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57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6节

到了日头上,秋中的天气很不错,京都本来的气候就要比江户适宜一些,在禁中御池庭的小御所内,众人落座。
咱实际上也不是头一次见孝明天皇,早年间来京都公干的时候,远远的见过几面。那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幕臣呢,不曾想现在,身份变换,和孝明天皇对面而坐,谈笑风生。
只不过孝明天皇的状态很一般的样子,虽然表情淡淡的,但总感觉有一股颓唐和落寞的气息,若有似无吧。按着礼仪行礼之后,便由德川庆保为仲介,开始了没有什么营养的会面。
或许有人会说,天皇不应该都是鹤音嘛。这倒也没错的,正式的情况下,会用鹤音。但是在私下的场面中,包括在御学问所讲学听课等非礼仪场景,天皇也是能好好说话的。历史上有些倒幕儒臣和天皇有过对谈,并未有语音的阻碍。
说白了,在重要的礼仪场所使用鹤音,那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装神弄鬼行为。哄抬天皇本身的神秘属性,让你觉得他是万世一系,自神武天皇以来的天之子。
封建统治这一套,总得要点神神鬼鬼的东西,来装点门面的。就和早年间,忠右卫门还是个临时工的时候,跟着助六去伊豆海南神社,去取银杏茶给德川家庆喝一个意思的。
银杏树是源赖朝种的,那就是白旗大明神的化身,喝了这杯茶,我就和白旗大明神融合在一起啦,我就是源赖朝的正统继承人。
因着没有什么事情要办,忠右卫门转达了德川家定对孝明天皇的问候,以及又赠予了黄金五千两的中秋节节礼之后,剩下的时间就是喝喝茶,吃吃点心,表达一下今天天气真不错的喜悦心情。
原本忠右卫门还准备试探试探孝明天皇属意的继承人到底是哪个的,瞧了瞧他那个脸色,忠右卫门也不好意思再多问了。等着德川庆保和他套口风吧,他们两个常来常往的,关系不一般。
但是这话题,说着说着,肯定也说到了才刚刚出身的那名皇女身上。能生女儿,说明孝明天皇这个身体应该是没问题的,加上今年也不过二十八岁,还是有机会的,再多纳两名典侍,也许就成了呢。
这话孝明天皇肯定爱听,既然还能生女儿,那就应该能生儿子,只是愈发烦扰的国事,以及子女接二连三的夭折,还是让孝明天皇颇为疲惫。
以前二百来年的天皇,只需要读读书,唱唱歌,然后生生孩子,一辈子也就过去了。偏偏他撞上了开国这件大事。为了这么一件事,幕府两度严厉处置京都的公卿。
头一次逼死了三条实万,斩杀了岩仓具视。这一次虽然公卿没有被杀的,主要杀得是公卿的家臣,以及尊攘浪人。但是公卿和宫家受到处分的人却极多,一下子牵连了好几十个人进去。
如此大事,在朝廷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就算是当年德川家康整肃宫内秽乱的情形,最后也不过就是流放了五名公卿罢了。那可是睡了天皇的女人哦,也不过流放。
“闻听源卿已收养拾丸为嗣子?”孝明天皇望向忠右卫门。
这天底下被直呼为源卿的,也就德川家定了,收养拾丸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只不过还没走完最后一道程序。拾丸年幼,要是今天收养,明天夭折,那不就开玩笑了嘛。所以德川家定的意思是他扛到拾丸九岁十岁的时候,直接给他元服。
如果他还撑得下去,那就命拾丸为世子,入居西丸,正式向天下宣示。如果他撑不下去了,那么元服礼实际上就是继位大典了。趁着收养的当口,幕府顺利交接棒,也能避免因为将军易代,而产生的混乱。
“虽有此意,尚未明确。”忠右卫门也不把话说得太死。
还是那句老话,在这种缺医少药的年代,七岁以前的小孩都不算人的,没别的意思,就是夭折率太高了。
“唔……朕亦有退位之心……”
第60章 事发突然不能定
靠!
你小子想退位!
