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节
幕府这回用的是观光丸,就是荷兰送的那条七百吨小军舰,但是用了螺旋桨的,暂时算是不落后时候的军舰。再配合上一条拉士兵的商船就算完事。
至于幕府自己造的浅水炮艇,显然是不太敢开出江户湾的,冬季的风浪太大了。据说历史上李鸿章买的蚊炮船,成功从欧洲开回中国之后,连外国人都难以置信,这小船的运气太好了,跨越了三个大洋,还屁事没有。
幕府仅有的那条两千吨大战舰咸临丸,这会子还在横滨造船厂的船台上面,给一众学员、水兵还有技工们做教材呢。这样的大船,没有熟练的水兵去开,还不如暂时停在船厂呢。
要不沉了你赔嗷?
得了,松平齐宣也不再多说,匆匆上船。码头上送行的井伊直弼和忠右卫门目送着观光丸缓缓驶离港口,站在船舷的松平齐宣,居然还朝两人缓缓招手。伴随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观光丸的身影没入风雪之中。
“此番定要压那一头!”井伊直弼的肩头,已经积了一层薄薄的雪。
忠右卫门转头望向井伊直弼,才只有四十三岁的井伊直弼,不知是发辫上沾了雪,还是本身就是如此的,竟然有了几分斑白。耳上的散发,随着风乱颤,更显老迈之气。
当年那个在彦根藩,名唤长野铁三郎的强壮男子,这会子居然连背都有些驼。曾经充溢于胸间的蓬勃豪气,到是并未消散,只是也晕染了几分惨白。
“天寒风急,快些坐车回城吧。”忠右卫门上前搀扶井伊直弼。
不曾想井伊直弼居然反手握住忠右卫门的手,原本忠右卫门冰凉的手,就这样被一双居然十分温热的手握住。
“不妨事,不妨事,不妨事……”井伊直弼一改往日冷峻严厉的面容,对忠右卫门展露出笑颜。
“唔……”忠右卫门没有答话,只是望着井伊直弼,想要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
很可惜,最后啥也没有看出来,两人就这样缓步去往车站。曾经策马扬鞭,身形矫健的井伊直弼,如今也只能选择坐轿咯。到是忠右卫门还仗着年轻,骑马落在他后头。
因为铁道如今已经修筑到了远江滨松藩,正在构建天龙川铁道桥,所以车辆不再是从横滨发车,而是从滨松发车往返。就算是以井伊直弼幕府大老的身份,他也只能乖乖的在车站等车。谁知道这会子车是在滨松,骏府,抑或是小田原呢。
“铁道尚未沟通,电报如何了?”井伊直弼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电报亦在构建之中,年后想来就能通达江户与大阪之间。”忠右卫门记得之前看过施工报告,年后大阪和江户就能通上电报啦。
第十一卷 幕藩旧制似将倾
第1章 皆知京都将大变
安政五年(1858年),元日。
已经十七岁的冲田宗次郎,在自己师兄,也是精忠浪士组组长的近藤勇主持下,举办了元服之礼,以冲田总司之名行世。
最近京都的情势,就算是个傻子,也看得出来非常的动荡。尊攘分子恢复了活跃,各方势力在京都纠缠。公卿和宫家都对幕府的严厉态度感到不满或者恐慌,原本就被剥夺的几乎没有话语权的京都一方,这回真要被井伊直弼彻底按死了。
包括梅田云滨、梁川星岩、赖三树三郎、池内大学在内的诸多尊攘分子,到处串联活动。上则劝说亲王公卿,出入禁中,煽动孝明天皇。下则联络各路野心分子,在京都鼓动宣传,削弱幕府声威。
甚至前头还发生了一场极为恶劣的恶性案件,供奉在京都等持院内的足利尊氏,足利义诠,以及足利义满木像之首级被人砍了下来,悬挂到了都内三条大桥之上。
还故意在上面写上了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德川家光三代的名字,分别以木牌悬挂在木像首级上面。其用意不言自明,其态度极其嚣张。
因为这个事情,德川庆保气的七窍生烟,那可都是他的祖宗,现在被人砍了偶像,悬首示众,他能不生气嘛。可是偏偏现在京都的风气大转,连许多百姓都对幕府充满了敌意或者疑惑,这正常的调查工作很难展开。
无可奈尔之下,德川庆保便命近藤勇,以及他麾下的精忠组,潜入民间,小心调查,务必快速侦破。
近藤勇身为精忠组长,最近两年活跃于京都的舞台之上,认识他的人太多太多啦。尤其是上次捉捕三条实万以及岩仓具视的行动,令其在京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说白了就是他的脸太多人认识,根本没有办法再展开什么隐秘工作了。思前想后,近藤勇便把自己的小师弟冲田总司给元服了,然后把人推荐给德川庆保。
可别小看了冲田总司,当年英美联军入侵江户湾,冲田总司擒斩美国海军中校普雷布尔,立下大功,当场就补了御家人。后来擒拿岩仓具视,得以赏赐世袭罔替。现在可是正儿八经的“官身”,幕府铁杆儿。
办事机灵又聪慧,正适合干这玩意儿!
