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节
最后能够抽调的人马肯定有限,必然会打主意到传习队身上。
无可奈何的事,既然上赶着做了带英的狗,有时候这种事情便很难避免。出于朴素的个人感情,以及另外一股神秘的河蟹力量,忠右卫门得想个办法,把这个事情给推脱了。不能让井伊直弼就这样轻易允了额尔金,出兵助战。
“英国那边想来并不甚急吧?”忠右卫门难得坐在椅子上,还有些不习惯。
“倒也确实不甚急。”井伊直弼也想听听忠右卫门的意见,毕竟事关外国,很多消息他不了解。
钱,他是很想要借的,可兵他也十分在意。若说是和上次一样出征露西亚,前后就死了那么几号人,这自然无事。可要是把传习队送去那个什么劳什子的克里米亚半岛,去填洋人的炮眼儿。五千人被驱赶上去,没多久下来就剩两三千人,那井伊直弼就真的对不起德川家庆和德川家定了。
死几个人换几百万洋款没问题,死的多了,幕府统治日本的根基就要动摇了。孰轻孰重,井伊直弼还是分得清的。
“既然如此,为何不多交涉两月,或许能从三百万多至六百万呢。”用别的说法未必能够说服已经掉进钱眼里的一众老中,可是用钱的话,大概能够奏效。
“唔……”井伊直弼一想也是。
“忠右卫门说的不错,既然是英人有求于我,为何不能交涉几回,起码得六百万朝上,再议此事。”松平齐宣听忠右卫门说完,立刻表示同意。
显然现在是英国人缺兵,幕府虽然想要借洋款,可上次的洋款还没用完,所以暂时不着急。一个有需求,一个不着急,那么自然可以好好地谈一场。
“不错,还是忠右卫门说的对,借兵虽非难事。但是借款不易,不趁此机会多借几个,将来恐怕未必有这机会。”水野忠精也认可了。
“二位呢?”见两个很希望大把借钱的,已经被说服了,忠右卫门看向久世广周和胁坂安宅。
“正是如此……”
很好,幕阁暂时全部同意。且先不借兵给英国人,同英国人谈着。等英国人松口多借点钱来,再说借兵的事。
只要能够拖到明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了。那时候英国法国就能够腾出手来,自然不可能再搭理幕府想要多借钱的要求,这事情便算是搅黄了。
“那最近两月,就劳烦忠右卫门你多同英人交涉了。须得六百万再来提借兵一事,若是能更多些,那最好!”井伊直弼直接同忠右卫门说道。
“省得。”忠右卫门只是点头。
只要事情交给我,那后面就一切好办了不是。剩下的时间,忠右卫门便和几人谈起建设江户至大阪铁路的事情,这事几位老中都知道的,只是没有一个完整的预案。
马上英国人就要来江户签合同,交易铁轨、机车等物了,幕府这边得赶紧拿出一个章程来。具体的路线也得选精干人手,开始沿途调查规划起来的。
尤其是铁路沿途还会经过好些藩国,这个征地的工作,就得和不少大名提前沟通。占用了他们的领地的话,需得从天领之内,再零零碎碎的划拨一些,补偿给他们。
毕竟能在东海道和畿内拥有领地的,不是亲藩就是谱代,都算是德川幕府的自己人,不能白占人家的地。
“此事亦是大事,尽速办妥,那京中宵小便不足为患。”井伊直弼上次只杀了两只幸运鸡,对于剩下的尊攘分子,照样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呢。
“只有一点,这铁道沿途,关津要隘,若是用了英人的工程师,则我山川地理,尽在英人掌握了。我意还是等留英之旗本学成归国,再行建造。”
反正第二批的留英学生也已经去了两年半了,再过一年半多,他们就会回国,幕府可是专门派了测绘和工程机械留学生去的,不愁无人可用。
第52章 安置冗员入铁道
回到江户,一众秋游快乐的大名互相告别,今儿也算是见了西洋景,坐过了火车,准备回家和家里的人显摆一番。
绝大部分的人,还是很欣赏火车的,毕竟以往他们参勤交代,走上老远,不仅仅是花钱。因为幕府限定日期,在路上赶得很急,要是有个病有个灾什么的,那真就是要了老命。
