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江户旅人> 第65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7节

忠右卫门索性就和岩崎弥太郎把这个事情给说了,反正太平军一转攻势是吧,把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一个一个送上天的事情都是公开的。以此推断出太平军可能要攻打江南赋税重地,是非常合理的。
到是历史上这一波快钱是谁赚到了来着?应该不是盛宣怀,现在盛宣怀年纪还小,正准备跑路逃难呢,显然不是他。胡雪岩应该也不是,他这会子应该正帮着王有龄操持经济呢。得等到王有龄一跃而为浙江巡抚,他才算是彻底起飞。
思来想去,一时间还真不记得是哪个人,忠右卫门便也不去想了。咱们先下手为强就是,调集一部分兴业会社账面的款项,捎带上英国公使阿礼国,把这笔快钱挣了再说。
对着岩崎弥太郎一阵耳提面命,咱们只管抓一个中心思想就成了。剩下的交给岩崎弥太郎去办没有什么问题的,这小子做生意的天赋已经被完全的开发出来。傍上租界工部局和外国使节,官商勾结炒地皮的事情,还用的着教嘛,自由发挥就是。
得到提醒了的岩崎弥太郎,转天就坐上了上海和横滨之间的定期邮轮,来到了上海。历史上他也是在这么一个年纪来上海见世面的。
只不过历史上是因为后藤象二郎看中了他,提拔他做了下层官吏,他这才有机会出国见见世面,然后创办开成馆。
现在他不一样啦,不仅自己是会社的上层,下面还带着好些个手下,一道来租界考察。阿礼国他已经紧急拜访过了,对于岩崎弥太郎的提议,阿礼国很是动心。
为带英帝国谋取侵略利益是一方面,为自己扩充一下私囊也是一方面。跨越数万里的距离,到远东来做官,为自己弄两个怎么了。
基于这个合作共识,阿礼国把自己的私人秘书派了过来,方便岩崎弥太郎和租界工部局打交道,顺便购入土地,建筑小洋房,还有临街的商铺楼馆。
首先岩崎弥太郎出面为德川兴业挑中了一块地皮,位置挺好的,靠近苏州河,在后世上海曲阜路地铁站旁边。租界工部局给阿礼国面子,根本就没要岩崎弥太郎多少钱,仨瓜俩枣的就买下了。
剩下的地皮就好看了,南南北北,岩崎弥太郎挑了不少。包括后世里面复兴公园那一大片的地皮,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左右的地皮,都和租界的道路规划管理委员会讲明白了,一概吃进,全部英镑现款买地。
对于这样的大豪客,工部局有什么不高兴的,不论是英租界、法租界还是美租界,都欢迎岩崎弥太郎去挑选。空地多得很,上海开埠也有十几年了,但是发展最迅速的那一段时间,还没有到来呢。
当了一回阔佬的岩崎弥太郎,倒也没有忘记忠右卫门的嘱咐,直接询问工部局的官员,了解从长崎出发抵达上海的俄军的情况。
他在港口码头是看到过俄军的军舰的,但是俄军的具体动向是吧,他则不太清楚。
工部局的官员又是赚他的钱,又是吃他的请,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岩崎弥太郎很快就知道了普廷雅到底打得是什么端盘了。
武装调停谈判!
什么意思呢?普廷雅已经向上海方面告知,他愿意作为清帝国和英法两国之间的谈判调停人,用武力保证两国之间的和平。
谁要是不想谈,或者毁约什么的,他就帮着揍谁。当然啦,这实际上也不过就是口号罢了,先喊着,然后顺道就能够把人马安全的拉到天津,乃至于京师。
因为《天津条约》规定,各国换约是要在京师换约的,可是咸丰皇帝始终不希望洋人进入京师城内,所以再三要求,就在天津换约好了。天津也是畿辅要地,清朝廷可以派出亲王,以及头品顶戴大臣,出席换约仪式,并且签字用印。
普廷雅到底是什么心思,反正是没有人知道的,不管是普鲁斯,还是布尔布隆,都不清楚,遑论是他们这帮工部局的小官员了。
只有一点他们可以确定,普廷雅在和上海的钦差大臣告知清楚后,便准备扬帆北上,武装调停去了。
第47章 憧憬普廷雅斯克
“什么?”
