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节
助六当初和忠右卫门商议革新政治,其实也有些反对这样直接的变化的,但是既然忠右卫门希望如此,他也觉得这么做有些意义,便也表示同意了。
现在场内是将军德川忠正,大老松平齐宣,老中松平齐民、岛津定义、大冈忠固和金丸邦义,一共六个人。海军奉行江川英敏在大阪,不能出席本次御前会议。
六个人六张票,将军与谱代共治天下,决定吧。
“余意刷新政治,须得有大气魄,大举措。非如此,不足以鼓舞人心,以示振作!”忠右卫门定了自己的基调,剩下的诸位看着办。
“礼不可废!”松平齐民难得的,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若废除跪礼,以后如何行事呢?”大冈忠固并不急着表态。
“譬如祭天祭祖,参谒神佛,跪拜如旧。余者,纵使参见君上,也只需鞠躬即可。”忠右卫门有些东西还是分得清的。
祖先崇拜什么的,暂时不去动。信仰神佛什么的,也不去动。就动一动凡俗之间,日常行礼一条,减少阻力。
“唔……”大冈忠固不说话了。
“那臣面见上様,也不需再行跪拜之礼了?”岛津定义甚至怀疑这事是为了试探他。
毕竟在场的要么是松平亲藩,要么是三河谱代,就他一个外人。这事不是试探他,又是试探谁?反正也没有公布,不过是在御前会议上提及。
“正是如此,只需鞠躬行礼便可。至多在余正大位,抑或是报哀信时,须得大礼跪拜。”忠右卫门点头。
“万万不敢,万万不敢,臣何以能如此狂妄。”不管心里怎么想的,嘴上可不敢说。岛津定义连忙起身告罪。
原本大家都是坐在沙发凳上的,他这一起来,左右的老中也只能一道起来。搞得好像齐齐谏阻忠右卫门似的。
“那如此说来,鹿儿岛侯也以为不可。”忠右卫门看到岛津定义的样子,感觉有些难办。
这人真的跪久了,就很难站起来了。
你让他站起来,他都站不起来,甚至还兴高采烈的为下跪磕头辩解。
我都想着要从封建君主往近代开明专制君主转身了,你搁哪儿维护个啥劲的封建啊。大伙儿目标不同,真的很难说得通啊。
“岩槻侯呢?”忠右卫门转向大冈忠固。
“臣也以为不可……”
第65章 且效前代之故事
三比三!
忠右卫门是将军,当然可以一锤定音,强行把这个事情推动下去。但是现在政权新立,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才将将形成,猝然打破这个局面,总是不妥的。
大冈忠固的话音落下之后,厅内陷入了某种不可言喻的安静之中。只有众人的呼吸声,显得那样的清晰和沉重。
“诸位,诸位,不妨各退一步?可好?”
安静了一会子后,助六见场面太冷清了,便主动开口。他虽然是忠右卫门的心腹大臣,铁打的好兄弟,一起长大十六年。但是在幕阁之中,不仅比年长的大冈忠固或者松平齐民地位低,甚至比岛津定义的排位还要低。
是以往常的御前会议上,助六一般担任所谓的“挑帘子军机”。也就是隔壁带清军机处中,最没有存在的那位军机大臣(或在军机处行走)。
没错,说得就是杜翰。因为他父亲杜受田协助咸丰皇帝登基继位,然后在咸丰继位之后没有多久就染病去世。所以咸丰皇帝对于自己的这位杜师傅,宠爱悼念极深。除了追谥“文正”以外,还赠予“太师大学士”,反正满清文臣所有的殊勋,除了配享以外,基本上都占了。
因着自己父亲的余恩,杜翰奇迹般地以短短十四个月的时间便升任吏部侍郎,担任军机大臣,进而受命成为顾命八大臣之一。
纯纯的全靠爹,居然也做了军机。时人便笑称他是“挑帘子军机”,暗暗说他没有太大的才能,即使进了军机处,也没有掌握巨大的权力。
助六的情况和他有些差别,但进入幕阁的最主要原因,也确实就是和忠右卫门极为亲近。靠着恩宠上来的,排位自然低。当然等助六慢慢掌权,排位或许就会有所变化了。
以前他说话,或许未必人人都听。但现在局面冷清,不妨听一听他说得。
“或许可以免跪为恩遇之一,效前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之故事。”助六那可是十六年和尚出身,属于封建社会最有学问的那一批人。
自然的,中外典故,古今旧闻,他是知道不少。也正是因为读书读多了,这看事情才能看得那样明白啊。
“细说。”松平齐宣也终于开口了。
“譬如军功一等,可赐升殿免拜。又譬如诸位老中,年高德昭者,赐免拜之赏。”助六见大伙儿都看向自己,倒也是落落大方的,起身同大伙儿侃侃而谈。
他的意思一说就能明白,忠右卫门的想法是直接大规模的废除跪拜之礼。只在某些特殊场合继续使用,并且保持。余者,即使是大臣参见将军,也只需要鞠躬即可。
但是现在呢,因为这样做的阻力很大,仅仅是幕阁之中,就有三位老中持明确的反对意见。强行推动,殊为不美。那么咱们不妨就循序渐进,以润物细无声的办法来办理这个事情。
将“免跪”改成一种赏赐,传习队的士兵在外面作战,立下了军功,除了要提拔为士官,或者奖擢入御家人,赏赐金钱以外。还可以令其以西式军礼拜见将军,而不再需要繁琐的跪下膝行到忠右卫门的面前磕头。
非常标准的赏赐,是恩宠有加的表现!
和前汉故事一般,授予有军功者,再是合适不过。任是谁也没有办法说个不是来,这可是大汉王朝的先例呢。封建王朝只要有先例,那就可以说是祖宗成法,办起来一下子就能够顺利不知道多少倍。
除了立下军功的,也可以像隔壁的带清一样。对于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文武大臣,赐予“紫禁城骑马”的资格。虽然说是紫禁城骑马,但是大臣们一般不可能真的骑马。毕竟马只是动物,可能存在不听话的情况。
要是在宫里面冲撞了贵人什么的,那不就麻烦了嘛。所以带清的“紫禁城骑马”,实际上就是坐一个二人抬的滑竿,一路进宫而已。
之后的李鸿章等人,都有这种待遇。既是因为他们为国家立有功勋,也是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要是一路从宫外走到乾清宫,尤其是还在凌晨三点,京师冬天刺骨的寒风里走,那估计要不了三天,老臣们就倒下去一多半了。
幕府也可以仿效这种所谓的赏赐待遇,给与年龄较大的幕府大臣,以见君免拜的资格。将来就不用拖着个老寒腿,一瘸一拐的来给忠右卫门磕头啦。
“唔……”助六的建议,令众人几多深思。
“幕府似乎也有这等先例吧……”松平齐宣想了想,帮腔道。
“喔?”松平齐民望向自己亲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