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51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3节

也就普鲁士和幕府这种刚开始玩船的国家,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术,继续拿着蒸汽明轮在玩。
历史上这个时候,荷兰帮幕府建造的“咸临丸”也是采用螺旋桨推进的方式,将明轮浆片啥的,一概抛弃不用咯。
于是船厂又向荷兰东印度公司订购了螺旋桨,幕府这条浅水炮艇,虽然谈不上万国拼装货,可也不是全然国产。
前前后后就这么忙活了一年多,大炮和螺旋桨都到位,可是忠右卫门也从海军奉行并上下野了。今儿真的是顺路过来,瞧瞧自己之前支持的海军建设工作进度。
“什么时候下水?”看着实际上应该已经可以下水服役的炮艇,忠右卫门有此一问。
“就最近几日吧……”约翰万次郎接话。
算了算,这船顶天390吨,真的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小船。连历史上的蚊炮船都未必比得过,人家蚊炮船不仅炮比这个大,船应该也比这个大。同样是近岸浅水炮舰,这也就是个弟弟。
“极好,若是操练得法,有上十艘,江户湾内再无警讯。”但忠右卫门很高兴嗷。
大小这也算是个国产军舰,今儿能造390吨的,将来就能造更大的。一步一步来,一千吨两千吨,总有个赶到的时候不是。而且这玩意儿十分符合日本的国情,既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为江户湾增加防御。又能够充实幕府海军,培养海军的士兵。
“唉,只是船小,不如英国十一。”胜海舟在旁边感叹。
他是在英国留学,见识过英国皇家海军的强盛辉煌。那千帆竞渡的场景,令人欣羡。也正是凭借那样强大的海军,英国人才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维持了在整个地球上的霸权。
“一步一步来嘛……”忠右卫门拍了拍胜海舟。
过了五日,幕府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浅水炮舰,在横滨船厂下水,剩下的只有调试等工作。幕府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不过是一条三百多吨的小船,也没花幕府什么钱。
看到禀报的几位老中,甚至以为这是之前忠右卫门在任时,让船厂建造的训练船。只有在横滨的外国人,有心收集幕府的情报,才认真的观察了下水仪式。当然啦,船厂本身也有荷兰和法国工程师,他们各自找人来画了素描,送回国内。
第56章 没奈何时代已变
伴随着新舰下水,一同出现的还有征印归国的传习队。毫无疑问的,早就在江户和横滨士民百姓中大为宣传的征讨天竺大胜之军,受到了不少百姓的欢迎。
相比较于那条只有三百多吨的小船,三千传习队新军在德川家定和诸位幕阁老中的观念中,就重要的多得多啦。所以不仅仅是步兵奉行松平齐宣亲自来到,甚至连侧用人大冈忠恕也代表德川家定前来犒赏大军。
胜利之后,论功行赏,总是必要的,况且赏钱英国人出。德川家定能够做一回大好人,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等一伍一伍的军士自邮轮下船,在一旁点数的松平齐宣脸就有点垮。他在来之前,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这都是打仗去的,三千人可能会损失那么二三百人。
在稍带着封建思想的松平齐宣眼中,一场仗损失十分之一的人马,那就已经是惊天动地了不起的大仗了。当然战败了被人追杀的那种不算,一旦战败被人家追逃,全军覆没也很正常。
征印的传习队并没有传回失败的战报,江川英敏是幕府的谱代重臣,怎么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愚弄幕阁诸位老中。况且真要是打了败仗,这兵马人数骗不了人的。你也不可能在印度临时抓壮丁充入军中凑数啊。
不过现在正是喜庆的时候,松平齐宣并不会表现出来,他神色的变化,也只有在他侧后方的忠右卫门瞥见一眼罢了。
“人马少了不少……”忠右卫门也瞧出来了。
“何止是不少!”松平齐宣听这个话音,简直是有一点咬牙切齿。
传习队比他自己的命根子还要精贵,他哥德川家庆临死前握着他的手交给他的,他能不着急嘛。
“稍安勿躁,次后问问太郎左卫门。”
两人且不再说,只是招呼了传习队的士兵,安营归队不提。待赏赐发完,清点人数之后,这些士兵还能够得到一个月的休假。当年匆匆制定的休假条例,这会子已经成为定例,一年分寒暑假,各队轮休。
结果清点之下,真是令松平齐宣大为恼怒。三千人跟着阿尔考克去的印度,直接战死或者战伤没有救活的,就有三百六十多。若仅仅只是这样,那么也就罢了,尚且处于可以接受的范畴,十分之一嘛。
但是除此以外,受伤不能继续服役的还有二百三十多。一来一去,这支精锐的传习队老兵,就损失了五百冒尖,着实让松平齐宣心痛到无法呼吸。简直比他的命根子都被人拽在手里乱扯,还要难受。
差点令松平齐宣崩溃的是,因为对印度的水土不服,或者是高温不耐受,以及食物的不洁等原因,进而患病所导致的非战斗减员,只计算死者,就高达四百人。
一去七八月,丢了九百多!
