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54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7节

一个就是关原合战爆发的大垣城附近,这地方可以从近江直接进去浓尾大平原,然后沿着东海道骏远三三国,就能直抵关东了。估计当年石田三成也是这么一个想法,在关原击败了德川家康之后,就能够直取德川家康的关东老巢。
还有一个地方,那就是安浓津城,也就是后来德川家康封给不事二主藤堂高虎的那个地方。这个地方也好理解,从畿内过伊贺,通过几条发源于山间的河流,走河谷可以直抵伊势平原的中部,然后过尾张,结果一样。
正常而言,最好走的就是大垣城那一块,中山道选择那个地方不是没有道理的,能够让十几万大军顺利通过的地方,绝对是先天优势加上后天发展完备的道路。
要不然诸位问问走木曾街道的德川秀忠,他在山里面,是怎么被真田昌幸给耍的团团转的。虽然有人说他是故意被真田耍,以避免直接关原参战,但起码也能从侧面说明山道难行。
所以英国人眼下正在纠结,是穿过大垣城,还是穿过津城(藤堂高虎转封之后建城),两个选择,有利有弊。
大垣一线,全都是平原,后续的施工非常容易简单,只要一路铺设过去就完事了。但是这就要从尾张、美浓、近江一路绕行,起码要多出去上百公里的铁道路线。
津城一线,距离自然是缩短了不少,等于就是从三河拉直线,直接沟通大阪。可是这个地方有山地,工程难度将大大增加。虽然因为日本的劳役既不值钱,也不怕死,导致用工费用不会增加多少,但完工通车时间,是肯定要延迟了。
请问宰相大人怎么办吧?
井伊直弼一听,下意识就说选择快点完工的那一线,不要怕花钱,花钱有什么的,没钱了我就去朝洋人借嘛。反正等我井伊直弼一蹬腿,谁爱还谁还去,关我屁事。
还是赶紧让铁道和电报线建成完工最好,这样幕府对于畿内的掌控力,就能够大大加强,不再需要为突发事件而焦急。
正当时,侍奉在一旁的一名彦根藩家臣突然开口搭了一句,走大垣城好啊。如果走大垣城,那么铁路拐进近江国之后,必然就经过彦根城,然后再是京都,最后抵达大阪城。
彦根城就会成为整个近江国第一座铁路大站,到时候城下也会更加的繁荣。彦根藩的武士将来到府交代,都不需要再在路上拖延五六日七八日了,直接坐火车,上午出发,晚上就能在江户的彦根藩邸吃晚饭啦。
瞬间就提醒了井伊直弼!
是啊,他们之前经过的小田原、骏府和滨松,因为铁道的沟通,原本散布在其他小的宿场町的人流,都慢慢聚集到了这些铁路上的大站。
现在很多诸侯大名的诸侯行列,在抵达滨松之后,就直接买火车票,坐车去江户。与成百上千人好几天在道路上住宿吃饭以及过关等各种消费相比,给所有人都买一张车票,直达日本桥,显然是更为便宜的选择。
考虑到这个事情,井伊直弼反而就犹豫了。因为他现在正被谱代家臣们痛骂呢,要是说他决定铁道通过彦根藩,且在彦根设置站点,会不会被人攻击成为徇私自肥。故意安排国家的铁道通过彦根藩,来便利井伊家的人?
