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节
幕府是铁了心的要和外国交往的,不说需要向外国派遣留学生,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吧。单说每年小几千万的生丝生意,就不是幕府能够放得下的。
自从尝到了海关的甜头,不论是眼前的德川幕府,还是隔壁的清朝廷,都对开口通商,再无怨言。海关抽取的关税那是真的香,有钱能花的日子太爽了,不可能放弃的。
既然如此,那还遮遮掩掩干嘛啊。不如就大大方方的,把西洋好的一面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科学文化什么的,你得去学习。但是优美的建筑,可以立刻把西洋的好体现出来。
如今日式的房屋,层高较低,因为大伙儿都是席地而坐的,不必要把屋子弄的太高。但是这样做,就会导致房屋内的通风不佳,而且也容易潮湿。
本身日本就是一个相对多雨的地方,在江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倒有二百多天下雨。屋子建造的高大透气,也确实便于居住。
咱们不妨就做一次引领潮流的先驱,把各式各样的西洋建筑,都给他弄起来,堂而皇之的表现给百姓看。或许百姓们看在眼里之后,觉得西洋建筑好,爱屋及乌,就愈发能够接受西洋的那些事物了呢。
“最好是明石侯直接建造一所西洋式的下屋敷。”助六转向松平齐宣。
所谓的下屋敷,就是诸侯在江户的别墅。上屋敷咱们说过的,是环绕在江户本城周围,由将军赏赐给诸侯大名居住的屋敷。体现将军様的圣恩浩荡,也分一分诸侯同幕府的亲疏远近。
一般诸侯本人,以及他的正妻和嫡子,都得居住在上屋敷。既表示对将军赐邸的尊重,也方便幕府的目付对诸侯及其妻子进行监控。
但是退位隐居的诸侯,就可以居住到自己建设的下屋敷去。不仅生活上面没了监视,行动自由。建筑形式和建筑规模上,也没有了要求,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你直接建造一座园林式的下屋敷,也没有问题的,随便你。
历史上的岛津重豪,就在高轮地方修建岛津家的下屋敷。他把岛津氏家督的名分让给嫡子岛津齐宣,让岛津齐宣代替自己在靠近江户城的上屋敷“坐牢”。自己则快活的搬迁到距离江户城稍远的高轮下屋敷。
有多快活?岛津重豪七十多岁的时候还能生娃!
啧啧啧,令人羡慕啊。
“哈哈,可以,是该建一座合适的下屋敷。”松平齐宣答应的非快。
之前江户大地震,诸侯的屋敷,不论上中下,靠近江户城的基本上都被摧毁了。上屋敷由幕府出资,已经修缮完毕,但是下屋敷什么的,许多诸侯因为财力匮乏,暂时还没有弄起来。
松平齐宣担任老中,有不少外快和孝敬,自然是不差钱的。可是最近一年多,他不是挨了炸,一直在大阪和明石养伤嘛。既然人都不在江户,建个屁的下屋敷哦。
“开国西化,也算是幕府如今的策略了……”忠右卫门也点了点头。
索性本丸被烧毁的中奥和大奥,就不要再建了。忠右卫门不想再养那么三五千个女人在大奥后宫里面,那样太浪费了。不是忠右卫门不好女色,实在是幕府穷,没有那么多的钱浪费在无用的事物上。
大奥几千后宫,看着是挺赏心悦目的。就算一个月用二十个,一年到头也才二百四十个。三五千人要用二十年才能轮一遍,有的人都没轮到,就过三十岁了,年老色衰遣送出宫。
合着忠右卫门花钱养一堆自己还用不到的女人?
那必不可能!