如果能够有这么一个通行全国的铁道系统,以后坐着车,就算是从最遥远的九州或者津轻地方,赶来江户,据说也不过只需两三天罢了,那旅途真就是大大的轻松啦。
其中也有消息灵通的大名,说幕府已经决定修筑江户至大阪的铁道,等大阪修筑完毕之后,还会修筑山阳铁道、山阴铁道、九州铁道和奥羽铁道。
幕府的铁道计划就是十五年铺满全国干线,至于支线嘛,那就后面慢慢小修小补的建造算求。或许修造到西国的时候,还得这帮外样大名协力呢。
大家欢快的回藩邸,忠右卫门等人还不能够回家,还得登城向德川家定禀报江滨铁道修筑完毕的消息。同时就英国商借传习队五千兵马,向德川家定陈述幕阁合议的意见。
井伊直弼当仁不让的走在头前,松平齐宣和忠右卫门次后,一溜走在中奥。天气冷了,德川家定的活动愈发减少,只是在笃姬夫人的服侍下,对着庭院内的枯山水,在喝茶闲聊。已经满地跑,正是无法无天年纪的拾丸,今儿早早被打发回家了。
“拜见上様,拜见御台所。”众人恭敬行礼。
笃姬起身准备离开,德川家定示意她不必,反正瞧这个架势,井伊直弼带人来也是通知,而非请求他这个将军来御裁。那么笃姬夫人离不离开,都影响不了幕府的最高决策。
众人也不怎么在意笃姬夫人在这,反正说的也是铁路的事,岛津忠教今儿刚刚坐过铁道,大为赞叹。根本就不是什么需要隐瞒的事,照说不误。
关于继续新建铁道,并且在沿线设置电报,德川家定只是点头,随便你们干吧。德川家定这样的“懒政”,如果能配合一个真的在办事的宰相,那简直就是封建王朝最完美的配合了。只可惜会办事,肯办事,还要能够镇得住局面的宰相,一般不是很好找。
“英人又提借兵一事,须得将军様御裁。”井伊直弼把额尔金的要求和条件说了说,又把忠右卫门的意见呈了上去。
传习队事关德川幕府的统治根基,德川家定终于不再是你们随便看着办吧。静静地坐在那里,前后考虑了不下十分钟,才终于转过弯来。
“不可专为借款,而置传习队于险地,此事再行商议后奏来。”在钱和兵之间,德川家定很显然还是选择保住兵马,对此事持慎重态度。
“承知!”
老中大臣们听了,纷纷应命。不过包括井伊直弼在内的诸位,心里面已经把德川家定的意思换成了另外一个。
得加钱!
只要再借过来几百万的,拉起几千人马还不是轻轻松松。借五千人给英国,英国得拿钱来,保证幕府能再拉五千人或者一万人出来。不然这生意就做的不合算了,不能干。
事情论完,天色不早,诸臣告退。德川家定也要同笃姬夫人回去吃饭安寝了,天冷了,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来的舒服。
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忠右卫门到家,阿兰和阿美都恭敬的到门口来迎接。拾丸和尚未赐名的小女儿也被带到了近前,女儿因为被德川家定给收养了,所以命名权自然就不在忠右卫门手中了,等德川家定哪天想好了,她才能有个名字。
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吃完了晚餐,家里还很好奇的询问坐那个火车是什么感觉。毕竟人对新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的,遑论幕府这么多诸侯今儿还乘坐了。
江滨铁路到现在还没有公开运营,火车司机什么的,聘用的也都是英国人,想要完全的正常运营,估计得到明年了,人员的培训啥的,需要提上议程。
说到这个,忠右卫门便命取纸笔来,得写一个条陈。挑几百个老实忠诚的,同时又家庭贫困,从来没有出仕过得御家人子弟,充入江滨铁道,咱们解决天下六十万武士再就业问题的的道路,要正式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