哭了,松平齐宣真的哭了,这都是他辛辛苦苦从八王子,从厩桥,从结城,一个一个招募来,又一个一个训练出来的老兵啊。去年可能还坐在一块儿喝酒,今年就半年多不见,这人就没了。
说到这个事情,江川英敏也几欲落泪,一开始在加尔各答的时候还行。因为加尔各答是英属印度的首府嘛,英国人开发的已经很完善了。军营市镇,都处置的不错,所以非战斗减员很少。加上那时候才是春季,印度尚未到酷热的时候。
等跟着坎宁子爵往德里进攻之后,非战斗减员就逐渐出现。毕竟沿途的饮水食物什么的,就不再能够保证了。甚至还有游击队在四处打黑枪,纵火什么的。
至于军医,咋说呢,锯大腿什么的非常在行。有一说一,也不要黑人家英军的军医,锯个大腿,卸个胳膊什么的,那真是手拿把攥,一点儿不含糊。可是像是疟疾、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脑炎等疾病,军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士兵一旦躺下,基本就是靠自己扛。人间天使南丁格尔护士,才刚刚从克里米亚战场上撤下来,近现代的护理事业,也是由她开创的。想要在印度得到她的护理,那纯粹做梦。
而且士兵受伤之后,因为印度高热潮湿的气候,伤口极易感染发炎。据说有些人受伤两三天之后,就能看到伤口有蛆虫。那环境,根本就是命硬的去了减三分,命薄的去了直接丢了魂啊。
须知除了为阿尔考克招募的六千人是农民外,其余传习队都是苗字佩刀者出身啊。都是“良家子”,全日本也就那么多,死一个两个不算啥,死的多了一样心疼呢。
“怎滴战死战伤也如此多?”松平齐宣拍打着座椅,很无奈。
“时代变了……”
江川英敏有些苦涩的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大伙儿都知道的,印度起义军很多就是之前的英军土兵。他们接受了英国人的操练,跟着英国人四处征战,横跨地球。这会子在印度当土兵,又都是刹帝利阶层垄断的权力,屁民根本没有资格当兵,他们的战斗力其实还是有一定保证的。
士兵战斗力不错,武器自然也已经产生了变化。诚然,起义军有很多用的还是褐贝斯火枪这种相对老式的前装滑膛枪,可是在夺取了孟加拉和德里的英军军火库之后,这些起义军也夺得了大量的米尼步枪。
作为线膛枪的跨时代之作,米尼步枪的优点咱们就不赘述了。归结到底一句话,那就是杀起人来速度更快。
连杀人的距离,也比之前的褐贝斯要强得多。精度什么的,也大大提升。单位火力增强,这死伤自然巨大。
幕府以前和英法联军的冲突,以及征讨勘察加的战斗,局部的规模都只有小数千人。这次去印度,直接数万人大规模会战。双方枪炮轰鸣,步骑兵左右驰突,被裹挟在战场上的士兵,已经不再是个人,而是战争机器滚滚碾压过得存在。
你说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那战死战伤的人,数量是不是会呈几何级数上升。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