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节
根本没有任何有效的反抗,也没有反抗的实力,嘴上喊的再凶,也不能比得过幕府的大刀凶。大刀砍下来,那是真的会死人的。而嘴上喷,喷的再多,也只是口水罢了。
后来,也就是进行到了忠右卫门眼前的这一阶段,诸藩的下级武士,以及脱藩浪人,这一庞大的实体,开始接受尊王攘夷理论。并且渐渐地与理论的抒发者勾搭到了一起,加强了尊攘派的实力。
有了马前卒,有了炮灰了!
虽然这些人人数也不算少,可到底没有什么军事上的力量,比不过幕府的洋枪大炮。所以怎么办呢?就选用了很多政治势力发展初期,因为实力薄弱,而会采取的某种对抗手段。
暗杀!
在理论派和行动派结合之后,暗杀的活动开始大规模的兴起,所谓“幕末四大人斩”,也都是在这之后开始活跃起来的。通过不断地刺杀幕府以及诸藩之中的佐幕派和开国派,间接使得尊王攘夷派的实力强大,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有一说一,这一招是不错的,历史上的幕府就是因为井伊直弼这样的大老被刺杀,而一改之前强硬的开国策略,开始了所谓的“公武合体”,幕府的整个基调变成了妥协。进一步增加了京都朝廷,也即尊攘公卿的实力,使其占据上风。
到了后面,矛盾开始激化,同时尊攘派已经占据了舆论的制高点,本身就对幕府统治心怀不满的外样大名,以毛利氏为首的长州藩等藩国,便正式掀起了反旗。不仅仅是一般行动上不再恭顺幕府,甚至直接出兵攻打幕府军,以至于发生了“禁门之变”。
整体来说,倒幕成功是三股势力合作才最终取得的结果。
一个提供理论,一个行动施行,一个武力保证,三者抱团,将德川家两百多年的江山给彻底葬送掉。
忠右卫门原本想着之前井伊直弼已经在京都公卿中痛下杀手,把真的能够为尊王攘夷者提供理论依据的岩仓具视和三条实万给弄死了,那么没了理论支持的莽汉们,可能就只能漫无目的的变成社会闲散人员。
这个道理大伙儿都懂的哇,隔壁大陆上,如果只是山贼草寇起兵造反,那根本得不到朝廷的重视。顶多就是调派一点人马,围剿一番拉倒。
可一旦读书人和起义军集合在一起,出现了明定行伍,建立制度,设置官署等行为之后,朝廷的重视程度就将呈几何数量级上升。
就比如说太平天国运动,永安建制以前的满清朝廷根本就对太平军无甚关注。等到永安建制以后,那就立刻开始调动西南诸省的兵力人马镇压。
不为别的,只因为这起义有了理论支持!
算是某种质变,某种对幕府而言肯定是恶性的质变。这些浪士已经开始进化,变成所谓的尊攘志士,要和那些尊攘理论者合流了。
一旦他们完全合流,那么整个尊王攘夷团体的实力便将大大提升。有了廉价炮灰打手的尊攘派,可以尽情的施策,来打击幕府,扩充实力。
只不过现在这个合流尚且在初期,那些自称比古拔刀斋的浪人,虽然口中大喊尊王攘夷,奉旨讨奸,可他们只是为了搏一个出名罢了,尚不成体系。
等有了策划者,帮他们组织行动,什么人去什么地方纵火,烧死京都或者江户几万百姓,令百姓恐慌。又有什么人埋伏在某处,刺杀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另外一部分人埋伏到某处,刺杀另外的老中,等等等等。
单独一个人的盲动,是没有办法对幕府的统治造成致命性的打击的。唯有有组织有计划的那种暴力团体,才可能用他们的方式,达成目的,动摇幕府的统治。
还好还好,现在发现也不晚,忠右卫门起身踱步,思忖着应该如何打断这一进程,避免理论派和行动派的合流。
或许,应该将德川家定塑造成一个伟人!
第93章 言论统废合颇难
普通的百姓实际上是很单纯的,天无二日,他们的心中只有德川将军这一个太阳。至于天皇是什么,很多人甚至完全不知道有这么个玩意儿。
忠右卫门需要开始从新导正整个社会舆论的风向,不能够任由尊王攘夷派的野心分子到处大放厥词,进而影响那些浪人和下级武士。这些人急于改变自己的现状,听闻了尊攘论之后,保不齐立刻就信了。
我相信德川家定作为将军,他的权力是无限的!