忠右卫门接到岩崎弥太郎的回报,一时间满头雾水。普廷雅去武装调停?他有这么大的好心?还武装调停了?他不直接武装占领,那就是给咸丰皇帝面子咯。
等等!
武装占领?忠右卫门脑子里突然有点思路了。俄国人是什么德性?咱真是太清楚了啊。要是带清允许普廷雅带兵进驻天津,那天津就没了,以后彻底就姓俄了。这种事俄国人干得不是一次两次,从以前到将来,会不断地干。
“弥太郎是怎么说的?”一旁的助六接过岩崎弥太郎的回报。
“露西亚人准备武装调停。”忠右卫门说得很慢,脑子里还在想这么一个事情。
两人闭着门,自然是造不出车的。这在江户,肯定也是猜不到远在上海的普廷雅的心思的。普廷雅这小子在和租界内的英、法、美三国公使会面之后,就率先北上,去大沽,准备和咸丰皇帝对一对线了。
有他这么多人马顶在前面,很清楚俄国人是什么鸟样的各国公使,也点算人马,带着五六百海军陆战队,准备去天津试一试。
有一说一,因为清军在第一次中英战争,以及之前第二次中英战争第一阶段的糟糕表现。令列强认为清军都是废物中的废物,一触即溃就是最好的标签。甚至只需要鸣响大炮,就能够驱赶着上万清军跑路。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清军在这最近十几年内,确实是非常的糟糕。得等到镇压太平军的湘军淮军都起来了,也就是汉族团练武装建设完毕,军队的战斗力才又有所恢复。
如今的清军,确实令列强大有“我只要几百人在手,就可以横行中国”的想法。
基于此,有普廷雅的一千多人顶在前面,他们自然也都十分嚣张的跟着去了天津,瞧瞧清军还有几分颜色。
对了,应该不会有人相信什么武装调停的屁话吧。帝国主义列强,一边杀你的人,一边喊着我是来维护和平的事情,可没少干啊。
普廷雅完全可以一边对着大沽开炮进攻,一边喊着我是来维护各国的和平,为调停而奔走的。反正没皮没脸的事情,帝国主义列强干得都顺手极了。
至于此时已经在军舰上的普廷雅?
他正在憧憬着为沙皇在远东,获得一座不冻港的未来。没错的,他此番的目标就是表面武装调停,实则相机进占天津。
就算不能够实际占领天津,获得天津九十九年的租借权也是一样的。九十九年后,保不齐带清已经被分割成了好多块,都不在了是吧,那还不是就归他英明神武的沙皇陛下了。
只要天津一到手,普廷雅甚至都想好了。天津将来的名字就是普廷雅斯克,到时候他就是远东渤海的总督,功封伯爵什么的,也是一定的。
那可是为他的沙皇陛下夺取了一座远东不冻港呢!
整个策略什么的,普廷雅也早就计划好了。俄罗斯同清朝廷的交往,自顺治、康熙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事实上整个清朝,带清和沙皇俄国都有稳定的外交联络和外交渠道。
沙俄的东正教使团,一直驻扎在京师。京师的那座东正教堂,还是用一座关帝庙给改的呢。只不过因为在京师实在是屁事没有,那帮留驻在京师的俄国人,就偷着搞着,差点把庙都拆了,拿去换钱买酒喝了。
对于清朝廷的内情,俄国人是要比英法等国列强更清楚一些的。起码现在带清的外强中干,普廷雅是非常笃定的。
而且普廷雅也知道带清的底线是什么,只要强硬的表示一定要在京师派遣公使,而且还要在京师划定使馆区,那么剩下的其他东西,就都是可以商量的。
不论是通商口岸,还是赔款什么的,咬死了“公使进京”这一条,就都没问题了。
对普廷雅而言的最优条款,自然是直接割占天津。这地方有现成的居民和建筑,只需要清理河道,开辟扩充码头,就能够在短短两三年之内,变成沙俄在远东的第一海军军事基地。
比那些远在外东北或者西伯利亚的港口要好不知道多少倍,那些地方还得俄国人一砖一瓦的建造起来,天津这边就都是现成的。而且天津不论是开展贸易,还是获得补给,征集赋税,都是上上之选。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