眼下一个正妻,两个侧室就挺好。顶多就是因为某些政治原因,还需要纳娶一两个侧室,大奥的规模不会大。
既然大奥没什么人,自然也就不需要广阔的建筑。直接仿照西丸西洋馆,再建一座规模不太大的西式宫殿。余下的地方,拿来修建花园多好。
眼下大奥的六七百人还是多,按忠右卫门的想法,有个二三百人就足够了。三五位枕边人,外加服侍的侍女一二百,简简单单。又不要花太多的钱,又能够享受齐人之福。
“你我不妨一道去寻法国人。”忠右卫门拍了拍松平齐宣的手。
“正有此意!”松平齐宣笑着点头,保不齐一起找设计师,这单价还能降一降呢。
第60章 小学校里诵御令
又是一日清晨,江户的九月倒显适宜。前后数百名传习兵,簇拥着忠右卫门离开江户川邸,去往一桥邸办公。
因为幕府要员屡遭刺杀,现在所有的若年寄、老中并大老,护卫均以百人为计。尤其是松平齐宣,前后马队五十余人,步兵一百,亲丁侍从一百余。除非你有神枪狙击手,不然就是丢炸弹也没有用了。前后上百米的仪从,不会再给你机会。
一路走马,从江户川邸到江户城这段路,忠右卫门走了十几年,早就熟悉,倒也颇为自如。一开始或许还会有人在街边围观,如今沿途的旗本和百姓,早就已经习惯了。
“我东照大神君,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百姓,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厥美。国家根本,源在教育。尔臣民,孝悌亲友,和睦敦邻。恭俭持己,博爱及众,修学习业……”
三河台第一小学校的操场上,一百多个学童,正在诵读着《教育御令》。
闻听此声,忠右卫门驻马停歇,悄无声息的走到校门外。操场上的学童并未发现德川将军就立于自己的身后,继续背诵。
“倘使天下有事,一旦缓急,义勇奉公,扶翼幕府,羽赞社稷。如是,不独我德川之忠良臣民,又显彰尔累代忠义。”
对于年纪稍小的学童,《教育御令》的句子,或许稍显出几分晦涩难懂。所以虽然已经开学了一段时间,仍旧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道朗诵而已。
这篇《教育御令》还是井伊直弼亲笔拟定,德川家定御准之后,颁行天领的。只可惜,现在两人都已经去世,并没有见到天领的数十万学童,一道诵读他的场景。
还记得去年这时候,德川家定开内帑,出库金四十万两,宣布在天领内实行普遍义务制四年小学教育。当时德川家定就希望每天起床之后,只需要登临江户城周的小天守,就能够听到满城的小学生,背诵《教育御令》的声音。
当时他就在幻想,自己虽然文治武功稍有不足,但起码在教育一道上,乃是为国开基。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利用这些人才的时候,德川家定肯定看不到了,但是他觉得,他起码能够听到满城的学童颂扬“我德川列祖列宗,治世太平,深抚百姓。”。
可惜啊可惜,最终他也没有等到这一天。
操场上的学童,跟着老师诵读完了《教育御令》。这时学校的教务长,或者学校监督,也就是幕府派遣的一名旗本御家人走到众人面前,向众人讲话。这人声音倒是颇为宏亮,要是在战国时代,忠右卫门肯定要把他拔来身边,担任传令兵。
稍稍一听,原来是他发现有一个学童已经能够全文背诵《教育御令》,所以现在把人叫到台前来,当众的背诵一遍,然后好好地表扬夸赞一下这个孩子。
倒是让忠右卫门来了兴趣,就和大正时代,当时的青年人,几乎个个都可以全文背诵《星落秋风五丈原》。而二十一世纪的日本青年,连星落秋风五丈原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一样。
刚进入小学校的学童,是怎么理解背诵《教育御令》这样一篇几乎纯汉文的诏令的。按理来说,上面的许多字,可能都不认识的啊。
“伊沢八弥,你上前来,背诵《教育御令》。”学监大声报出一个学童的姓名。
叫做伊沢八弥的孩子,小小的一个,观其形状,顶多也就是七八岁而已。忠右卫门颇为惊奇,不由得近前围观。
台上的伊沢八弥开始背诵御令,一开始稍显几分青涩不好意思,等到诵读了一段之后,便愈发的流畅,十分顺利。
“大家看到没有,八弥只用了半个月,就能够全文背诵《教育御令》,以后你们都要向他学习,知道了嘛!”学监大声的向台下的学童们嘱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