这世界上难道还有比德川幕府对武士更加宽容的国家吗?没有德川幕府,哪来这些武士的存身之处。现在幕府面临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袖手旁观的也就算了,真有恬不知耻的想要颠覆德川幕府。
现在的幕府可不是原本历史上那个位面的幕府,想要直接打击外样雄藩什么的,还有些困难,收拾几个小角色,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新八郎,收拾东西,咱们立刻回江户。”
心下略有成算,忠右卫门即刻起身,还是有铁道好,横滨和江户三十多公里,一个小时就能到。车上的时间,还足够忠右卫门吃个早饭,继续充实自己的计划。
也怪幕府本身养活的那些御用文人都是废物,没错了,忠右卫门就是在直接骂林家。从林罗山开始,代代以文学儒生的身份,侍奉幕府的将军和世子。按理说这些人都是专门耍笔杆子的,为幕府抢占舆论高地,是他们的职责。
偏偏现实令人无奈,幕府传承了二百多年,一身的积弊难以根除。这林家传了二百多年,也是如此。早些年耍的一手好笔杆,武家诸法度就是林罗山起草编纂的。而昌平坂学问所,也是林家建立起来。
为了表彰林家在德川幕府初年的各种相关制度、礼仪、规章和政策法令的制定过程中的贡献,幕府为他们家表奏大学头的官职,且是代代承袭,颇有恩荣。
现任的第十一代当主林复斋,硬要说的话,就不是个文化人。已经退化成普通的旗本武士,甚至开始担任先手铁炮头,西丸留守小姓组头等职务。现在则担任御小姓番头,作为将军的顾问存在。
你指望他说出什么深刻的儒学道理,那基本没可能了。林家在历史上绝嗣过两次,家学传承丢了个干净,已经不中用了。
撇下这个不中用的林大学头家,忠右卫门意识到幕府手下,还真没有什么好的笔杆子,能够为幕府和德川家定摇旗呐喊。
或许会有人说办报纸什么的,到也是个主意,可是普通老百姓要么不认字,认字的也仅仅只是能通读假名罢了,指望老百姓看什么连篇累牍的汉文内容,绝对不可能。甚至绝大部分的下级武士,因为生活的贫困,汉文水平也很低。
光靠这种难以在急切需求改变的人群中推广的东西,一时间很难把德川家定塑造成伟人啊。
言论统废合真难!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想,忠右卫门赶到了江户。下车就往增上寺去,江户本城还没有修缮完毕,但是过年之前应该就能住回去了,德川家定顶多再在寺院里面委屈两三个月。
时间点掐的很好,井伊直弼等人这会子正在拜见德川家定,向德川家定问好呢。如果有什么事情的话,这会子简单说一说,德川家定点个头,就能够快速执行了。
一直不太肯在政务上面花费什么心思的德川家定,基本上也就用这种“放任自由”的方式,对整个国家进行统治。
幸亏他选的幕府大老是井伊直弼,是个忠诚于幕府,同时还愿意办事担责任的人。这要是换个别人,幕府的家业还不知道要变成啥样呢。
左右众人原本还和德川家定说得好好地,大冈忠恕突然报过来说忠右卫门回来了,希望趁着御前会议的时候,和大家说一说事。
自然无人不可,衣服也没有换的忠右卫门急匆匆的赶到御前,同德川家定和诸位老中行礼之后,便将同外国列强签订新的划界条约一事说明。
对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桦太岛,在座的众人都不是太在乎。既然划给了幕府,那就拿着,也就是个岛而已,能有多大。反倒是英国人又给了二十五万,招募移民五百户的事情,令井伊直弼微微点头。
他显然有本事只用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钱,就把这个事情给办成了。剩下来的钱,全都可以挪借到别的地方花用。
派兵驻守桦太岛的事情,忠右卫门和松平齐宣写个章程出来,报给知晓即可。就当是轮训也行的,反正加起来也不过一千人,幕府的新军传习队已经扩充到了一万四千人,人手完全拨得开,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