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59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9节

之前为了英国人招募训练六千新军,幕府是打了预算的。按照估计能回来个四千人,实际上连四千个完整的人都没有回来。所以幕府支应士兵后续的军饷,倒也有两分余力。大不了就把下半年的先解上来发了。
只要饷俸到位,活着的士兵,大致也能安定下来。可是死人的钱,幕府就完全没有预备这一项,这都是英国人该给的。
“幕府见支多少?”忠右卫门转头询问松平齐民。
突然听到忠右卫门问自己,松平齐民下意识的就想缩脖子。幕府财政就是个拆东墙补西墙的烂摊子,他又不是什么天生的理财能手,怎么可能有多少积蓄。差点就要学孔乙己,来那么一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至多再支七八万……”松平齐民只是管账的,又不是生财的,你问他,其实也是难为他。
“哎呀,忠右卫门,若是英人迁延,兴业会社能支多少嘛。”井伊直弼反正是不要脸的,何况他和忠右卫门关系在那儿,直接就张口要了。
“是是是,兴业会社先借支一二,将来英人给了,再还便是。”松平齐民见井伊直弼帮忙要钱了,立刻接茬。
“您可是幕府的惠比寿神啊!”胁坂安宅笑道。
左右一同笑了出来,谁不知道三大会社有盈余,只不过这是忠右卫门替下任将军拾丸存内帑,他们有所顾忌,不好直接伸手罢了。
“若是一二月间,英人不给付抚恤的话,兴业会社再想想办法吧。”忠右卫门既不答应,也不拒绝。
见忠右卫门没有把话说死,那后续就好办事了,井伊直弼点点头。反正他口已经开了,后面伸手要就完了。能要一点是一点,要到了钱才能办事不是。
得了,助六自己拟了一个函,左右瞧了瞧,井伊直弼签了一个名,就让他去横滨,送交阿尔考克,表示幕府对拖欠传习队款项一事的关心。
井伊直弼签字那算是惯例了,英国人,或者说所有的外国人,他们都不太相信东亚式封建国家的所谓钦差使臣。以前和幕府签条约,就要求头品大臣,宰执大员签字花押,幕府将军确认用印,不然他们不认。
现在也是这样,你得幕府的大老或者胜手挂老中签字,不然他们就表示不接受。谁知道你们来个什么阿猫阿狗签了字,转天将军说他是“独走”,我已经把他杀了,他说了都不算。
东亚式的封建制度就是这样的,没有办法。
坐着火车一路赶到横滨,助六以幕府外国奉行并的身份,向英国公使阿尔考克递交了照会,要求英国尽数付钱。阿尔考克也把照会接了,反正就是我不赖账你放心,但是我现在没钱,给不了你,你再等等。
助六也不和他扯皮,简单的聊了两句就算完事,准备再拜见一下松平齐宣就回江户。
松平齐宣这两天不想见到阿尔考克的脸,听到助六说刚去递了照会,便问他英国人的意思。助六当然据实以报,英国人就和他打太极,好一阵太极推手,啥结果也没问出来。
虽然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可是松平齐宣听了还是着急。他这几天一直下连队,安抚士兵们,表示自己一定会给大伙儿做主的。
士兵们心中的怨气,他也感受到了。这命都豁出去帮洋人打仗,洋人还欠饷,谁能忍啊。松平齐宣只能说过两天,英国人又能解来十万。
咱们就天天盯着他要,十天八天要来十万,要上几个月,这个钱不就都要到了嘛。士兵们听了他的说法,加上也确实比较爱戴松平齐宣,都愿意相信松平齐宣,这才安定下来。
松平齐宣还自掏腰包,把在横滨码头和居留区,给那些外国船员提供特殊服务的工作者,一齐叫了好几百人过来,给诸军士卒欢笑一场。
士卒们欢呼雀跃,怨气暂时被压制了下来,只要下周英国人再解过来十万英镑。那么欠饷和补贴什么的,基本就能敷衍过去。
在横滨的士兵,也能够勉强被忽悠着回转江户了。
第90章 承诺十万给三万
助六也把松平齐宣的嘱咐带回了江户,意思无非和井伊直弼差不多,就是请忠右卫门居中挪借一二,要是一两个月内英国人不给钱,始终把军队滞留在横滨也不妥当的。
先给阵亡者家属发两个,告诉他们幕府分期付款。反正江户时代分期付款这个事情也已经成了许多行业的惯例,现在顶多就是人死了也能分期付呗。
横竖得让家属和士兵见到现钱!
忠右卫门也只能表示知道了,幕府开支日益繁杂,越支越多,处处都伸手。你就是个金山,也不够他们造的。
前头听说忠右卫门和岛津忠教商议以生丝置换黄金,然后铸造货币,投入农村村镇市场。井伊直弼还暗戳戳的过来,说是拿一二万,也不为了啥,就是作为将军每年上巳节要赏赐给寺院的钱财。
都是虚头巴脑的开支,可是越到了封建王朝的后期,他就越在乎这种狗屁玩意儿。得摆出一副老子很阔的鸟样,让诸侯觉得幕府真有钱。
怎么办?还不是偷偷给了。
咱也知道这不是个办法,可是又能怎么办呢?自己家的家业,别人不拼命去救也就算了,咱自己得去救啊。
就算历史上因为恭顺降服,无血开城,德川庆喜和德川家达两个人都捞了大公爵。但是不到那一步,忠右卫门才不愿意去做一个在静冈天天玩照相机和花鸟的大公爵呢。
得了,忠右卫门得去找找岩崎弥太郎,仔细对一对兴业会社的帐,看看有没有办法临时调一笔钱出来,把传习队抚恤的窟窿给堵上。
结果忠右卫门还没出门,就听到下属来报,说是足尾铜山的大鸟圭介请求拜见。这小子不在铜矿为幕府年产红铜八千吨做努力,跑来江户干啥?但人既然来了,忠右卫门肯定是要见一见的。
谁叫足尾铜山的利润很丰厚,是兴业会社的支柱产业之一呢。
“拜见殿下。”大鸟圭介常驻足尾铜山,从英国大学毕业之后,来江户的日子就很少。
“最近铜山的情况可好?”忠右卫门也不和他绕圈子,说虚的。
“一切都好,此番是解押精铜交付横滨,路过江户。”大鸟圭介也不说什么花里胡哨的。
我就是送英国人订购的红铜去横滨交货的,顺路到了江户,想着老长官在江户理事,闲着也是闲着,红铜不得装车嘛,所以就过来见见您。
“想来还有别的事吧?”忠右卫门侧头望向大鸟圭介。
“委实没有其他事项,不过是伴生的金银,也都解交到府罢了。”
一听这话,忠右卫门心中一喜,日本的铜矿,往往都会伴生金银。所以以前老有说中国明代的时候进口倭铜,就是因为里面有银子,明朝有技术炼出来,日本没有这个技术。买了倭铜,又可以得到银子,铜价也不贵,是一笔好生意。
明朝方面则可以用铜钱支付铜价,又可以从中刮一笔利润,日本人拿着永乐钱开心回国,明朝方面再铸钱继续卖给日本人。
皆大欢喜!
足尾铜山也是一样的,现在年产红铜数以千吨计算,伴生的银以及金,也因为向英国人求教了先进的冶炼技术而分离了出来。
早年间,每年不过是一两吨银子,外加十几斤或者二三十斤黄金。现在伴随着精炼铜厂的建设投产,以及技术实力和开采规模的提升,这一产量更加丰厚。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