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49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9节

毫无疑问的,此番没有战败,便大举割地,刺痛了国人的心。国家连年课征赋税,百姓胼手胝足,即使是灾荒之年,仍旧勉力以养新军,不使兵士饥寒。江户湾内千吨的大战舰也已齐备,炮位森森,如墙如林,为何还是无力同洋夷作战?
以前技不如人,被英米鬼畜轰开了国门,还则罢了。现在国力日昌,新军明明日夜操练不休。江户百姓为了供应海陆官兵,奔走于道路。其中的辛苦,诸位殿上的大人,难道没有看到吗?
怎么就不敢和他英米鬼畜干一仗!
输了我总也能心甘!
幕府大老彦根侯井伊直弼,外国奉行、海军奉行并德川忠正败坏国家大事!
该死!该死!该死!
曾经的名望有多高,现在的诋毁就有多大。赞誉和谩骂的转换本来就在一瞬之间,百姓对幕府殷切期盼,这期盼在条约签署之后,便迅速转换成了咒骂。
不论忠右卫门曾经在江户和天下有多好的名声,这卖国条约一签,便都教他烟消云散。不仅仅是市面上出现让两人辞任下野的呼声,连幕府本身的谱代和旗本中,也多有不理解的人,认为应该换上一个对列强强硬的老中上台。
幕府还能不能好了?如果只会委屈求全,割地卖权,那还要你们干什么?我们需要一个能把幕府带向强大的人,而不是一个废物。
是以,才有德川家定这一问……
“臣弟亦知……”忠右卫门登城的时候,就看到街边的百姓对自己指指点点。
老百姓心里有苦,国家衰微至此,他们需要一个发泄口。签订了条约的忠右卫门,自然就是这个发泄口。
“余原想你二人,先行辞任,待物议稍稍平息,再行起复。只不过扫部说他绝不会辞任,凡所百事,皆由他一人应付。”
“扫部这是?”忠右卫门知道德川家定的想法是什么了。
幕府的事情到底还需要人来办理的,井伊直弼和忠右卫门都是他所信任的大臣。只要他还在任,稍后起复只是时间问题。为了保全两人,暂时的辞任,是他对两人的爱护之道。
大好的头颅现在还在项上,别因为这个事情,惹了某些没有一点儿大局观念的攘夷者,对着两人就发动“天诛”。要是两人遇害,幕府本来就不坚定的改革之心,必将大为动摇。好容易看见一点的曙光,也将消失不见。
但是面对甚嚣尘上的反对意见,以及蠢蠢欲动的攘夷者,德川家定也有所担心。担心自己的亲信大臣,和唯一有生育能力的弟弟被害。
所以他亲自出面劝退井伊直弼和忠右卫门,过两年再起复就是了。可是井伊直弼不答应,全然不答应,表示不论前途有多艰难,他都将为幕府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忠右卫门可以退,因为忠右卫门既有才能,也有生育能力,这是未来幕府亟需的两项能力。尤其是第二条能力,必须保全。
井伊直弼已经四十三岁了,在这个过了四十岁就自称老夫的年代,能活五十年就是万岁。忠右卫门今年才三十四岁,还有美好的未来。若是井伊直弼最终倒台,或者不幸遭遇了刺杀,起码幕府还有忠右卫门这个更年轻的人,来出面主持大局。
既是为了幕府的现在,也是为了幕府的将来!
你可以质疑井伊直弼的能力,可以怀疑他对于权力有私欲,但是这个人对于德川幕府的忠诚,为了德川幕府的存续而奔走,乃至于牺牲自己生命都愿意的高尚情操,是无可质疑的。
他深爱着这个德川幕府,他希望德川幕府延续下去。只要幕府能够延续下去,牺牲他自己也不过是小事而已,在他心中,不值一提。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样的赤胆忠心,已经不多见了……
“你且先辞任吧……”德川家定叹了一声。
“臣弟明白。”
当年江川英龙还在时,曾经对忠右卫门使用的柯尔特左轮手枪非常欣赏,为此他还向幕府上奏走。表示骑兵使用柯尔特,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武器。
只不过幕府因为始终没有发展骑兵,到现在也只是将将开始利用拿破仑三世赠送的大洋马,开始了配种培育工程,所以那个手枪骑兵的建设,始终没有提上议程。
可是骑兵没有建立,不代表柯尔特没有购买。在江川英龙的建议下,传习队的部分老兵,人手两支柯尔特。这一部分老兵,大多充当军官的近卫,或者也担任部队的督战力量。
幕府拨给井伊直弼的仪仗中,也有开道先导,并充任护卫的十二名传习队老兵。有这二十四把柯尔特在,等闲来十几二十几个攘夷者,还不够喂了柯尔特的子弹。
忠右卫门到现在还敢骑马招摇过市的原因,也有自己身边的八名近卫的原因,况且黑川庆德还有双管大喷子呢。
料来无事吧……
第37章 家定预先做准备
“拾丸也已经六岁。”
德川家定看忠右卫门还是听劝的,到底松了一口气。别井伊直弼和忠右卫门都不听劝,那他就不知道后面的事该怎么处置了。现在忠右卫门愿意辞任,多少便也算有个交代。
不过这个当口,说拾丸是什么意思呢?
“多亏上様照拂。”忠右卫门代替拾丸感谢德川家定。
“余并非是个福缘深厚之人……”德川家定点了点头,说了这么一句。
忠右卫门立刻避席,好家伙,虽然是亲兄弟,但是也不适合谈这种话啊。没见着坐在一旁的,和个木偶一样的大冈忠恕,那耳朵都在下意识的往前倾嘛。你觉得你自己命短,这我管不着,可是你也别说出来啊,我真的不想听,也不好回答啊。
“上様福永绵长。”你让忠右卫门怎么说嘛。
“余……唉……总得有个准备才好。”德川家定好像是要说什么,可是到底没有说出来。
现在他的意思很明确了,他身后只有一个选择,那便是拾丸。以后忠右卫门还能不能诞下子嗣,他已经来不及考虑了,先就着拾丸做打算吧。
拾丸年仅六岁,实际上这还是虚岁,实年五岁多些。这个年纪在后世也就是个幼儿园中班,有些聪明一点的,十以内加减法,拼音什么的,都已经学会了。差一点的,也知道手机平板怎么玩,电视机耍的比一家老小都溜。
但除了极个别天资聪颖的,这个年纪的,到底也就是个孩子,是不可能承担起日本这样一个人口三千余万的国家的治理重任。
“臣弟不敢妄言。”忠右卫门只敢听,不敢多说。
“余意,一俟拾丸当期十岁,便行元服,宣为世子,你意如何?”德川家定自己知道自己事。
他深知凭自己的身体,恐怕是没有几年好活了,说破天也难再撑十几二十年,撑到拾丸成年长大。现在只能说是多撑一天是一天,等拾丸稍微大一点,没有夭折的可能性之后,便向天下诸侯公示拾丸的世子地位,保证幕府后继无虞。
这也是他之前希望井伊直弼和忠右卫门辞官的原因之一,现下这两年,则仿效他老子德川家庆治世末期,拉一个维持会式的政权,拖一天是一天。等他一蹬腿,拾丸还能够有继续改革的人才可用,也能有维持幕府延续的本钱。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