还能咋整,德川庆保当即表示应允,冲田总司带领一队人马,开始潜入京都城下的暗涌之中,秘密调查越来越猖狂的尊攘活动。
此时的京都禁中皇居,倒还是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氛,主要是这座宫殿的主人孝明天皇,他从心底里就不想和幕府敌对。既然没有和幕府敌对的心思,自然的,心里面也没有什么大的负担。不可能觉得此次事件会导致幕府和朝廷决裂,乃至于内战什么的。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过冬至还有春节,都是很热闹的,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和典礼。新年头一天,孝明天皇还分别命公卿,去京中的诸多寺社祈福,祈求安政五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
宫中的女御和妃嫔,也陪着他饮酒赏雪,欢笑度日。要是论天皇的自我修养,这位软弱又古板的天皇,其实是很合格的,起码比他的那个逆子要合格的多得多。只可惜也是因为他软弱,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可能他还比不上《是,首相》里面的哈克,哈克的最终决定,一般都是受最后一个给他提供建议的人的影响。而孝明天皇是这也能影响他,那也能影响他。
除了鼓动他倒幕这一条,他会严词拒绝以外,甚至给诸侯发布密敕什么的,他都会被说服。当然密敕也不能是倒幕,只能是协助幕府攘夷,或者刷新政治,整军备战什么的。
要不是他一直有这么一个绝不倒幕的底线,可能身处于江户的某些人,早就准备动他一动咯。
在孝明天皇看来,本来天皇就是以“御学问”为先,拿着幕府发给的俸禄,以及四时四节的各种供奉或者赏赐。不仅不需要被繁杂的庶务所影响,还可以每日悠游度日。只需要和歌连诗,弓马习射,好生快活。
这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好?
他爹是这么过来的,他爷爷是这么过来的,往前倒不知道多少辈祖宗,都是这样过来的。甚至有些祖宗过得还不如他呢。
至于很多人嘴上或者心理念念不忘的权柄,须知获得了权柄,就得担责任。很可惜,孝明天皇并不乐意被那些庶民的责任给牵挂住,说句不好听的,他是“人间现世神”,怎么能和庶民有联系打交道呢。
那恐怕会脏了他的手和眼睛吧……
还是现在这样,快快乐乐的每天读读书,喝喝茶,晚上和十七八个大姑娘小媳妇的,玩玩床上骑术来的爽。
见他这幅不思进取的样子,一帮子公卿是看他眼里,急在心里。幸好梅田云滨已经带回了一个令他们非常兴奋的消息,萩藩以及福井藩都答应出兵京都,拥护扶持朝廷。
不管那封《公武法制応勅十八箇条》到底是不是真的,这帮人已经判定他为伪诏了。管他什么后水尾天皇的宝章,我瞎了,我脑残,我聋子,反正就是假的。
凭借两大藩起码七千人以上的大军,朝廷完全有底气和幕府派来的大臣,好生的掰一掰手腕了。幕府总不可能把传习队都给拉到京都来的,横滨还驻扎着英国的军队,不能不防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