怎么能有这种心思呢?不就是死了个儿子,又只生了个女儿嘛。何必呢,退位去做上皇,然后出家做法皇,也不过就是多享受一点庙产罢了。
又不是以前那会子,出家还能够掌握成千上万的僧兵,开启院政,擭取权力。现在出家了,基本上是捞不着什么的。
“陛下春秋正盛,何谈退位!”德川庆保比忠右卫门还急,立刻出声谏止。
“时来总觉日短,国事纷繁,不胜其扰。”孝明天皇笑了笑,但是这个笑多少也带着些其他意味。
其实也怪忠右卫门历史没学好,所谓的先知先觉,就先了一半,还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半。剩下的一大半,屁也不记得。
同历史上一样,樱田门之变后,孝明天皇逐渐受到长州藩、会津藩以及京中公卿等人的操纵。原本强力打压这些人的井伊直弼一死,什么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了。偏偏执掌幕府的安藤信正就是个对内妥协的废物点心,管不住局面。于是孝明天皇不堪为人胁迫,萌生退意。
彼时孝明天皇直接对九条尚忠说道,「私の代よりかようの儀に相成り候ては、後々までの恥の恥に候わんや、それに付いては、伊勢始めところは恐縮少なからず、先代の御方々に対し不孝、私一身置くところ無きに至り候あいだ、栅诵呐涫摔旰颉埂�
主旨大意就是我不干了,再干下去既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后代,我有过!
九条尚忠的日记里面直接写孝明天皇面色极差,大为震怒,公开向诸藩以及廷臣表示了退位的决心,并且不容置疑。
吓得朝廷公卿,以及历史上的松平容保等人,接二连三的入宫拜见劝说。并且立刻请幕府派出御三卿,到京同禁中商议,避免出现让位的大事件。
当然啦,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孝明天皇此举,纯粹是为了逼迫幕府就范,使幕府下令全面攘夷,一个不留。
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证据支持,说起来那是长篇大论了,不能详述。反正孝明天皇苦恼于国事几乎事事不能顺着他的心思来,觉得这鸟位坐了也没啥意思,终于萌生了撂挑子不干,回家躺平摆烂的心思。
所以说嘛,封建王朝末期,有些皇帝的心思,大约也是这样的。有心改变,但是事事都变不了,而且这老天爷专爱和人作对。你越不想发生,他就越发生。到最后许多亡国之君就摆烂了,别救了,反正救不活了,爆炸吧,大家一起死了算了。
大约有这么点意思在的吧……
总之听了孝明天皇的话,德川庆保是肯定要继续劝的,孝明天皇却不让他再劝。意思就是今天乏了,到此为止吧,有空咱们再继续聊。
左右的侍从服侍着孝明天皇就走,这还劝个锤子啊,不给说话的机会啊。德川庆保当下就起身,准备去拽孝明天皇的袖子,忠右卫门连忙按住。
既然孝明天皇是在私下的会面上说这个事情,那显然就是还没有下定决心。而且故意不在公开场合说,且又有忠右卫门在场,想必也是向幕府暗示什么,只是忠右卫门一时间没有想到罢了。
现在没必要拦,后面还有戏呢!
“让位之事,多年不曾见过,此时让位,绝非国家之福!”德川庆保看孝明天皇走远,转头就对忠右卫门说道。
“事还未定,事还未定……”忠右卫门拉着他就往外走。
不管事情怎么定性,这都是个大事,得赶紧通知在大阪的井伊直弼,以及在江户的德川家定。孝明天皇最后是否退位,需要提前进行预案。
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就是个天皇退位了嘛,多大点事啊。日本历史上退位的天皇多了去了,少说有四五十位,有些甚至积极主动退位,就为了去当法皇,然后掌握院政。
但如今可不用了啊!
在一位坚定佐幕的天皇治下,京都还是如此纷乱复杂。若是换上一位不佐幕的呢?那情况根本不敢想象!
以实际历史上发生的情况来说的话,换上了一个不佐幕的天皇之后,长州藩和萨摩藩胆气大增,直接在京都袭击幕府军队,主动挑起战端。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