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节
心气甚高的松平庆永,是绝对不愿意接受这种事的。
应该是我来决定天下大事,将军什么的,垂衣裳拱手而治天下就得了。回国以前,他还在想,要是德川家定薨逝,拾丸继位。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屁用没有,那正好就是他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偏偏他一回国,就发现坐在将军宝座上的,居然是长君忠右卫门。想要架空三十多岁,年富力强,还颇有威名的忠右卫门,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兵权在忠右卫门和松平齐宣手里,只要兵权稳固,幕府的将军就有资格大声说话,所有的诸侯只能听着,不允许逼逼赖赖。
此路不通,便需要再寻觅一条新路。
稍作考虑,松平庆永就想到了一个更合适的人选,孝明天皇!
我既然没有办法让德川松平他们死一箩筐人,也没有办法把将军德川忠正弄死,那么我就得想办法,把将军和我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上。
怎么拉?很简单。建立日本帝国,拥孝明天皇这个“皇帝”。但是这个皇帝就是个空壳子,是虚君,实际执掌政务的,以前是藤原氏的关白太政大臣,现在是源氏的征夷大将军,将来则是诸侯贵族议会的大议长。
日本本身常年以来,就有虚君的传统。天皇一直是没有任何实权的,这一点是如今绝大多数人的共识,甚至孝明天皇本人也认为天下应该是德川将军统治的。他一直到死,也反对推翻德川家的幕府统治。
很好啊,非常棒,孝明天皇继续做傀儡。忠右卫门这个德川将军,就变成一个普通的诸侯,顶多只是领地有四百五十万石罢了。三百位诸侯,一起到贵族议会里面来,一人一票,决定整个国家的大事。
凭我松平春岳天下闻名的贤明美德,还不是一脚踹了什么狗屁的德川忠正,成为诸侯之首啊!
而且这样做,他就没有消灭德川将军家,也完全担不上什么背主小人,或者篡逆之辈的骂名。我们大家本来就都是孝明天皇的臣子罢了,只不过二百多年前,天皇把全国的大政委托给德川将军家罢了。
天皇完全可以收回委托的大政,那么我们所有人就都是天皇的臣子,分什么高下?你是你,我是我,大伙儿同殿为臣而已。
抛却了那些难听的骂名,松平庆永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反正孝明天皇也不可能夺权,他既没有兵,也没有钱,按照正常人的思路,是不存在夺权的可能性的。
等到这个非常伟大的计划实现,松平庆永就是日本帝国的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同时还是贵族议会大议长,带领整个日本前进。
未来这个国家的青史上,他肯定是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第91章 静夜独虑吉田策
人都送走,晚饭也吃完了,忠右卫门一个人躺在榻上,开始思索吉田松阴的理论。
历史上他的理论更加的夸张,甚至目标是夺取全印度和东南亚,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施行的可能性,就是先嘴炮一下,爽完了再说。
更后面的伊藤博文,还有田中义一等人的思路,就相对比较切合实际了。起码是另一个位面能够正常进行的策略,且也进行了很大一部分。只不过在伊藤博文之后,执政者大多鼠目寸光,没有国际视角,也没有足够的外交才能。
内部发展的更是非常糟糕,在东亚打打还算个人样,在世界上,就是一个弟中弟。二次大战开战前,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差点。两者之间,差距太大,根本就没有打赢的可能性。
至于现在的吉田松阴的思路,因为眼界开阔了,而且先是留学,又是考察,整个计划的制定,便更加贴合实际。
东北两面,同忠右卫门的思路大致上是一样的。西面和南面,他也不喊打喊杀了,选择了帝国主义更为先进的侵略方式,也即经济侵略。
只有琉球、高砂和吕宋,他觉得还是很有可能拿的下来的。能不能拿到,那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了,还是回到眼前。
两人在对西面,也即清国和朝鲜的问题上,虽然思路不同,但是手段却有相似之处。
忠右卫门现在的目标是大规模的发展日本的缫丝业和矿业,因为这两个算是相对初级的工业,生产出的生丝、红铜、煤炭之类的,也属于低附加值的商品。但是这些东西最符合此时日本的国情,可以为幕府带来大量的外汇。
相比较于利用工农剪刀差,来为工业化擭取资金。大规模的出口初级工业产品,不仅来钱更快,也更利于国内的稳定和统治。
毕竟幕府这个反动政权在台上,还是希望社会稳定的。如果压迫的太过,必然会掀起恐怖的葛明,那幕府就保不住了。
等到以垄断商人,和买办商人为主要群体的资产阶级日渐壮大之后,日本的工业化速度便会大大增加。从0到1往往是最难得,从1到100反而容易很多。
如今工业化的进程已经开启,且垄断商人和买办商人的实力也在加强。幕府稍加指引,顺带进行足够的扶持,要不了二十年,就能成为一个基本的工业化国家。
毕竟历史上明治政府,也不过就花了三十多年,便基本形成了一个近代的民族工业国家。忠右卫门这里开局更早,扶持更大,且以生丝获取工业化资金的路子也开拓的更早,想来速度不会比明治要慢。
等到二十几年之后,幕藩体制按照吉田松阴的思路,也已经废除。整个国家逐步进化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重点是那个时候,人口红利就上来了。
吉田松阴和忠右卫门契合的地方就在这!
隔壁的带清,如果不穿越过来一个天降猛男,全世界的列强都不会允许他强大起来。这不是小小的日本,或者忠右卫门一个人所能够改变的。既然如此,日本这边完全可以借助地理位置的优越,以及庞大的、廉价的、识字的劳动力供应,对带清展开工业品的倾销。
不需要多,这个时间同样也只需要二十年到三十年。那时候人口膨胀到一亿,红利还没有完全耗尽,出生率虽然下降,但是整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可以开始进行产业升级以及转移。向更高一级的产业发展,进而享受高附加值产业所带来的红利。
一战正好在打!
或者一战刚刚打完!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窗口期,全世界的工业品订单,会在短期内,疯了一样的涌入日本。这个时代,也就是历史上的大正时代。
高速发展的经济,会提高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社会各阶层也会进一步要求整个国家进行明珠化改革。对国家而言这是机遇,对德川家而言也是。只要德川家这时候能够懂得放弃一部分权力,进一步的实现君主立宪,并持续伴随美化运动。
德川家就可以顺利落地,一直活下去了!
之后的路子无非就是两手抓,一方面继续趁着人口红利还没结束,对外大规模的出口工业制成品,也就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一方面则是高附加值的科技产业的发展,因为起步早,同时实力雄厚,也可以为国家谋取足够的利益。
理论上只要二次大战保持中立,或者武装维护了独立,日本不变为美国爸爸的殖民地,那么后续的发展就会很顺当的。起码几十年平平安安,应该是可以的。
至于再之后?
呵呵……
所以综上所述,幕府的近期目标是实现国内的统一,造就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经济。中期目标是逐步实现国内工业化,同时以隔壁四万万五千万人的庞大市场,为进一步升级产业积累资金。
只要不出什么昏招,发展起来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的。至于领土扩张这个事情,吉田松阴和忠右卫门也算是看得很明白,带清一时间是根本动不得的,动了就触动列强的利益了。
想要获得原材料的来源,还是得从吕宋以及周边想办法。胆子大一点,沙捞越甚至是文莱都可以望一望。胆子小,那就只得一个吕宋也可以。
其实现在的德川幕府,就已经是国土接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顶级大国了。这面积放在欧洲,那远胜于德法。就算勘察加不好使,虾夷和桦太却是好地,又能发展农牧业,又有石油煤炭。