四国大借款是去年夏天借的,不过两三个月,这些钱就全部到账了。包括幕府买洋枪大炮,买工程机械,买船用蒸汽机等等等等的价款,都是从这里面开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