很有可能的。
可要是不通过彦根藩,就得走伊贺山地了,翻山越岭的话,今年是肯定完工不了的,而且走这一段,火车的速度肯定也会下降。大阪和江户之间的通行时间,起码要增加一小时以上。
“除了这两线以外,再无其他选择?”井伊直弼询问道。
“只有这两条比较适合的线路,其他的地方,实在不适合修筑铁路。”麦克唐纳问了问英国派来的工程师,给出了一个答案。
“唔……”这就让井伊直弼犯了难。
“请问是有什么困难吗?如果是担心经费的问题,大英帝国完全可以协助。”麦克唐纳还以为井伊直弼是心疼修铁路那上百万的开销。
他巴不得幕府为了铁路向英国借钱呢,到时候英国再以此为胁迫,直接夺取东海道铁路干线的所有权,美滋滋。在这个年头,铁路的盈利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只要造出来,就不怕会亏本。甚至还能以此发行股票,再去伦敦市场上面收割一波韭菜。
“并非此事,你且稍后,容我发报回江户询问一番。”井伊直弼惯来是独断的人,要是以前他就直接准了。
一则现在情况特殊,他正在被谱代们骂,作为德川谱代笔头,他最宝贵的政治资本就是德川氏谱代家臣们的拥护。所以他得获得谱代们的谅解,请他们继续支持他。不敢在这个时候,再出什么幺蛾子。
二则就是日本国内的铁道,不是幕府直属,而是隶属于德川铁道株式会社所有。再由幕府指挥会社的总取缔役忠右卫门。
说的明白一点,名义上铁道是一半外资,一半幕府。实际上是一半外资,一半忠右卫门私有。只不过当年开玩笑说,这些挣下的家当,都算是给拾丸铺路的。所以和幕府纠结在一起,缠绕的很紧。
因此事情一定要报给忠右卫门知道,让忠右卫门参与决策才行。井伊直弼也不想为了这种小事,就干扰了他和忠右卫门的良好关系。
一封电报就这样送到了忠右卫门的案头,忠右卫门看着电报。仔细回想了一下后世里面东海道干线的配置,好像就是走的大垣一线,那还犹豫什么。
“兄深恐铁道过彦根,而起争执,唯弟思量。”但末尾井伊直弼这话,啥意思?
第22章 转移视线极轻易
忠右卫门随即召来德川铁道的两名幕府工程师,都是在英国留学过得,虽然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水平实务尚且有所欠缺。但是了解一下东海道干线的情况,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两名工程师应召前来,对于整条线路的选择,他们两个的一致意见都是走大垣,过彦根和京都,直通大阪。施工简单,易于幕府的施工团队继续积累经验,同时还能够节省施工时间,加快盈利回本。
这年头,是个旗本就知道幕府的财政状况。
虽说这两年出现了好转的迹象,但也不过是从寅吃卯粮转化为拆东墙补西墙。好赖是没有把七十年以后税都给收了,且之前发行的天保当百钱等严重影响市场钱货交易的钱币都基本回收了。
借着日本两和英国磅的币值统一,幕府还随便整顿了一下金融秩序。对于国内那些搅乱市场的两替商人好一番重拳出击,打的他们鼻青脸肿的。
他们无非就是仗着幕府在白银一项上,没有一个固定的币制,市场上流通的白银,都是称重计值。在兑换金小判,或者是铜钱和铁钱的时候,肆意的调整价码,以牟取暴利。
加上以前岛津家,以及其他恐怕也不是很干净的诸侯,大规模的铸造含银量极低的假银,使得市场上银货的交易和兑换,多有不便。
真有空了,幕府还得想想办法,把银货这一项给整顿好了。现在国际上银价持续走低,幕府甚至可以从国际上购入白银,用以改变日本国内与国际金银价兑换比的不同。
之前幕府是限制金银等贵金属流出,进出口贸易都是在滨海关等几处进行结算。历史上数百万两黄金现货大规模流出的情况,并没有在此时的日本出现。
外国的洋布、洋铁虽然疯狂涌入,可是日本的生丝和红铜,也在有序输出。极大地平衡了国内外进出口贸易的数字,等到生丝的产量进一步上升,国内的纺织业和其他轻重工业体系逐步建立,保不齐幕府的外贸能够出超。
嗐,这都是后话,还是回到铁路上面来。
忠右卫门问完了两个工程师,又离开自己的官厅,去找助六商议。助六是体己人,而且还颇有几分主意,这么多年忠右卫门和他合作的很愉快。
路上正巧江户大学的教务长福泽谕吉过来,向幕府申领大学每个月的经费。忠右卫门打发了一个侍从去寻松平齐民讨要,顺道就把福泽谕吉给提溜上了。
“来来来,同我参谋参谋。”忠右卫门招呼助六。
作为若年寄格·外国奉行并,助六的事务其实不算太忙。英法美俄,但凡是个能够有实力向东亚投射力量的国家,这会子都在和咸丰皇帝对线,没有空管日本的事情。
英国公使阿尔考克在印度,带着传习队平定大起义。法国公使罗什去了神户,督修阪神铁道。美国公使哈里斯,也不是个闲得住的人,已经坐船去天津了。
号称是调停英法两国同清国的“贸易以及外交争端”,实际上则是准备趁火打劫,拼了命的从清国身上获取利益。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